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阿提拉,人稱上帝之鞭的那位征服者。據記載,他身材矮胖,雙肩很寬,短粗的脖子上長著一個碩大無朋的頭顱,有粗硬的黑髮和稀疏的鬍鬚,鼻子扁平,一雙黑眼睛銳利而陰鷙。匈奴人促成了歐洲歷史發展的轉折。他們把叢林裡的日爾曼蠻子推上了歷史舞台,並與後者一起如摧枯拉朽般地結束了羅馬人的時代。帝國的歷史消失了,由各個封建國家組成的西歐多元政治格局開始了,一個幾乎延續至今的歐洲國家的主要劃分形成了。最後一個匈奴王阿提拉被陰損的羅馬人和野蠻的日爾曼人一致地稱為“上帝之鞭”,表達了歐洲的恐懼和無奈。然而恰恰是匈奴人揮起了歐洲歷史戰車轉向的第一鞭,這才是名附其實的上帝之鞭。執鞭者,就是阿提拉。
生性兇殘
阿提拉登基成為匈奴帝國的王之後。公元433年,27歲的阿提拉與他的兄弟布來達 一同從他們的叔父羅阿斯手中繼承了帝國的王位。436年,阿提拉無情地謀殺了他的胞兄,獨自君臨帝國。與他的前輩們相比,阿提拉更具有雄心壯志,更富於侵略性,而且才智極為超群。在歷史上,阿提拉是一個極為突顯的角色。阿提拉時期的匈奴帝國是匈奴史的最後一章,也是最輝煌的一章。他使羅馬人蒙羞,使日爾曼人喪膽,具有令西方人沮喪而無奈的強大力量,以至於他和他的匈奴鐵騎都被稱為“上帝之鞭”。
阿提拉年青時作戰勇猛,登基之後則更主要地是依靠他的頭腦,而不是他武功,完成了對北方的征服。他具有勃勃野心和高超的政治外交手腕,而且為人狡猾、殘忍。作為匈奴王的阿提拉,他的步態和舉止都顯示出了一種其力量可傲居全人類之上的自負。據傳說,他曾自稱擁有戰神之劍,所以當部下晉見時,如若正面直視他則必須同時後退,否則會燒壞自己的眼睛。他有一個兇猛地轉動眼珠的習慣,好象他樂于欣賞受他驚嚇的人的恐懼。阿提拉在生活上崇尚簡樸,卻很能容忍部下的奢侈。他的臣民對他極其敬畏,在他外出巡查的時候,凡見到他必向其歡呼,以示服從;進出宮殿必有華蓋迎送,逢宴會還有專為他譜寫的讚歌。他甚至還有羅馬人贈送的私人秘書。阿提拉的長相似乎令人不敢恭維。據記載,他身材矮胖,雙肩很寬,短粗的脖子上長著一個碩大無朋的頭顱,有粗硬的黑髮和稀疏的鬍鬚,鼻子扁平,一雙黑眼睛銳利而陰鷙。儘管這種描寫似乎有些不太恭敬,但有一點毫無疑問,這肯定是一個東方人的形象。這說明經過三百多年的西遷後,匈奴人並沒有被其他民族混血得失去了原來的體質特徵。
成功的外交家
在外交事務方面,明顯地存在著一種不平等的關係。這位東羅馬官員來匈奴帝國的目的是為了交還幾個匈奴帝國的叛逃者,並在皇帝的授意下與阿提拉就兩國的 利益方面的問題進行磋商。在整個過程中,充滿著阿提拉對東羅馬帝國的傲慢,而東羅馬方面總是不斷許諾大量的饋贈。他們在這裡還遇見了幾位來自西羅馬的使者。 這些西羅馬人帶來了他們的皇帝對於阿提拉的乞求,希望阿提拉放過一位羅馬銀器商人,這位商人是一個匈奴人的俘虜的債權人,有大量的黃金在他的手中。阿提拉先把那俘虜釘死在十字架上,後得知他有黃金在那個銀器商手裡,就要求西羅馬皇帝把人和贓物都交出來。皇帝請求放過這個商人,並答應交納同等數量的黃金。阿提拉對此根本不予理會。
阿提拉是匈奴史上最偉大的領導者。他不僅建立了最強大的匈奴帝國,而且依靠自己的頭腦以及帝國的軍事力量,在當時西歐的政治舞台中占據了一個極其突顯的位置。在他稱王尹始,阿提拉就逼迫東羅馬交納更多的錢。狄奧多修斯二世皇帝被迫按往年的貢額加倍上貢。然而由於各種各樣的理由,這位新的匈奴王在447年以後,開始把眼光轉向西面,把西羅馬作為尋找新的機會的主要地區。自他登基開始十多年以後,在西羅馬帝國各種事務的角逐中,阿提拉的匈奴帝國變成了最強大的外部勢力。在他當政時期,匈奴人已經變成了一個定居的民族,而不再是早先的牧馬人了。大匈牙利平原不可能象黑海北部的大草原那樣,有足夠的空間供他們放牧馬群,因而阿提拉不得不發展步兵團來補充比過去規模小 得多的騎兵力量。實際上,在阿提拉的時代,匈奴人的軍隊在形式上已經和當時歐 洲其他蠻族相差無幾了。不同的是,他的軍事力量極為龐大,能夠實施包圍和攻城 等大型軍事行動,而其他的蠻族軍隊則望塵莫及。
公元五世紀四十年代,阿提拉對巴爾幹半島東部實施了一系列致命的打擊。其中有一座位於多瑙河以南一百多英里的尼斯查瓦河畔的城市(441-442), 被匈奴人摧毀得之徹底,以至於數年後羅馬使者前往晉見阿提拉經過此處時,仍可見岸邊白骨累累,城內屍臭熏天。此後,許高盧地區的城市都不能免遭此厄運。
匈奴人在比鄰東羅馬的多瑙河地區確立了一個強大的地位之後,在442年被 著名的東羅馬將軍阿斯帕爾阻擋在色雷斯地區。447年阿提拉又對巴爾幹實施了 一次更大規模的入侵。他們長趨直抵君士坦丁堡城下,迫使東羅馬皇帝狄奧多修斯二世乞降。阿提拉不僅收取了所有欠交的貢金,還得到了一個新的價值2100鎊黃金的年貢額,同時又被贈予了多瑙河以南面積可觀的領土。這次戰役使東羅馬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創。史家言稱,匈奴人所經之地“殺戮無數,血流成河。他們搶劫教堂和修院,遍殺修士與修女......他們徹底摧毀了色雷斯,使其不可能再恢復過去的舊貌了。”阿提拉這次對東羅馬的狂勝,令他有了足夠的迴旋餘地去實現其突襲西歐的計畫。
入侵高盧
451年阿提拉所侵入的即是外高盧,那場決定性的戰爭發生在今法國香檳省境內馬恩河畔的沙隆附近,史稱“沙隆之戰”。這是中古歐洲史上一場著名的戰爭,也是世界軍事史上最著名的戰爭之一。雙方投入兵員之多,傷亡之慘重,不僅在那個時代是空前的,而且堪與現代戰爭相比。這場戰爭形成了歐洲中世紀傳說的一部分。這是一個對性與權力的貪慾,對金錢與土地的渴求的故事,它的主要角色象任何一個曾經活著的人物一樣詡詡如生而且富有色彩。戰爭的勝負,不僅對於阿提拉和匈奴帝國的命運是決定性的,而且對於歐洲歷史的發展也是決定性的。在阿提拉的計畫中,完成了對高盧的征服之後,下一個目標將是羅馬城。也就是說,他的最後目標是要把整個西羅馬帝國納入自己的版圖。然而,他的超群的才智、與生具來的傲慢,以及極度膨脹的野心結合在一起,不僅把他在征戰西歐的生涯中帶向了命運的頂峰,同時也迫使羅馬人和日爾曼人聯合起來對他形成了強大的對抗。說到這裡,諸位也可以猜出戰爭的結果了。
促使阿提拉實施對高盧的進攻計畫的可能有三個因素。首先,是汪達爾國王蓋薩里克挑開了沙隆之戰的序幕。大約十年前,蓋薩里克的兒子與西哥特王西奧多里克一世的女兒結了婚。但在442年,西羅馬皇帝瓦倫丁三世批准了自己的女兒與蓋薩里克的兒子的婚禮,其結果是可憐的西哥特公主被殘忍地割了鼻子耳朵後送了回來。從此以後汪達爾人與西哥特人之間就結下了深刻的仇恨。蓋薩里克因此力主 阿提拉與其聯合進攻西面的西哥特人。然而,當阿提拉當真越過了萊茵河,而西哥特人也加入了阿埃丘斯的聯軍來對抗匈奴人時,汪達爾人卻作壁上觀。
另兩個因素更直接地促使阿提拉下定了入侵高盧的決心。一個因素是東羅馬的停止納貢。東羅馬皇帝迪奧多修斯二世於450年從他的馬上掉下來摔死了,他的兒子馬西安繼位。馬西安在巴爾幹建立了一道堅固的防線來阻止蠻族的入侵,並且拒絕向阿提拉交納貢賦。被惹惱了的阿提拉決定把他的狂怒瀉向西羅馬,不僅因為西羅馬比東羅馬的軍力與邊防更弱,還因為一個極為特殊的事件給了阿提拉充足的口實向西羅馬宣戰。
阿提拉經過充足的準備和精心的策劃,於451年初率領數十萬大軍越過了萊茵河。在他的聯軍里,有一隻數量可觀的東哥特人同盟軍和其他日爾曼人雜牌軍, 包括一些勃艮第人和阿蘭人。法蘭克人的一部分也加入了阿提拉的聯軍。關於匈奴 聯軍的兵員人數,各種史書記載不一,從三十萬到七十萬的說法都有,五十萬應該是比較可靠的。匈奴聯軍越過萊茵河以後,在四月份首先占領了美茨,恐懼很快在 高盧蔓延開來。緊接著,包括萊姆斯、美茵茲、斯特拉斯堡、科隆、沃姆斯和特里爾在內的一系列歐洲大城市都遭到了搶劫和焚毀。巴黎也險遭劫掠。
威脅羅馬
匈奴人對於羅馬的威脅,確實沒有因為阿埃丘斯在沙隆的勝利而消失。雖然阿提拉撤過了萊茵河,但他並未知悉自己的劫數。阿提拉於452年率匈奴大軍繞過阿爾卑斯山,從東面進入北義大利,再次發動了一場從某種意義上說規模更大的、令整個西羅馬極度恐慌的入侵。位於亞德里亞海岸的阿奎利亞城幾乎被從地面上剷除了,它的逃亡者後來在一處沼澤地帶建立了威尼斯新城。許多波河流域地區的城市,包括米蘭、威羅那和巴度阿等等,都遭到了洗劫。匈奴人幾乎徹底焚毀了整個北義大利。阿埃丘斯,這位曾因其在高盧的政治軍事運作而功垂史冊的羅馬人,這一次卻不可能為了保衛義大利,而使西哥特人和阿蘭人聽命於他了。
在當時整個西方世界看來,羅馬城就要成為阿提拉的囊中之物了,然而阿提拉的雄健的攻勢恰在此時開始萎縮。緊接著發生的事極富傳奇色彩。由於瓦倫丁三世早已遷住拉文那,此時的羅馬城實際上由教皇管轄。就在阿提拉逼近羅馬城時,教皇利奧一世捨身出城,在北義大利的米西諾河和波河的匯流處面見了阿提拉。他身著華麗的教皇服飾,以其滔滔雄辯居然把阿提拉說服同意退出義大利。不僅如此,後面的傳說更是邪乎,居然聖保羅和聖彼德同時在阿提拉面前顯聖,並下神示說如若不理會利奧的要求則立即賜死。這個傳說在西方中世紀史上非常著名,至今在羅馬梵蒂岡的一座教堂內還有一副以此主題的油畫。
阿提拉之死
公元453年,阿提拉退兵回到匈牙利之後,又娶了一個年輕姑娘為妻。這個姑娘名叫伊爾狄科的姑娘,是一個日耳曼族的女子。他們的婚禮是在多瑙河彼岸的木結構的皇宮裡舉行的,為了這次結婚,匈奴全軍舉行了盛大的歡宴,全軍大呼小叫,暴飲暴食。按野蠻人的儀式和風俗,那位又醉又困的國王到半夜以後才離開筵席,回到新床上去。
他的侍從到第二天下午仍一直聽任他去享樂或休息,對他不加干擾。阿提拉此時已近50,頭髮也花白了。當他喝醉酒進入洞房時,突然鼻血涌流不止。不久,他倒下了,鼻血流進了咽喉,將他窒息而死。因為是新婚之夜,手下也不便前來挽救。也有說是被姑娘暗殺身死的,因為東羅馬皇帝曾派人暗殺過他,暗殺的主要手法就是進獻美女。
西羅馬的皇帝也深知,阿提拉的退兵是迫不得已,而且他的恫嚇是絕對真實的。只要這個人活著,羅馬將永無寧日。暗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為據某些史書記載,當時阿提拉侍從描述:“由於一直出奇的安靜引起了他們的恐懼和疑心;於是,在大聲叫喊企圖吵醒阿提拉,無效之後,他們破門衝進了皇帝的寢宮。他們只看到發抖的新娘,用她的面紗遮住臉坐在床邊,為她自己的匕首和半夜裡便已咽氣的死去的國王悲傷。一根血管忽然爆開:而由於阿提拉仰身臥著,噴出的一股血流堵住了他的呼吸,這血沒有從他鼻孔里流出,卻回流到肺和胃裡去。”
他的遺體被莊嚴地陳列在大平原中央一個用絲綢紮成的靈堂里;幾個經過挑選的匈奴人的步兵隊伍,踏著拍子繞著靈堂轉圈,向這位活得光榮、至死不敗的英雄,人民的父親,敵人的剋星和全世界的恐懼對象唱著葬禮歌。這些野蠻人,根據他們的民族習俗,全都剪下一綹頭髮,在自己臉上無端刺上幾刀,他們要用武士的鮮血,而不是用婦人的眼淚來哀悼他們的禮應受此殊榮的英勇的領袖。阿提拉也似乎早有準備,他的遺體被分別裝在一金、一銀、一鐵三口棺材裡,在夜間偷偷埋掉。從各國擄掠來的戰利品都扔進他的墳墓里去;破土挖墳的俘虜和知情者都全部被殘暴地殺死。故阿提拉墓地在何處,成為千古之謎。仍是那些剛剛還悲不自勝的匈奴人,現在卻在他們的國王的新墳前,毫無節制地大吃大喝,尋歡作樂。根據在君士坦丁堡流行的傳說,就在他死去的那個幸運的夜晚,羅馬皇帝在睡夢中看到阿提拉的弓被折斷了:這一說法倒恰足以證明,在羅馬皇帝的頭腦里如何隨時都存在著那個可怕的野蠻人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