是指體內水液瀦留,泛溢肌膚引起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而言。水腫是全身氣化功能障礙的一種表現,與肺、脾、腎、三焦各臟腑密切相關。依據症狀表現不同而分為陽水、陰水二類,常見於腎炎、肺心病、肝硬化、營養障礙及內分泌失調等疾病。
主證:發病較緩,足跗水腫,漸及周身,身腫以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復平較慢,皮膚晦暗,小便短少。或兼脘悶腹脹,納減便溏,四肢倦怠,舌苔白膩,脈象濡緩;或兼腰痛腿酸,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治法:取足太陰、少陰經穴為主。針刺用補法,並用灸法,以溫補脾腎,利水消腫。
處方:脾俞腎俞水分復溜關元三陰交
方義;陰水病因脾腎陽虛,針灸脾俞、腎俞、復溜可溫脾腎元陽,促三焦氣化;灸水分利水以消水腫;灸關元培補元氣以溫下焦;補三陰交健脾利濕,通利小便。
生理情況下,人體的組織間液處於不斷的交換與更新之中,組織間液量卻相對恆定的。組織間液量恆定的維持,有賴於血管內外液體交換平衡和體內外液體交換平衡。如果這兩種平衡被破壞,就有可能導致組織間隙或體腔中過多體液積聚。
一、血管內外液體交換失平衡致組織間液增多
引起血管內外液體交換失平衡的因素有:
1.毛細血管流體靜壓增高
毛細血管流體靜壓增高的主要原因是靜脈壓增高,引起靜脈壓增高的因素有:
①心功能不全:右心功能不全使上、下腔靜脈回流受阻,體循環靜脈壓增高,是心性水腫的重要原因;左心功能不全使肺靜脈回流受阻而壓力增高是引起肺水腫的重要原因。
②血栓形成或栓塞、腫瘤壓迫可使局部靜脈壓增高,形成局部水腫。
③血容量增加也可引起毛細血管流體靜壓增高。毛細血管流體靜壓增高將導致有效流體靜壓增高,平均實際濾過壓增大,使組織間液生成增多。
2.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
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是由於血漿蛋白減少所致。其中白蛋白是決定血漿膠滲透壓高低的最重要的因素。引起白蛋白減少的原因:
①合成減少見於營養不良致合成原料缺乏或嚴重肝功能障礙致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低下。
②丟失過多見於腎病綜合徵,由於腎小球基底膜嚴重破壞,使大量白蛋白從尿中丟失。
③分解增加惡性腫瘤、慢性感染等使白蛋白分解代謝增強。
④血液稀釋見於體內鈉、水瀦留或輸入過多的非膠體溶液使血漿白蛋白濃度降低。血漿膠滲透壓降低使有效膠滲透壓降低,平均實際濾過壓增大而致組織間液生成增多。
相關詞條
-
陰挺病
陰挺病,婦科常見疾病之一。指婦人陰道中有物突出。
基本簡介 方藥 -
陰黃病
陰黃病,是一種婦科疾病。 通過對古代文獻的整理,提出陰黃理論的形成發展經歷了3個歷史階段。漢代以前雖無陰黃之名,但《黃帝內經》、《傷寒論》論黃疸都隱含了...
-
肝系病類
(2)病機:濕熱疫毒熾盛,深入營血,內陷心肝。 2.證機概要:肝腎陰虛,津液失布,水濕內停。 1.症狀:主證:眩暈,耳鳴,頭目脹痛,口苦,失眠多夢。
全解 【概說】 【病因病機】 【診查要點】 【辨證論治】 -
《傷寒雜病論》
《傷寒雜病論》是漢族傳統醫學著作之一,歷代醫家對之推崇備至,讚譽有加,至今是中國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一,中醫學習的源泉。2003年非典期間,該書...
簡介 內容介紹 影響 現行版本 學術特色 -
《虛損病類鉤沉》
《虛損病類鉤沉》醫學專著,清代·尤怡著。《虛損病類鉤沉》由任繼學教授編輯出版。
簡介 作者 古代文獻研究 圖書 -
陰香
陰香(學名:Cinnamomum burmanni(Nees et T.Nees)Blume),別名:陰草、膠桂、土肉桂、假桂枝、山桂、月桂等,葉有離基...
形態特徵 主要變種 產地生境 生長習性 繁殖方法 -
陰[漢語漢字]
陰,yīn,從阜(fù)從侌(yīn)闇也。水之南,山之北也。本義: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闇也。闇者、閉門也。閉門則為幽暗。故以為高明之反。水之南、山之...
基本信息 詳細解釋 古籍解釋 詞條釋義 字典解釋 -
病機
病機,是指疾病發生、發展、變化及其結局的機理。以陰陽五行、氣血津液、藏象、經絡、病因和發病等基礎理論,探討和闡述疾病發生、發展、變化和結局的機理及其基本...
病機總綱 基本病機 分類法 理論 機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