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其最早前身可追溯到1902年創辦的全閩大學堂(堂址在今福州市鼓樓區三牧坊),後曾改名為福建高等學堂
(1903年)、福建高等學校(1912年1月)、省立第一中學(1914年1月)、省立第一初級中學(1927年1月)、省立福州初級中學(1929年1月)、省立福州中學(1929年8月)。1938年因抗戰,省立福州中學遂遷往沙縣城關。1939年其高中部留在城關,更名為福州高級中學,1946年遷回福州三牧坊,復名為省立福州中學,1952年定名為福州第一中學,而其國中部則遷址沙縣洋溪,名為福州初級中學,並於1945年由沙縣遷往閩清六都,7月更名為閩清中學。1950年閩清中學遷來閩侯縣南嶼鎮現校址,易名為福建省閩侯中學(簡稱閩中),成為閩侯專署領導下的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學。1954年其高中部遷往閩侯城門,更名為閩侯第一中學,留下的國中部則更名為閩侯第二初級中學(原洪塘的閩侯第二初級中學亦合併過來)。1956年增設高中部,改名為閩侯第三中學。1969年曾更名為閩侯南嶼中學,1980年復名為閩侯第三中學至今。 早在50年代初期,除接納本縣生源外,還招收永泰、洪塘和建新等市郊學生,設有高考會場。當時閩侯三中就以師資力量雄厚、校風嚴謹、學風優良、艱苦奮鬥的精神著稱。
培育棟樑
成為一所頗有聲望的學校,高考升學率名列省、市縣前茅,多次獲得高考的紅旗。1950年至1954年,每年高考錄取率均為98%以上,1958年至1966年均在80%以上,其中1959年和1960年的高考錄取率高達100%。學校創辦九十六年來,培養的人才難以記數,單從建國至今,就為祖國各條戰線輸送了數以萬計的優秀人才。據粗略計算,現有中國工程院士一名,將軍一名,廳級以上幹部15名,教授82名,博士15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待遇的13名,作家詩人23名,大企業家24名。處級幹部、副教授、副主任醫師、高級工程師等合計508人。 恢復高考後,學校堅持德育為先,教學為主,育人為本,闖出了一條有自己特色的辦學新路子,在各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1989年以來有8人次高考成績名列全省第九、第十名,1995年有2位理科學生名列全省第四、第六名,2002年,培養出我縣1名理科狀元,比清華、北大錄取線還高30餘分。2003年,全校應屆上本科人數112人 ,大專以上上線率為97.44%。
知名校友
宋良浩
宋良浩,原籍福建省閩侯縣江口村,現僑居印度尼西亞,為印尼著名愛國華僑、慈善家、印尼家和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宋良浩先生少年便漂洋過海到台灣打工謀生,通過多年的打拚和努力,取得了成功後,又到印度尼西亞進行了二次創業,通過多年的苦心經營,依靠自己的獨特管理方式和個人魅力,獲得了巨大成功,使自己的紡織有限公司做大做強,成為印尼名符其實的“紡織大王”,宋良浩先生事業成功後不忘祖國,不忘家鄉,先後在廣東和江蘇投資辦廠擴大事業,並無償地在家鄉福建興建醫院、修水庫、建學校、修公路等慈善事業。
現任領導
黨總支書記:張武生
校長:侯協添
專家評估
專家組分成三個小組通過聽取匯報、觀看視頻和電子材料、檢查檔案材料、現場察看、召開師生座談會等形式,對學校申報省二級達標學校辦學質量、辦學條件等38項指標進行全面評估驗證,專家組的領導、專家組充分肯定了閩侯三中在德育、教學、後勤等諸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同時,對學校存在的不足和需解決的問題提出了建議。
2006年10月23日至24日,閩侯三中接受省二級達標學校評估專家組為期兩天的評估驗收,並以91分順利通過驗收。
學校地址
【地址】:福建省閩侯縣南嶼鎮。
【乘車路線】:171路,82路,902路,901路,青口-甘蔗中巴,永泰-西客站中巴,南嶼路口站下車,步行前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