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廷,E.

阿廷,E.

1958年回漢堡大學,1962年12月20日病逝。 前期(1921~1931)主要是在類域論、實域理論、抽象代數等方面。 在拓撲學方面他從1925年開始並在1947年建立了辮子理論。

阿廷,E.

正文

阿廷,E.奧地利數學家。1898年3月3日生於維也納。在維也納大學學習一學期後,被征入伍,直到1919年 1月才在萊比錫大學繼續其學業,並在G.赫格洛茨指導下於1921年獲得博士學位。其後在哥廷根大學學習一年,又去漢堡大學。1923年任講師,1925年任副教授,1926年任教授。1937年移居美國。先後在聖母大學(1937)、印地安那大學 (1938~1946)、普林斯頓大學 (1946~1958)工作。1958年回漢堡大學,1962年12月20日病逝。
阿廷的工作分兩個時期。前期(1921~1931)主要是在類域論、實域理論、抽象代數等方面。在此期間,他和(A.)E.諾特以及他們的學派極大地推動了抽象代數學的發展。後期(1940~1955)主要是在環論、伽羅瓦理論、代數數論中的類數問題及拓撲學的辮子理論方面。
阿廷的博士論文明確地把二次數域的經典理論通過類比移到特徵為 p(奇素數)的數域上的有理函式域的二次擴張上。從而他猜想相應的ζ函式黎曼猜想也成立。這個猜想對虧格為1的函式域在1936年由H.哈塞證明,一般情形被A.韋伊在1941年證明。1923年,他在高木貞治工作的基礎上表述一般互反律並在1927年完成證明,這是類域論的重大突破。藉助於一般互反律,阿廷把主理想猜想化為群論問題,對此P.H.富特文格勒在1930年給出證明。彌永昌吉在1934年給出更簡單的證明。這就完成了類域論的體系,開闢了非阿貝爾類域論的道路。阿廷於1951~1952年與J.T.塔特合寫的《類域論》的講稿中,提出了類結構的概念,套用群的上同調理論,進一步將類域論公理化和統一化。從1924年起,阿廷開始實域的研究,1926年建立抽象的實域理論(與O.施賴埃爾合作),並在1927年解決了希爾伯特第17問題。1927年和1945年他建立阿廷環理論,這是J.H.M.韋德伯恩代數構造論的重要推廣。在拓撲學方面他從1925年開始並在1947年建立了辮子理論。他的論文收集在《阿廷文集》(1965)中。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