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能起義

阡能起義

阡能起義是為了逃避唐朝殘酷的刑法而聚眾發動起義。

簡介

唐中和二年(882年)三月,邛州(今四川邛崍)牙官(或言為安仁土豪)阡能因公事誤期,逃避唐朝殘酷刑法,聚眾發動起義。
厚中和元年正月,唐僖宗逃亡成都,建立起流亡小朝廷,繼續過著驕奢淫佚的生活,為鎮壓全國的農民起義,加緊搜刮蜀中財物,加重了農民的負擔,蜀中人民苦不堪言。中和二年三月,牙官阡能因公事延期,為避仗刑而聚眾起義,不過月余,眾至萬人,州縣不能控制。六月,蜀人羅渾擎、句胡僧、羅夫子,各聚眾數千人回響阡能起義。十一月,蜀人韓求又聚眾數千人回響阡能。起義聲勢日益浩大,到十一月活動範圍已從邛崍、雅安發展到蜀州(治今四川崇慶)一帶。唐劍南西川節度使陳敬瑄派牙將楊行遷、胡洪略等率兵5000前往鎮壓,多次被義軍打敗。在乾豁大戰中,官軍更被義軍打得七零八落。楊行遷為掩其敗跡,每天抓數十名村民為俘送到府衙。陳敬瑄不問青紅皂白,一律處斬,就連老弱婦女和正在田間勞動、績麻的農夫也不能倖免。這就更加激起人民民眾的反抗鬥爭。陳敬瑄於是改派高仁厚為都招討指揮使。高仁厚採取從內部分化瓦解的策略,捉到義軍諜探進行策反宣傳,說只要願意投降,放你們回去仍操歸業,要抓捕的只是阡能、羅渾擎等五人而已。一面孤立義軍首領一面誘騙起義農民歸家無罪。然後引兵進攻阡能。阡能派羅渾擎立寨5座於雙流(今四川雙流西),在野橋箐伏兵乾人以待官軍。高仁厚探知,圍而不戰,派人潛入義軍寨中,宣揚上述策略,不少義軍受騙棄甲而降,高仁厚一一撫諭,書其背“歸順”字樣,使其歸舊寨中勸諭末降義軍,於是餘眾爭相出降,並抓住羅渾擎送給官軍。高仁厚用同樣辦法,先後將句胡僧、韓求、羅夫子三處營寨瓦解。羅夫子逃奔阡能軍寨,共謀悉眾決戰,計未定日已暮,阡能、羅夫子走馬巡寨,高仁厚連夜引兵進逼,天明時諸寨義軍受投降者誘惑,知官軍已近,爭出投降,羅夫子自刎,阡能為眾所擒。高仁厚出軍六日,五位義軍領袖均為其害,起義歷時九個月,至此失敗。

點評

阡能起義直接打擊了唐王朝的大本營,極大地支援了黃巢大齊軍的反唐斗爭,在唐末農民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