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六中

閩侯六中

閩侯六中成立於1960年秋,坐落於福州地區大學城所在地------閩侯縣上街鎮赤塘山麓,是一所普通的農村完全中學。現有49個教學班,在冊學生數2500餘人。校園面積66餘畝,總建築面積17920平方米。

基本信息

教學設施

學校依山而建,樓宇錯落有致。校園內綠樹成蔭,鮮花競放,環境優美寧靜。教育教學設施完善,教學裝備達到教育部規定的農村完中二類標準。

學校現有教職員工200名,師資力量雄厚。專任教師中,中學高級教師14人,中學一級教師86人,市級骨幹教師16人,15名教師為縣各學科中心組成員。

人才培養

學校創辦以來為社會輸送了數以萬計的人才,校友遍布全省各行各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他們中有些是省、市、縣、鄉鎮各部門得力幹部;有些是教授級專家、學者;有些是頗有成就的個體戶、農民企業家;有些是各級各類專業技術人才……

學校秉承“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辦學理念,辦學質量穩步提高,為高一級學校輸送了大批合格畢業生,中考、高考、高中會考成績穩居閩侯縣同類學校前列。校園文化建設成績斐然,多次被評為校園音樂周活動、暑期青少年教育工作、中學生合唱節等市先進單位;多次榮獲縣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完中組前三名。近十年,將近300人次的學生在縣、市、省以及國家級各類學科競賽中獲獎。

辦學思想

辦學理念

以人為本,科學發展,適應教育改革的要求,確立以學生成長為本的教育價值觀,著眼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造就優質的師資隊伍,調動廣大教職員工的積極性,促進學校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

辦學目標

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相結合,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探索適合學校發展的新路子,培養一支優質的師資隊伍,積聚優厚的資源,向社會以及高一級學校輸送具有生存與發展潛力的優秀畢業生,把學校辦成民眾滿意、社會認可、學生嚮往的達標中學。

歷史沿革

閩侯六中創辦於1960年秋,原校名為閩侯第十三中學,即十三中。這是在1958—1960年教育大發展各地紛紛辦學的形勢下,按閩侯縣各地區創辦中學的時間先後順序排列的。當年秋季招收初一年四個班級,近200名學生。沒有校舍,寄籬在沙堤國小校內。按當時國中校3.8的比例配備了13名教職員工,校長謝詩樵,教務主任蘇思顏。教師半數是從國小調用的,近半數是回鄉的高中畢業生,作為試用教員,只有一兩名來自其他中學。

61年秋季,學校又招生四個班級,沙堤國小無力負擔校舍,只好租用鄰近的民房作臨時教學場所,作教師的宿舍和食堂。同年8月黃香鍾擔任十三中校長,相繼成立上街地區教育系統黨支部,黃兼任黨支部書記,此後黃一直雙任至1970年初。

62年,為貫徹上級以調整為中心的八字方針,縣政府決定撤消十三中,教師調走的調走,下放的下放,學生轉到其他學校。後來在公社黨委的多方努力下,通過在閩侯地區教育局工作的林傑同志和任閩侯地委書記的張哲同志的積極運作,熱心協助,說服動員,十三中最後免於撤消,學校才保住了。少數教師調回來,其餘教員由地區教育局向省教育廳申請專項編制,一共調配了20多個教師名額,學生陸續返校。這是學校辦學史上的第一次曲折。

學校復辦後,為解決校舍問題,上街公社黨委書記黃宗義同志親自參加勘察,選擇校址。適逢當時設在美岐里尾村的華僑農場搬遷,縣政府協調有關部門決定將原來設在上街赤塘山的華僑中學搬往裡尾華僑農場所在地,將十三中搬遷到赤塘山,即現在校址。那時,學校只有一幢土木結構的教學樓,8間教室,不夠使用,上級就撥款擴建校舍。於是,全校師生邊上課邊開始艱苦的建校勞動——平整山地,搬運磚頭,挑沙挑石子。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建起了一幢六間教室的平房,還建了一座簡易食堂(即學工基地)。

63年3月,學校從沙堤國小全部搬入赤塘山新校址,仍租用當地三橄欖村和赤塘村的一些民房作教師和學生宿舍。這一年秋季教育上馬,學校向上街地區各村國小招生,初一年招四個班,每班50人。當時國小升國中由縣統一考試,除小部分成績優秀的學生考入閩侯一中外,其餘的學生則升入本校和華僑中學。此時的學校已是十二個班級的編制,具有一個完整的初級中學的規模。上級又配備了13名教師充實師資隊伍,教職工人數達39人。自力更生、勤工儉學,艱苦辦校,是學校這一創辦時期的顯著特點。

64年,學校更名為上街中學,此校名一直延用到1989年為止。

1963年至1966年,全校學生人數600多人,學生多為上街地區各鄉村的農民子弟,以上街村、沙堤村、侯官村、厚美村、建平村、新洲村的學生居多,家住遠的如新洲、馬保等地的學生大多在校住宿。

在66年文革前的這幾年,良好的校風學風充溢著校園,學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師生們自己動手,蓋起了禮堂、膳廳、廁所、澡堂,開闢了山頂大操場,並蓋了一座十二間的教師宿舍樓。教學質量也穩步提高,每年都有三十幾個學生考入閩侯一中高中。團委會、學生會組織健全,體育運動也開展得轟轟烈烈,曾連續三年在縣運動會上奪得名次。上街中學在那時成為同類校中的佼佼者。學校積極貫徹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師生經常在農忙季節下鄉參加雙搶勞動,學生在德智體方面得到了全面發展。

66年至69年,是文化大革命運動時期,學校同其他學校一樣,受到社會的嚴重衝擊。教學秩序破壞無餘,學校被迫停辦,教師都到學習班學習,到里尾農場勞動。這是學校辦學史上的第二次曲折,也是最嚴重的曲折。

文革四年後的70年春季,學校開始複課,很多外校的教師調入。文革前的華僑中學撤消合併入上街中學,定名為閩侯上街學校革委會,李崇仲任革委會主任,不久後調整嚴元發任革委會主任,72年起由張賢銘任革委會主任。當時上街地區在文革前讀國小4-6年級的學生均可升入中學學習,編制為“連”(年段)、“排”(班級)。70年學校共招生12個排,600人左右,按不同程度編排,國中只有兩年制。第二年,學校分出二個班級給建平學校國中班。另外,為便利當地學生就讀,學校在里尾農場辦了4個教學班(初一、初二各2班),農場有幾畝水田和一大片山地作為學校的學農基地(77年教學班撤消,水田、山地被公家收回)。到72年春季,國中的學生畢業,學校推薦一部分品學兼優的學生升上高中,改“連”、“排”為“年段”、“班級”。72年春季高中招收5個班級,國中招6個班級,學校成了上街地區唯一的完中。這是全校師生最艱苦的時期。為了挽回文革造成的損失,師生們邊上課邊參加建校勞動,自己動手修理門窗,到山下挨家挨戶說服民眾,搬回了部分課桌椅。他們半天讀書,半天勞動,挑沙、運磚、擔煤、種樹、種菜、修路,每個班級在六房山還劃分了一大塊地種地瓜、種麥子、種大豆。操場擴大了,又一座辦公樓和學生簡易宿舍蓋起來了(由里尾農場拆遷搬來),校園初具規模,辦學條件逐年好轉。此外,師生們在農忙季節還到農村支援雙搶,到溪源山採茶,到工廠學工,請解放軍進校軍訓,學校呈現出紅紅火火的景象。

75年學校由革委會建制又改為閩侯上街中學,由黃香鍾任校長,肖禪連為副校長。這時學校已有20個班級,教師60餘人,下設三大處:教務處、政治處、總務處。76年師大物理系師生來校實習,在他們的參與幫助下,又蓋起一座二層半10間教室的大樓。

77年恢復高考升學制度,上街中學全面向社會招生。凡上街上線地區如上街、厚美、新峰、沙堤、榕橋等地國小的畢業生經過縣統一考試,成績合格者均升入上街中學;下線地區如浦口、建平、新洲等地的學生則升入建平中學,建平中學的國中畢業生可升入上街中學高中。這期間初高中學制仍各兩年,全校共有學生1100人。

80年起改學制為3 年。

77年—81年又是上街中學的一個黃金時期,拔亂反正,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這幾年共考入大專院校46人,中專110人。

82年,教育事業又進行壓縮,上街中學高中部撤消,學校致力於國中辦學。各國小成績優秀的一流學生可直接升入閩一中,其餘的大部分升入上街中學,成績中下的則升入85年創辦的新峰中學(該校97年成為六中的分校)。83年—87年由張文體任校長,87年—89年由許金山任校長。這期間,校園建設繼續發展,6間平房式的教室加了一層,擴大了食堂規模,山頂建了一座學生宿舍。

89年秋季,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在上街鎮政府的扶持下,學校又恢復辦高中,向全縣招生,改校名為閩侯第六中學。學生數由1000人增加到1500人,教師增至80多人。這期間,學校建設大發展,90年林發興、林國梨、林國聯、林守安四位華僑捐資獻建了一座26間教室的教學大樓,隨後又建了實驗樓、辦公大樓和兩幢教工單元房和一幢宿舍樓。92年閩侯實行按地區招生,學校為了方便教學與管理,在國中部設立重點班,培養優秀人才。此時高中部每年招2個班,到2001年高中每年招4個班,2003年起高中招6個班。在教育改革中求發展,六中為社會做出了很大的貢獻。1989年—2000年張臣耀擔任校長,陳學泉為副校長,94年又增補趙汝章為副校長;2000年—2003年由趙鎮生任校長。

為了減輕社會的壓力,2003年秋,閩侯六中分校(新峰中學)正式合併到六中來,閩侯六中成為全縣規模最大的一所中學,張勤任校長。目前六中有國中部33個班級,高中部16個班級,學生2500多人,教師200人,教學裝備達到教育部規定的農村二類完中標準。電腦室、多媒體教室、語音室、理化生實驗室、體育器材及體育設施一應俱全。合併後校舍不足,學校將初一年段12個班級安排在分校上課,配備卞依國副校長直接參與教學管理。這幾年,學校仍在不斷完善建設規模。迄今為止,校園共占地面積66.3畝(其中分校7.3畝),校舍建築面積17292M2(其中分校2150 M2),大操場占在面積12477 M2,分校操場上占地2012 M2。學校大力加強校園環境建設,綠化面積達3300 M2,校園內綠草如茵,花木成行,四季常春,濃陰匝道,形成花園式校園格局。為了改善青年教師住宿條件,學校正籌備資金將舊禮堂拆除,建起一座20套套房的宿舍樓。

為了適應教育形勢的發展,閩六中在師資建設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果,大專畢業的青年教師80%順利通過專升本,有一人考上師大研究生,100%教師每學年都參加崗位培訓,50歲以下教師按要求均參加計算機培訓與國語測試。2004年按上級教育部門評定教師技術職稱評定的精神,六中半數教師參加了職稱評定。目前在職的高級教師有14人,中級教師有86人。

社會在發展在進步,閩侯六中也在發展也在進步。45年曆盡坎坷,45年風雨兼程,閩侯六中已經從幼稚走向成熟。展望未來,我們充滿信心,充滿希望。我們相信:有社會各界的關懷和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閩侯六中的前景將更加燦爛輝煌。

學校地址

地址:福建省閩侯縣上街鎮上街村赤塘27號

郵編:35010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