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錫斌

關錫斌

關錫斌(1896—1995),後改名為管易文,1896年8月生於廣東省廉江(石城)縣。青少年時代,在辛亥革命的影響下,他追求光明,追求進步,於1917年考入天津直隸第一師範學校學習,開始接受革命的民主主義思想。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1919年“五四”運動興起,他即投身於這一偉大的愛國運動的洪流,他曾與馬駿、郭隆真、鄧穎超等一起,組織“天津學生聯合會”,舉行罷課遊行,反對簽署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並參加赴京請願團,遭到反動軍閥政府的逮捕。獄中,他始終堅持鬥爭,決不屈服。在周恩來等同志的聲援、營救下,反動軍閥政府被迫釋放他和其他被捕的愛國者。出獄後,他於同年秋參加了以周恩來同志為首組織的“覺悟社”,繼續為宣傳民主與科學的進步思想,為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的鬥爭,進行了不懈的努力。

同年底,為尋求救國之道,他與徐特立、向警予、惲代英等同船赴法國勤工儉學,後天1921年輾轉赴美國繼續勤工儉學,先後在愛荷華州師範學院和耶魯大學完成學業,並在底特律福特汽車公司做工和進行社會調查。1926年回國後,他先到南開大學任青年會學生部幹事。

關錫斌 關錫斌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在白色恐怖下,他前往廣州,在嶺南大學任教,繼續從事進步活動。

革命經歷

“九·一八”事變後,因宣傳抗日,離開嶺南。

1933年起,他先後在廣西柳州墾植實驗所和青島市教育局、青島華新紗廠以社會工作者身份繼續從事宣傳抗日活動,其間,他曾赴日本考察社會教育。

1937年“七·七”事變後,管易文學長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抗日活動和地下情報工作。

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邊以教師身份做掩護,動員青年學生參加抗戰,一邊交往上層人土,宣傳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

1941年3月,受黨囑託,護送多批進步青年學生赴蘇北鹽城新四軍軍部,後即留在蘇北、山東等地工作。

1942年,在蘇中聯抗地區紫石縣從事教育工作。

1945年,在華中建大高幹班學習。抗戰勝利前夕,管易文學長在華東軍區聯絡部交際處,除負責外國友人的接待和翻譯工作外,與國內、外愛國民主人士廣交朋友,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揭露國民黨反動派反共反人民的醜惡行徑。

1946年春,陳毅同志在山東臨沂會見“軍調會”美蔣代表,他擔任了現場翻譯。此後,留在山東解放區,曾先後接待了張克俠、何基灃等起義將領和安置了李仙洲、王耀武、黃維等被俘人員。

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後,管易文學長調任中央統戰部隸屬的接待赴任處長,負責接待知名人士和原國民黨和談代表,並受中央委託,隨同鄧穎超等同志專程護送宋慶齡赴京。圓滿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上海解放後,調往上海市軍管會任交際處長。

1954年任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副主任,上海市政協副秘書長。他努力貫徹建國初期我黨在城市建設中制定的工作方針,為鞏固人民民主專政,迅速恢復國民經濟和發展生產,加速上海市的城市建設做出了貢獻;

1958年,管易文學長被任命為國務院參事(副部級)。

1995年12月2日14時10分在北京逝世,終年100歲,他是最後一位離世的“覺悟社”成員。

覺悟社人物介紹

覺悟社,是1919年五四運動中,天津青年學生的進步社團。由天津學生聯合會和女界愛國同志會中的骨幹周恩來、馬駿、郭隆真劉清揚鄧穎超等二十餘名青年組織起來的革命團體,成立於1919年9月16日,地點在河北區宙緯路三戒里4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