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進一步加強紡織企業管理的指導意見

為促進紡織企業持續健康發展,2009年9月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以工信部消費〔2009〕438號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紡織企業管理的指導意見》。該《意見》分加強企業管理的重要意義和總體要求、加強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和管理創新、加強基礎管理、加強質量管理、加強行銷管理、加強財務資金管理、加強成本管理、加強節能降耗管理、加強信息化建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強企業文化建設11部分。

工業和信息化部通知

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紡織企業管理的指導意見》的通知

工信部消費〔2009〕43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畫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有關中央管理企業: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國務院頒布的《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國發[2009]10號)中明確提出加強企業管理,提高競爭力的工作任務。為此,我們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紡織企業管理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企業管理工作,做好指導和服務工作;進一步加強輿論宣傳,認真總結和推廣經驗,引導廣大企業更新觀念,開拓創新,不斷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增強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能力。

現將《指導意見》印發給你們,請根據實際,組織紡織企業貫徹落實。

工業和信息化部

二〇〇九年九月四日

關於進一步加強紡織企業管理的指導意見

為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促進紡織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現就進一步加強紡織企業管理提出如下意見。

加強企業管理的重要意義和總體要求

紡織行業是充分競爭性行業,99.6%的企業為中小企業,95%為非公有制企業。近年來,我國紡織企業普遍加強了內部管理,湧現出一批管理好、效益好的先進企業。但是從總體上看,紡織企業管理水平依然比較落後。部分紡織企業存在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發展戰略和市場定位不明晰,決策機制和管理制度不健全,人才隊伍建設相對滯後,產供銷銜接不夠合理等問題。企業管理水平已成為制約提高企業競爭力、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當前,紡織行業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部分企業生產經營難度加大。進一步加強企業管理,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促進企業降本增效,提高產品質量和企業競爭力的重要舉措,是促進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有效措施。

加強紡織工業企業管理的總體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為目標,以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為方向,進一步轉變觀念,轉變發展方式,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堅持科學管理,依法經營,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加強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和管理創新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要求,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依法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規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的權責,形成決策、執行和監督之間權責明確、各司其職、相互協調、有效制衡的治理架構,提高科學決策水平。

根據紡織工業工藝流程長、勞動用工多、品種變化快等特點,結合企業實際,研究制定企業發展戰略,進一步明確企業定位。在管理理念、體制機制、管理制度、組織形式、方式方法、企業文化等各方面加強創新,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先進管理體系。

加強基礎管理

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認真做好設備管理、工藝管理、操作管理、原料管理、現場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基礎管理工作,做到科學、準確、規範、及時、到位,並向精細化、標準化、信息化發展。

加強設備管理。對主機、輔機和儀表等紡織設備,從選購、進廠驗收、安裝、調試、使用、維修、改造等做好台帳記錄; 堅持設備維修制度,做好日常檢修(保養)。

加強工藝管理。嚴格執行工藝流程和要求,對工藝參數、工藝路線、工藝紀律、工藝制度落實情況進行定期檢查;積極開展工藝創新,推進新產品開發。

加強操作管理。制定並執行科學規範的操作規程和操作方法,及時對操作方法進行總結和提高。

加強原料管理。對棉花、化纖等紡織原料的採購、運輸、入庫、出庫進行嚴格管理,做好檢驗檢查工作;制定科學合理的配棉、配毛等方案。

加強現場管理。用科學的管理制度、標準和方法對生產現場各生產要素進行合理有效的計畫、組織、協調、控制和檢測,改善生產秩序和作業環境,使現場管理達到“環境整潔、紀律嚴明、物流有序、設備完好、信息準確、生產均衡”的要求,實現文明生產。

加強安全管理。認真貫徹《紡織工業企業安全管理規範》,強化安全意識,健全安全責任體系,完善生產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範,加強安全教育、培訓、檢查和勞動保護。加強消防管理工作,防止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重點防範棉花、化纖等紡織原料以及紗、布、服裝等製成品的火災事故發生。

加強質量管理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提高產品質量的決策部署,充分認識加強工業產品質量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牢固樹立“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和“質量第一”的觀念。

按照《關於加強工業產品質量工作的指導意見》(工信部科[2009]180號)的要求,加強企業產品質量保證體系建設,制定切實可行的產品質量發展目標,完善產品質量責任制度;推廣先進的質量管理技術與方法,積極開展質量體系和環保體系認證;建立健全從技術創新、產品研發、生產製造、儲運銷售、技術服務等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企業質量管理體系。

提高製造工藝的穩定性,保證產品質量;加快技術改造和產品創新,積極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促進產品品種更新和質量水平提升。

進一步健全質量標準,嚴格執行產品標準,杜絕無標準製造。積極採用國際先進的產品標準和質量管理標準,促進產品的質量、安全、能耗、物耗、環保等特性逐步達到國際先進標準水平。

增強質量誠信意識,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嚴格執行售後服務質量國家標準,加強售後服務、質量追溯和質量誠信管理,積極履行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承諾,嚴格落實產品質量責任。

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增強品牌意識,制定企業品牌發展規劃,以品質為基礎,加強品牌管理。服裝、家紡企業要認真貫徹落實《關於加快推進服裝家紡自主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積極做好自主品牌建設各項工作。

加強行銷管理

牢固樹立以市場為導向的行銷管理理念和質量第一、用戶至上的服務意識。注重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加強市場開發。不斷完善行銷方式,創新行銷模式,加強行銷服務。

認真研究市場,根據市場需求和變化,開發新品種,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積極擴大國內消費,服裝、家紡生產企業應大力開拓農村市場,增加對邊遠鄉村的銷售,便利農民消費;產業用紡織品生產企業應積極開發交通、水利、建築、新能源、農業、環保和醫療等套用領域的用戶;產品外銷企業應“走出去”,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場,在具備條件的國家和地區投資設廠,在主銷市場設立物流中心和分銷中心。

做好行銷整體策劃,制定目標市場的行銷策略和產品行銷計畫,加強行銷人員和行銷團隊建設,對行銷過程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控制,降低銷售風險。

制定和完善價格決策機制,根據市場需求、競爭程度和行銷目標、行銷策略以及產品成本,遵循公平、合法和誠實信用的原則,合理有效運用價格決策機制,擴大產品銷售。

加強客戶管理,建立科學系統的客戶關係管理方法,有效開發潛在客戶,維護良好的客戶關係;及時了解客戶意見和需求,提高服務質量,增強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

加強銷售網路建設,科學設計規劃銷售網路,最佳化物流配送。服裝、家紡等企業應注重實施以品牌為主導推動市場拓展的策略,套用信息網路技術、電子商務平台,提高市場快速反應能力。

加強財務資金管理

根據紡織企業資金需求大、周轉快的特點,全面樹立以資金管理為主導的企業財務管理理念。強化現金流管理,加強資金計畫管理,對資金籌集、資產運營、成本控制、收益分配、重組清算等實施全面預算管理,提高資金運營效率,最佳化融資結構,降低財務成本,保障資金安全。

嚴格資金審批制度和程式,做到事前分析、事中控制、事後問責與考核,資金的預算、控制、分析、考核落實到位。重大的資金支出要加強可行性分析,完善資金項目決策責任制。

切實強化企業應收賬款和預付賬款管理,強化契約訂單管理,高度重視貨款回收工作,落實催收責任,加強存貨占用資金的核算,防止和減少壞賬、貶值和損失,杜絕侵占和浪費。

增強風險防範意識,健全企業內部風險控制制度,完善資金管理和決策程式。合理運用金融工具,嚴格按照市場監管要求開展交易活動,杜絕金融衍生品投機行為,有效控制金融產品投資風險;加強外匯資產管理,減少匯兌損失;健全企業擔保業務審批管理制度,嚴格履行審批程式,從嚴控制企業對外提供擔保、抵押、質押等業務。

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加強內部審計,由事後審計向事前防範為主轉變,對重點業務、重點部位,對普遍性、苗頭性的問題,對控制薄弱環節和管理中關注的重要事項要進行重點審計。

加強成本管理

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強化各項預算定額和費用標準的約束力,實現成本費用有效控制。做好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的各項基礎工作,健全成本費用管理制度,建立跟蹤市場價格的內部核算體系。

推廣實施目標成本管理,強化消耗定額管理。構成紡織品成本的原材料、輔助材料、染化料、燃料、包裝料、低值易耗品、設備平修、機物料消耗等生產耗費都應納入定額管理。科學制定企業生產計畫,對工藝流程、生產進度、過程質量、庫存與在制品等進行全面控制,把目標成本分解到產品開發和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目標責任落實到人,嚴格考核成本指標,提高流程效率和優質產品率。

針對紡織原料在紡織品生產成本所占比重較高的狀況,加強原料採購、儲運、配用等環節管理與控制,合理選擇公開招標採購、集中採購、比價採購和電子商務採購等方式,科學合理制定採購品種、採購批量、採購頻率和採購地點,降低採購成本;採用新技術、新工藝,切實降低原料消耗水平。

嚴格控制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期間費用開支;加強物流管理,降低物流運作與管理成本,提高物流專業化管理水平;規範企業員工薪酬管理制度,合理確定企業管理人員薪酬水平。

堅持月度資產盤存,嚴格產品費用劃分,準確成本核算,定期開展經濟活動分析,合理安排生產、增收節支、及時調整產品結構。

加強節能降耗管理

堅持套用先進技術與淘汰落後相結合,堅持清潔生產與污染治理相結合,依靠科技進步,實現節能降耗。

開發、採用有利於節約能源資源和環境保護的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推進資源綜合利用,推行清潔生產,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大力開發節能、高效率、連續化、自動化、差別化和綠色環保的紡織機械。印染、化纖等企業應注重加快技術改造,淘汰耗能多、耗水大的落後設備。

建立完善節能降耗責任考核和激勵機制,制定和實施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標準。按基本生產用能、輔助生產用能分解落實管理責任,對製冷、制熱、制汽,節能照明、回水利用、污水處理等要有專人負責。重點用能單位應聘任能源管理負責人,並建立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制度。大力推進能源、用水三級計量管理,推廣採用中水、熱能回用技術,提高能源利用率,實現達標排放。

在紡織產業集群、工業園區,積極推進熱電聯產,集中供熱,集中污水處理等,鼓勵廢水梯級利用和廢熱回收綜合利用,減少能源消耗。

加強信息化建設

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利用信息化提高企業管理現代化、科學化水平,提升企業整體素質。

鼓勵有條件的大中型紡織企業,建立面向供應鏈上下游合作的信息系統,促進業務流程和生產過程的最佳化。加快紡織行業電子商務平台建設,鼓勵企業通過行業性平台開展電子商務活動,實現企業資源高效配置。

加快信息技術、現代管理技術與企業生產的融合,在產品設計開發、生產製造、物資採購、市場行銷、財務管理等環節,積極採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和企業資源計畫(ERP)等計算機管理系統,實現產品設計數位化、生產管理自動化、行銷服務信息化、財務管理規範化。充分整合企業內部的各種系統資源,發揮信息化的綜合效益,實現套用系統集成化,促進管理決策智慧型化。

生產終端消費品的服裝、家紡等企業要整合內部信息系統和電子商務系統,鼓勵大規模定製,改變傳統的設計、製造、行銷方式,提高企業的快速反應能力。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制定人才發展戰略,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和管理機制,完善約束激勵機制。加快高層次人才、創新型人才、高素質職業經理人才的培養,鼓勵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聘用職業經理,全面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素質。

強化生產定員管理,加強工藝生產用工測定,根據不同產品不同工藝及時調整工時定額和生產用工。做好崗位分析和工作設計,確定每個工作和崗位對員工的具體要求,充分發揮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強技工、技師隊伍建設,開展富有針對性的崗位技能培訓,提高廣大員工的工作能力和技能。

堅持以人為本,把企業發展規劃與員工發展計畫有機結合起來,重視員工的各種利益與需求,促進企業與員工協調發展,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建立健全規範的員工招聘、培訓、留用、晉升、退出、獎懲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穩定員工隊伍。努力改善人力資源結構,最佳化人員配置。

十一、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制定符合紡織行業特點的企業文化建設規劃,構建企業核心文化內涵,逐步普及、深化、規範企業文化建設。針對紡織行業女工多、青工多、農民工多的特點,積極引導職工參與企業文化建設的各項實踐活動,通過企業文化把企業、員工和社會三者有機結合到一起,創建和諧企業。將創新意識融入到企業精神、經營管理理念、各項管理制度和員工的行為規範之中,增強企業凝聚力。推廣實施CSC9000T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體系,規範競爭秩序,履行社會責任,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促進企業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