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縣城關中學

福建省平潭縣城關中學,創辦於1978年,至今已有31年歷史。1978年,為緩解縣城地區中學生就學難的問題,平潭縣革委會在萬寶山麓籌建城關中學。

基本信息

校史概述

31年校齡,確實不算長,比起百年老校,學校還很年輕,但正因為年輕,而有著蓬勃的朝氣,向家鄉父老展現獨特的魅力。

學校占地面積42688平方米,建築面積30683平方米,地處寸土寸金的縣城中心,東與縣政府大院隔路毗鄰,北接人民體育場,寬闊繁華的政府路橫貫校門口,交通便利,環境優美,地靈人傑。

回顧三十年來的辦學歷史,每一位從城關中學走出的人都會感到自豪。建校初期,這裡曾是一片無風也飛沙的荒涼之地,第一批在此創業的城關中學人在這片土地上白手起家,在“一碗飯半碗砂”的環境裡無怨無悔,艱苦創業。學校既辦普高,又辦職高,在平潭縣率先創辦海員、電器、縫紉等職業技術教育班。學校領導積極帶領全體師生,內挖潛力,外找依託,硬是把職業班的教育事業辦得紅紅火火,辦學經驗得到莆田地區教育局的總結和推廣。1984年起,“職高”與“普高”分離後,城關中學專心辦“普高”,由此走上了辦學正軌。從此時起,城關中學立足國中辦學效益,輻射高中質量,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自1988年起,“中考”成績一直高居全縣榜首,不斷奪得“中考”狀元。進入21世紀以來,高中“高考”成績不斷攀升,2007年甚至奪得八縣第一名和第三名,2005年起大專以上錄取率一直穩居90%以上。

城關中學的優良傳統在於領導班子堅強團結,全校師生努力拚搏。學校一貫重視教風、學風、校風的建設,堅持從嚴治校,從嚴治學,科學管理,形成了“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30年的風風雨雨,城關中學人秉承團結、奉獻的優良作風,使學校規模從小到大,設備從無到有,辦學條件逐步改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成為平潭縣教育教學效益的一面旗幟。雖然只是省三級達標校,但不管是國中還是高中的辦學效益,都已躋身市二級校前列。

良好的教學效益離不開過硬的教師隊伍。辦學三十年來,教師中有165人次榮獲國家、省、市先進,在國家級、省市級專業報刊上發表論文125篇。名師出高徒,學生中獲國家級省市級獎項不計其數。

三十年風雨,三十度春秋,年年桃李,歲歲芬芳。三十年來,從城關中學校門邁出去的數萬學子遍布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其中不乏知名人士、各界精英和社會賢達。為此坐守大本營的城關中學人感到無比自豪。

校園新貌

平潭城關中學,是一所富有朝氣、充滿活力的學校。近年來,她以迅猛的發展勢頭,躋身於福建省先進學校的行列。2006年,學校被省廳確認為福建省三級達標完全中學,同時被確定為省級高中新課改實驗樣本校。現在,集福州市素質教育先進學校、福州市文明學校、福州市法制教育先進集體、全國教學科學“十.五”規劃課題《中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最佳化研究與實驗》先進實驗學校等榮譽於一身的城關中學,成為擔負省一級教科研工作的重要學校。

坐落於平潭城關中心的城關中學,高樓矗立,綠樹成蔭。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充實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按達標校Ⅱ級標準建設的理化生實驗室,為教學科學實驗提供了良好的基地;全新的電腦機房,為把握技術信息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近十萬冊藏書的圖書館,為莘莘學子提供了無窮的精神食糧。

學校現有56個班級,3000多位學生,教職員工230人;專任教師中高級教師33人,中級教師89人。強大的教師隊伍,奠定了學校走向教育先進行列的基礎。他們牢記“團結、勤奮、求實、創新”校訓,發揚“團結拼搏,艱苦創業”的城關中學人的精神,在“創造一流環境,使每一位學生都得以充分和諧的發展;樹立競爭意識,使每一位教師都成為一專多能的行家”的辦學理念指導下,服務一切學生,發展一切學生,在“科研興校”和“人才強校”的旗幟下,在省內外專家指導下,與省課改實驗校共同體、市達標校協作體一道,深入開展《新課程與學習方式轉變實驗研究》等國家級、省級、市級等課題的研究。

“天道酬勤”,成功屬於勇於奮鬥者。目前,全校上下教科研氛圍濃厚,教育方式方法正得以不斷提升,教育教學碩果纍纍,引起全市上下同行的高度關注。一大批優秀的國中畢業生,高瞻遠矚地衝破世俗觀念,選擇了城關中學高中,踏上一條充滿關懷與溫馨的成長之路。

高中辦學

作為福建省第一批高中課改樣本校的城關中學,決非是歷史的巧遇,而是幾年來學校高中辦學的顯著效果帶來的。

近年來,為發展學校高中,學校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加強高中師資培訓。學校通過支持教師學歷提高、崗位培訓、國家及省市級骨幹教師培訓等方式,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素質。目前,學校高中部擁有經國家級骨幹班培訓的教師9人,經省級骨幹班培訓的教師4人,這些教師是目前我縣教師隊伍中僅有的。此外,經市縣級骨幹班培訓的教師還有21人。他們形成了我校高中教師隊伍的精幹力量,中堅力量,引航力量。

不僅如此,學校還拓寬了高中對外聯絡的渠道,形成了省、市兩個梯度的教科研網路。學校與三明一中、漳州三中、莆田十一中、福州高級中學等聯成了省一級的課改研究網路,與連江黃如論中學永泰三中閩侯三中閩清二中長樂七中、羅源民族中學、融城中學和連江二中等達標校,組成市一級高中辦學協作體,開展聯合教學研究、進行統一考試與評卷、同心協力開展新課改研究等工作。學校還通過其他方式,取得福州三中、師大附中、福州八中、泉州五中、廈門六中、龍巖一中、三明二中等學校的廣泛支持。

站在省市高度辦高中,成為高中辦學的新的指導思想。至此,平潭城關中學高中辦學進入了一個廣闊的新天地,在“科研興校”、“人才強校”的旗幟指導下,由此翻開了平潭城關中學高中辦學的新一頁。

2005年高考成績,51.9%的本科上線率,遠遠超過了福州市當年13所的三級達標校上線率(全市13所三級達標校上線率為34.51%);理科成績平均分為447.12,居全市所有中學第22名,這一成績不但超過全市所有三級達標校成績,還超過了福州市二級達標校的屏東中學、師大二附中、福州僑中,還超過一級達標的福州二中;文科成績位居全市第21名,同樣位居所有三級達標校榜首,超過了二級達標校的屏東中學、師大二附中、福州僑中,還超過了一級達標校的福州二中和福州四中。

2006年高考成績,在福州市二類校中名列前茅。市教育局在2006年高中學校綜合考評中,學校獲市二類達標校高考成績第一名、辦學效益第一名。在僅有的三個獎項中,學校拿到兩個獎項第一名。

2007年將作為一個特別的年份永遠載入學校的史冊。繼學校06年高考獲福州市二類達標校高考成績第一名、辦學效益第一名之後,這年高考,在319名應屆生中,林晨曦、施婷倆同學,分別以665分和662分的成績,高居福州市八縣(市)第一名和第三名,榮登我縣高考金榜第一名和第二名。

不僅如此,學校這年上本一線30人,本二線84人,本三線76人,合計本科上線人數190人;專科上線人數125人。總計達線人數315人,達標率為98.75%。特招的實驗班50人,上本一線人數27人,本一達線率為54%。對照縣局07屆高考指標,學校是全縣所有中學本一達線率和全部達標率完成得最好的一所學校。

2008年,城關中學高考再傳佳績。本屆高三應屆生與考人數418人,本科達線183人。其中本一線10人,本二線62人,本三線111人。本科達線率43.8%。專科達線人數221人,達線率52.9%。專科以上達線率為96.7%。

本屆高三這一成績的取得,實屬不易。由於生源入口成績低,福州市對我校下達高考指標為本一線5人,本二線25人,本三線89人。對照要求,我校已超額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創造了“低進高出”的教育教學歷史記錄。

學校高中辦學,如日中天,引起全縣上下有識之士的高度關注。特別是2004年秋季開始,實驗班的舉辦,帶動了平潭整個高中的教育教學工作,也帶動了學校高中學風的建設與提高。

國中辦學

城關中學國中部辦學自1989年就被譽為“平潭國中辦學的一面旗幟”。在中考這個考驗國中辦學成績的關口,學校多年來成績優秀,中考狀元屢屢誕生。隨著學校教育工作的深入發展,這面紅旗越來越紅了。

僅2007年,繼高考成績轟動全縣之後,學校中考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426名同學中,林晶晶同學以418分的成績,並列奪得縣中考狀元的寶座;不僅如此,提前錄取福州一中3人(含為兄弟校培養的1人),錄取師大附中的2人(含為兄弟校培養的1人),在提前錄取考試中,陳嘉琳同學的成績居八縣市第二名,平潭縣第一名;初三年的報考率、優秀率、及格率均居全縣第一名,全年段語文平均分118.9分,數學平均分107.9分,英語平均分118.1分,位居全縣之首;達平潭一中錄取線的有111名,留取本校的381.5分以上的有55人。學校的優異成績和辦學質量得到了全縣人民的高度評價和讚揚。

2008年中考更是收穫空前,向縣委縣政府、向縣教育局、向社會賢達及長期關心支持城關中學的廣大民眾,交上一份完滿的答卷,為今年10月18日的30周年校慶獻上一份厚禮!

今年中考是國中新課改後的第二年中考,語文、數學、英語總450分成績作為中考主要量分成績。在446位初三考生中,總分在430分以上有4人(全縣僅8人、不包含三年在我校學習寄考在福州的居全縣第二名437.5分的念逸群同學——第一名是新世紀學校439分的張向鵬同學),總分在420分以上的有30人,總分在410分以上的有102人,總分在400分以上的157人。上述各分數段均以絕對的優勢居全縣各中學之首。

不僅如此,各單科成績也相當喜人。全校語文學科135分以上的有15人;數學學科145分以上有20人,140分以上有75人,135分以上有145人;英語學科145分以上的有124人,140分以上有206人,135分以上的有250人。各學科的高分率、優秀率、及格率均居全縣各中學之首。

城關中學度過了三十一歲的生日,她將以此為新的起點開始新的征程!

學校蓬蓬勃勃的發展,為我們帶來信心,帶來幸福與自豪。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