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拉哈鎮

他拉哈鎮

他拉哈鎮隸屬於黑龍江省杜爾伯特縣。塔拉哈鎮地勢開闊平坦,地理位置優越,東與大慶市、林甸縣為鄰,西與泰來縣、吉林省鎮賚縣隔江相望,南同肇源縣毗連,北同齊齊哈爾市接壤。物產豐富,素有“綠色的淨土”和“天然寶庫”之美稱。

基本信息

簡介

他拉哈鎮位於黑龍江省西南部,地處松嫩平原腹地,介於北緯45°53′至47°8′和東經123°45′至124°42′之間,平均海拔152米。

他拉哈鎮旅遊業

該鎮地處松嫩平原、嫩江之濱,地勢開闊平坦,地理位置優越,東與大慶市、林甸縣為鄰,西與泰來縣、吉林省鎮賚縣隔江相望,南同肇源縣毗連,北同齊齊哈爾市接壤地處中緯度,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氣候基本特點:冬長雪少,天氣寒冷;夏短濕熱,降水集中;春季風大,氣候乾燥;秋涼氣爽,時有早霜。年平均氣溫3.6—4.4℃,南北相差1℃。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19.5℃,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3.4℃。月平均氣溫穩定在0℃以上的日數210天。平均≥10℃的日數148天。2601—2750℃的積溫保證率在91%以上,是黑龍江省積溫較高的縣份之一。

他拉哈鎮蒙古族人口4810人,占總人口的20.8%。據史料記載,他拉哈是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朝為了加強北部邊防,便於與京城和邊境聯繫,補充邊防所需建立的驛站之一,隸屬黑龍江衙門管轄,偽滿康德7年(1940)隸屬杜爾伯特旗,為永平村。1946年改為他拉哈區,1949年改為第八區、1958年三鄉合併,成立他拉哈公社,1985年批准為建制鎮。轄區內有哈拉海青銅時代遺址和西官地喇嘛倉等四處古遺址已被列為縣級文化遺址保護區。

自然資源

他拉哈鎮他拉哈鎮

塔拉哈鎮區域水肥草美,物產豐富,素有“綠色的淨土”和“天然寶庫”之美稱。“草、水、葦、藥”堪稱黑龍江省四個之最。草原面積最大——草質優良,營養豐富,暢銷國外,宜牧草場可飼養大牲畜30萬頭(匹)。

水域面積最寬——嫩江流經境內146.7公里,烏裕爾河雙陽河呈無尾狀散流境內,形成大小湖泊201個,水面達205萬畝,占總幅員的22.1%,可養魚水面140萬畝,水產品產量每年都超萬噸。葦地面積最大——有葦地87萬畝,占黑龍江省葦地面積的27%,年產商品葦在15萬噸左右。中草藥材品種最多,儲量最大——盛產防風龍膽草等129種中草藥材,總儲量達1億公斤。石油天然氣地熱等資源也十分豐富。

經濟社會發展

他拉哈鎮他拉哈鎮

1999年以來,政府帶領各族人民堅持並全面貫徹“畜牧立鎮”方針,不斷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戰勝了連年自然災害、救災重建等困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區域經濟發展實現重大突破。2003年,GDP實現18億元,是1998年的2.2倍,年均遞增17%;全口徑工商稅收實現24041萬元,是1998年的11.5倍,年均遞增66%;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0021萬元,是1998年的3.8倍,年均遞增32%。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一、二、三產業比例由44:20.5:35.5調整到32.2:41.6:26.2。工業弱小局面得到改變。骨幹企業群體逐步形成,利稅超千萬元的大項目已達7個。2003年,工業總產值實現16億元,工業增加值實現6.1億元,年均遞增35.5%和46.6%。畜牧業真正成為主導產業。2003年,畜牧業產值實現8.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66%,五年提高26個百分點;農村人均來自牧業收入1280元,占農村人均收入的62%。

民眾生活

他拉哈鎮他拉哈鎮

人民民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2003年,城鄉居民儲蓄餘額7億元,是1998年的1.9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56元。城鄉面貌明顯改觀。建設了達爾罕立交橋、草原廣場、天湖公園等127項公益基礎設施;開發建設面積45萬平方米,城鎮居民樓房居住率35%,農村住房磚瓦化率38.5%,分別提高29和15個百分點。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力度不斷加大。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扶貧攻堅成效顯著,特困群體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改革開放步伐不斷加快。國有企業改革穩步推進。黨政機關機構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教育、衛生等事業單位改革不斷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和糧食購銷體制改革逐步深入。農村改革全面推進,實施了林權、井權、水面經營權改革,開展了合村並校工作,完成了農村稅費改革任務。以招商引資為重點加快對外開放步伐,著眼把利用外部有利條件和發揮自身優勢結合起來,積極“走出去”,努力“引進來”,使伊利妙士等國內知名企業落戶,加快了與全國經濟一體化進程。

特色養殖

他拉哈鎮他拉哈鎮
杜爾伯特縣他拉哈鎮繼續堅持以奶牛為主,肉牛、鵝、羊、狐(貉)多元發展,加大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產業化推進力度,促進畜牧業提檔升級。2008年,全鎮奶牛存欄量要達到5050頭(含紅旗1350頭),同比增長32%,商品奶交售總量要達到6200噸(含紅旗1700噸),同比增長60%,奶牛業收入實現1000萬元,同比增長20%。

在奶牛發展上,以建好東部奶牛核心區為重點,以發展基點輻射村屯為手段,提高全鎮奶牛整體規模和種群質量。一是多措並舉,擴大養殖規模。加強貸款協調力度,做好外購奶牛工作,使布拉河屯奶牛專業屯存欄達到400頭,日產商品奶量達到4噸,中心奶站的幅射帶動作用更加明顯。繼續實施鵝轉牛計畫,採取常年購牛的方式,加快唐營子屯奶牛發展,唐營子屯奶牛存欄達到200頭。核心區奶牛存欄達到1000頭。同時,發展四家子慶平安平永升九家子等5個基點村屯,使其奶牛存欄不低於500頭。二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畜牧綜合站室建設,依託項目扶持,對畜牧站進行充實改造,提升鎮畜牧服務站的整體功能。依託扶貧整村推進項目,強化以慶平村為重點的站室建設,探索奶站和服務站室合一的模式。啟動十五里崗子奶站,完善配套好其他村屯的奶站和站室功能。

他拉哈鎮農業機械化

三是擴大飼草飼料種植面積。採取政策扶持、典型引導、技術服務等措施,積極鼓勵、引導養殖戶種植優質飼草飼料作物,發展紫花苜蓿、專用型玉米、高粱等高產飼料作物,為實現標準化養殖提供充足的飼料保證。同時,加大青貯氨化微貯等實用技術推廣,抓好農作物秸稈綜合開發利用。全鎮種植青貯8300畝(含紅旗2500畝),甜高梁800畝(含紅旗300畝),苜蓿600畝(含紅旗100畝)。四是健全機制,保障奶牛業健康發展。加強畜牧業服務體系建設,強化防疫檢疫,全面施行免疫標識和免疫檔案制度。加強技術推廣和科技創新,加快技術服務網路建設步伐,制定推廣飼養管理配套新技術,定期組織技術培訓。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分片包乾、蹲點指導。鎮畜牧中心在全鎮組織技術服務隊,設立24小時諮詢應急服務熱線。同時以畜牧水產服務中心、機械化榨乳站為依託,吸收養殖戶入股,組建奶牛合作社,提高養殖戶效益。

農業經濟

他拉哈鎮全鎮總幅員面積466.7平方公里。全鎮轄區7個行政村,27個自然屯,總人口23040人,其中農業人口18021人。全鎮現有耕地10.3萬公頃,林地4000公頃,森林覆蓋率8.5%,草原面積13.7公頃,水面1.86萬公頃,已開發養魚面積3000公頃,經過幾年的努力水稻已達到了2000公頃,全鎮水利灌溉控制面積6666公頃,占總耕地面積的10%。他拉哈鎮是農業大鎮,全鎮國內經濟生產總值實現1.08億元,比上年增長8%,農林牧漁業總收入實現6254萬元,比上年增長12%;農民人均收入實現1895元,比上年增長11%。

他拉哈鎮溫室大棚
1、商業貿易。鎮內商貿一條街已由過去78戶發展到169戶,其中固定資產在100萬元以的大戶已達到11戶。通過商貿一條街的建設,容納了大量的勞動力,與此同進通過工農共建等形式每年轉移剩餘勞動力1200人次,為加快農民致富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2、水稻開發。他拉哈鎮地處嫩江之濱,擁有南引乾渠的便利條件發展水稻生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此基礎上他拉哈鎮加大了水田標準化建設。以永升開發區為載體,自一九九六年立項開發以來,通過重點牽動開發,招商促進開發,政策吸引開發;工程保障開發等行之有效措施,經過幾年的開發建設已形成了田成片,渠成網,樹成行,路成線的標準化園區。隨著開發的不斷推進水稻面積不斷擴大已形成了優勢產業。全鎮水稻面積已由過去的7300畝,發展到了3萬畝,在選用品種上,推廣了“93-8”及“系選一號”等優良品種,套用“旱育稀植”技術和“三超”技術,推廣套用了大中棚育秧,同時推廣了機械播種及全程施肥技術,實現了畝產超千斤的產綠色有機食品水稻1650萬斤,並以此為依託建起一處年加工能力在5000噸精米加工廠,延伸了產業鏈。

3、乳肉並重。多元並舉,做大畜牧文章,按縣委確定的畜牧立縣的發展方針,和乳、肉、林、草的發展戰略,及“遠肉近乳”的牧業格局,全鎮劃分區域,分類指導建立了奶牛基地和肉牛育肥基地及養羊基地,使群體數量質量不斷提高,依託伊利集團龍頭企業,把發展奶牛做為調整產業結構的重點,建立了榨乳點,進一步推動了奶牛養殖的發展,全鎮新購進奶牛380頭,全鎮奶牛達到了1500頭,肉牛存欄達到了9300頭,建立了養羊專業屯,育肥羊達到了3100隻。全鎮生豬存欄在12000頭。

4、大鵝養殖。按照“抓小不放大”的戰略方針,因村、因戶制宜,強力推進大鵝生產。今年全鎮共孵化鵝雛28萬隻,大鵝飼養量達到40萬隻,建養鵝基地1處,千隻以上養鵝戶達20戶,全鎮依靠大鵝養殖增加效益1200萬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