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經歷
閻沛霖,男,滿族,黑龍江省寧安縣人。1911年3月28日生於吉林省(現黑龍江省)寧安縣。在國小畢業後,到吉林第五中學讀國中,高中在天津南開中學就讀。1931年入天津南開大學物理系,1932年參加了我黨的外圍組織――反帝大同盟,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寒假回東北家中看望,未即時返回天津,而是自行休學併到長春吉林省第一工科中學與第四中學任教,因而失掉了黨的組織關係,到1934年夏才回到天津就讀,直至1937年夏畢業。在此期間,他加入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參加學校學生會的領導工作和一二九運動。1938年5月重新入黨。
1937年9月起入重慶國民政府兵工署彈道研究所任技術員。1941年1月到了延安,分配在延安自然科學院工作,曾任班主任、系主任,並教授物理、數學等課程。1946至1947年,曾先後任張家口晉察冀工業專門學校教導主任和東北大學(佳木斯)自然科學院院長。1948年吉林解放後,被派往吉林,在東北工業部領導下籌辦吉林工業專門學校,任校長。因該地區剛剛解放,首先開辦短期政治培訓班,廣招東北解放區知識青年千餘人進行培訓,結業後,由東北工業部分配工作,少數人留下學業務,用人單位反映良好,又辦了兩期。瀋陽解放後,閻沛霖調到瀋陽,任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教育處處長,籌建了瀋陽工學院,兼任院長,後改為東北工學院,又兼任黨委書記。同時還在東北地區,建起了數所不同工業行業的中等技術學校和一所工業會計、統計專門學校。閻沛霖主持工作的這些院校為早期的東北地區工業建設培養並輸送了大批各類科技幹部。
1952年,閻沛霖調來北京。在政務院重工業部任工業教育司長。1953年到1957年,閻沛霖先後在國家計委任設計局局長和在國家建委任重工業局局長和建委委員等職務。
1957年12月,閻沛霖調入中國科學院,主持我國第一個計算機技術研究所的籌建工作,任籌備委員會代主任。這是閻沛霖一生中工作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在此任上,他遵照籌建規劃提出的,“先集中,後分散”的組建原則,團結籌委會的一班人,依靠集中前來的專家學者,狠抓了如下兩項工作:一是培養計算技術專業人才,他除了採取了派遣實習生、研究生、大學生到蘇聯去學習計算機技術之外。還在國內舉辦面向全國招生的計算數學訓練班和計算機訓練班,以及派遣一批學有專長的科技人員到蘇聯去考察計算機。另一是著手仿製蘇聯的M-3和БЗСM計算機,通過大家的通力合作,先後於1958年和1959年成功地製成了都是基於電子管的我國第一台103小型通用數字計算機和第一台104大型通用數字計算機,成績斐然。1959年5月17日,經中國科學院第七次院務會議討論,認為規定給籌委會的任務已經圓滿完成,決定正式成立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並任命閻沛霖為首任所長。到了60年代初,在國際上第二代電子計算機技術浪潮的推動下,所內也相當快地開始了從第一代計算機向第二代計算機的過渡,包括著手開展電晶體計算機的研製和相應的預先研究與遠期規劃等工作。因而使該所在計算機科學技術的許多方面,如計算機總體設計和邏輯設計、數值計算方法、電路工程技術、輸入輸出技術、軟體技術、組裝結構和散熱技術、電源技術以及數理邏輯、信息加工、自動機與邏輯網路等學科的研究,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並取得了許多研究成果。1964年4月研製成功的119電子管計算機是我國第一台自行研究、設計、製造的大型通用數字計算機,它的計算功能比已有的計算機大為提高,因而在當年獲得全國工業新產品展覽一等獎。從歷史角度衡量,它是我國計算機領域裡的一項重大創造,對發展我國計算機事業起了重大的促進作用。1964年6月通過國家鑑定的109乙計算機是我國自行研製成功的第一台大型電晶體通用數字計算機,它不僅為國家提供了新的有力計算工具,促進了我國電晶體的研製,積累了研製電晶體計算機的經驗,還使一批技術人員獲得了很好的鍛鍊與提高。1967年9月交付國家使用的109丙電晶體大型通用數字計算機是我國當時自行研製的技術上比較成熟的一台計算機,其技術指標和主要設備都具有當時國內最先進的水平。
中科院計算所在閻沛霖主持下開發成功的這些早期計算機,為後續的發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礎,同時也滿足了一些用戶的迫切需要,為國防建設、經濟建設作出了貢獻,其中的109丙機還被用戶譽為“功勳計算機”。
閻沛霖在主持中科院計算所工作期間,除了曾以兼任國家科委計算技術專業組組長身份,負責組織制定過多次中國計算技術發展規劃,和在“文革”前主持召開過四次中國計算技術學術交流會之外,還秉承上級組織的意圖,著力完成了若干旨在幫助有關部門發展計算技術或計算機科研事業的工作,其中較有影響者有:①從1959年開始,按國家規劃先後在策劃並籌建一些大行政區或省市計算機科研機構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包括在組織建設、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等方面給出的支持和扶植,使其中不少單位獲得了順利發展的基礎,繼而發展成為在國內頗具實力的研究所。②1965年,從所內抽出半導體厚薄膜組件研究室並調入一批計算機專業人才,建立直屬中科院的“156工程處”,專從事使計算機微小型化的研究工作。這個工程處在1966年秋研製出中國首台基於厚薄膜電路的原型彈載計算機後不久,即被改建成隸屬於第七機械工業部的陝西(臨潼)微電子學研究所(又稱771研究所)。③1975年,充實所內計算數學研究室的技術力量並使之分離出來,成為中國首家計算中心——中國科學院計算中心。 1977年,閻沛霖調任國家科委一局局長後,仍然兼管為國家發展計算機事業的有關工作,如推動並幫助國內各省市科委建立計算中心,在中國範圍內推廣計算機套用等。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他認真貫徹黨的改革開放政策,1981年,他鼎力促成國家科委引進了500台微型計算機,並通過技術培訓和學術交流等組織措施,使之獲得了成功的套用。他的這些舉措為中國於80年代初期引進國外計算機技術起了極好的示範作用。
1988年,閻沛霖因年事已高而離休。
閻沛霖早年投身革命,一生胸懷社會主義建設大局,對待工作兢兢業業;對待生活廉潔自律;對待同志坦誠相待,深得眾望。1964年被選為第三屆中國人大代表;1980年被推舉為第六屆中國政協委員。他是籌建中國計算機學會的發起人和組織者,曾連續四屆被選為這個學會的常務理事,現被推為名譽理事。
個人簡歷
1911年3月28日出生於黑龍江省寧安縣。
1931—1937年天津南開中學畢業後入天津南開大學物理系學習,其問曾休學到有關中學任教。
1937—1940年重慶國民政府兵工署彈道研究所技術員。
1941—1945年延安自然科學院教員、班主任、物理系主任。
1946—1947年張家口晉察冀工業專門學校教務處長,東北大學(佳木斯)自然科學院院長。
1947—1949年遼寧西安煤礦公司經理,吉林工業專門學校校長。
1949—1952年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教育處長兼瀋陽工學院院長、改名為東北工學院後任院長兼黨委書記。
1952—1953年重工業部教育司司長。
1953—1957年國家計委設計局局長,國家建委重工業局局長,建委委員。
1957—1959年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籌備委員會代主任。
1959—1977年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兼國家科委計算機專業組組長。
1977—1982年國家科委一局局長,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
1988年—離休。
2003年1月1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