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邊前姓

阿拉邊前,讀音作ā lā biān qián,注音是ㄚ ㄌㄚ ㄅㄧㄢ ㄑㄧㄢˊ),鄂溫克語為Alabinkin Mokun,滿語為Arabiancian Hala]。

單一淵源:源於鄂溫克族,出自清朝時期新滿洲索倫部鄂溫克族阿拉邊前氏族,屬於以氏族名稱漢化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鄂溫克族阿拉邊前氏,鄂溫克語為Alabinkin Mokun,世居索倫(今黑龍江嫩江以西地區)。阿拉邊前氏,是鄂溫克族杜拉爾部的一個分支氏族,是明末清初鄂溫克族烏魯蘇穆丹屯長杜拉爾·博穆博果爾的後裔族人,以居阿拉邊前村為姓氏,即今俄羅斯西伯利亞尼布楚(阿勒巴金)烏庫爾鎮,稱新滿州姓氏。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Arabiancian Hala。

鄂溫克族、滿族阿拉邊前氏,在清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邊氏。

本書按:

所謂“索倫”,就是指在明末清初被後金政權所征服的黑龍江支流嫩江流域及其以西廣大地區的鄂溫克族、達斡爾族、鄂倫春、赫哲族等諸多民族,並將其組合為一個新的滿洲民族共同體的稱謂,並非單獨指其中的某一個民族或氏族部落。這些民族當時主要分布在西起石勒喀河、東至黑龍江北岸支流精奇里江、北起外興安嶺、南至大小興安嶺一帶,在該地區中,鄂溫克族的人數最多,因此被達斡爾族人稱作“索倫”。到清朝初期,鄂溫克同達斡爾、鄂倫春等族一起,被滿清政府以民族間的稱謂用以為地區稱名,進而統稱其為“索倫部”。

“索倫”這一名稱,實際上是古代達斡爾族人對鄂溫克族人的稱呼,意思是“山林中生活的人們”。由於該地區的人民英勇善戰、勤勞勇敢,因此周圍的其他民族諸部也都被女真民族視為一個群體,並稱為“索倫部”。

清朝初期,索倫部以鄂溫克族烏魯蘇穆丹屯長博術博果爾(即杜拉爾·博穆博果爾)為首領,他才幹出眾,勢力強壯,因此形成了一個包括鄂溫克族的杜拉爾部、塗克冬部、納哈他部、墨爾迪勒部,達斡爾族的敖拉部、布喇穆部等部落,形成了一個較大的部落聯盟,雄據黑龍江流域。

鄂溫克族人的社會經濟,正如清朝時期的文獻所記載:精奇里江和牛滿江地區河中盛產魚類,其中大魚一二丈許,鄂溫克族、達斡爾族人即捕此大魚進貢。山中有虎,貂,猞猁,野豬,鹿,駝鹿等,因此這些民族皆“以打牲射獵為本,無廬舍,遊牧止養馬匹,無它牲畜”。其中所指的養馬匹的居民,即為牧養馬匹的鄂溫克族部落。

而達斡爾族部落,在滿清政府中實際上被稱為“索倫部薩哈爾察地方”。“薩哈爾察”是滿語,意為“黑色貂皮”,以當時特產優質的黑貂裘皮而得名。

明朝末期,達斡爾族人已進入了階級社會,給村落而居,達斡爾族與鄂溫克族人雜居於精奇里江地區(今俄羅斯吉雅河)。達斡爾族人主要從事農業,飼養有大批牛、馬等牲畜,種大麥、燕麥、黍米和大麻、養麥、豌豆及蔬菜、果樹等。與鄂溫克族人不同的是,達斡爾族人用牛架車,以長柄木犁耕地,用小鐮刀收割莊稼,並把收割物保存在帳篷或地窖里。達斡爾族人在秋、冬季節也從事狩獵生產,用貂皮和其他毛皮換取內地的朝服、布匹、鐵質生產工具同日用器皿等。

索倫部與漢族之間較早就發展了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聯繫,並與達斡爾族人一起建立了許多木城和村莊。其中著名的木城有雅克薩城、阿薩津城、揮陳城、烏庫爾城、多金城等,村莊有杜喇爾屯等。每個村屯以氏族為單位,有自己的酋長。從明朝末期至整個清朝時期,滿、漢商人和官員經常到索倫部的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部落中進行商品交易。在清朝的二百六十餘年間,鄂溫克族、達斡爾族、鄂倫春、赫哲族等諸多民族已基本被滿族文化所影響,並改穿滿族服飾、多講滿語。

目前,在許多文獻之中皆稱新滿洲姓氏或索倫部姓氏為“滿族姓氏”。

在清朝歷史上,“新滿洲姓氏”主要是指“索倫部”中諸民族的本部姓氏,而絕非“新滿族姓氏”,因此,將“新滿洲姓氏”歸入滿族姓氏之中,是非常不妥當的和錯誤的!當然,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滿族同胞確有引用索倫部中的某些民族姓氏為自己的姓氏者,作為其姓氏分布註明有滿族是沒錯的,但絕不能因此將其姓氏本源歸入滿族。

筆者曾在內蒙古、外蒙古、俄羅斯東部地區以及遼、吉、黑、朝鮮等地區借工作之機進行過一些考察,所接觸的蒙古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錫伯族、朝鮮同胞,對中國某些學者將源於本民族的一些姓氏被納入滿族姓氏源序,皆表示了非常的不滿。因此本書認為,在確定一個姓氏淵源的民族屬性之時,特別是有關於少數民族的姓氏,應當持非常嚴肅和慎重的態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