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概況
綏濱鎮名源於綏濱縣名。中華民國初期,隸屬蘿北縣管轄。1917年劃歸綏東設治局管轄。1926年9月,將設
治局遷至敖來密。翌年,於敖來密(今敖來村)東一公里處丈放新街基號。設治局遷駐新街基後,遂為城關區,故習慣稱這裡為“敖來密”。1929年綏濱“改局為縣”,始稱綏濱鎮。東北淪陷後期,將城關區改為綏濱街。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設定縣城區。1949年6月,撤銷綏濱縣後,改為富錦縣第十六區。1955年11月,設定綏濱鎮。1958年9月,改稱松花江公社,1961年改稱綏濱鎮公社。1964年4月,正式恢復綏濱縣,復為綏濱縣城,仍稱綏濱鎮公社。1980年改稱綏濱鎮。
發展概況
特有的城郊特色帶來了“直轄鎮”的美譽和由此而引發的諸多問題:城鎮人口多、人員成分複雜,管理難度大;農村耕地面積少,全鎮人均耕地只有全縣人均耕地面積的一半,農業增收難度大;鎮直幹部職工隊伍龐大、人際繁雜,工作難度大。這幾大難,“難”成了一直以來的不爭的事實。
2006年,綏濱鎮農業總產值實現9200萬元,同比增長8.2%;農業人口年人均純收入淨增625元,實現歷史增幅的最高點;對上爭取資金98萬元,項目建設開創了先河;社區建設跨越式發展,受到省市嘉獎;全鎮各項工作成就斐然,幹部職工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千帆競發,百舸爭流。
經濟建設
為加快經濟建設,綏濱鎮首先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並實現了“三增一減”的目標即增加玉米、水稻和經濟作物面積,減少大豆面積。大豆面積由4萬畝壓縮到2.8萬畝,玉米面積增加增加到3萬畝,水稻面積增加到3.2萬畝,僅結構調整一項全鎮實現人均增收200元。為破解增產難題,提高科技種田水平,綏濱鎮經過充分的調研和多方努力,爭取到了三江辦投資30萬元的水稻工廠化育秧項目。項目全部採用工廠化育秧方式,從苗床地、種子催牙、播種全部實現機械化,徹底改變了水稻種植方式,提高了科技種田水平。 經工廠化育秧栽種的水田,每垧增產800-900公斤,垧增收1200元。在2006年稻瘟病大面積發生的背景下,工廠化育秧有效克服了病害的侵蝕,稻瘟病發生率近於零。水稻工廠化育秧成為近年來,全縣乃至全市尋求水稻種植實質性的突破。與此同時,積極推廣套用了水稻助長器試驗,蔬菜多茬次生產,複合肥對比試驗、立體化栽培、西瓜雙膜覆蓋等15項農業新技術,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城鎮畜牧
綏濱鎮在2006年擴建3600平方米的生豬養殖小區一處,新發展500頭生豬養殖場2個,擴建200頭肉牛育肥場1個,萬隻蛋雞養殖場2個。實現了生豬飼養量55.000萬頭。肉牛飼養量7500頭,山綿羊飼養量11.400隻,奶牛存欄450頭,家禽飼養量36萬隻,畜牧業呈現出長足的發展。為了解決人多地少的實際問題,綏濱鎮確定了土地規模經營促增收的工作思路。鎮領導多方奔走、跋涉,協調土地規模承包事宜。一分心血、一份收穫,全鎮全年外包土地達到了10萬畝,與全鎮現有全部耕地面積持平,相當於再造一個綏濱鎮。2006年全鎮有26戶,30人分別在建三江農場、饒河、撫遠、同江、富錦、寶泉嶺等地開展規模種植,有效解決了地少的問題。
設施建設
綏濱鎮黨委政府一班人廣開門路,積極運作,全力實施土地規模經營“21311”工程”,即用二年時間,組織近百戶農民,承包水田三萬畝,按照水稻現價,這一舉措,將實現增收1000萬元,農民人均增收一千元。為拓寬農民增收的渠道,綏濱鎮積極發展打工經濟。結合綏名公路建設,全年打工收入比上年翻了一番。同時,鎮裡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建立輸出平台,積極引導村民從事二、三產業,全年共轉移剩餘勞動力1520人。在打工經濟的牽動下,慶發村積極發展板塊經濟。板塊經濟一是打工經濟,實現收入0元;二是養殖經濟,擴建了慶發壬源生豬養殖小區實現增收5元;三是經濟作物種植。初春時節,慶發村的香瓜、西瓜供不應求,遠銷佳木斯、大連等地。
城鎮開發
綏濱鎮在項目開發建設中,在市、縣領導和各幫建單位的關懷和幫助下,共向上爭取建設資金435萬元,完成了健身廣場建設、村部會議室建設、文化圖書室建設、烤菸小區的建設,村級白色路及配套排水設施,農戶圍欄改建、廁所改建、安全飲水工程,修建了畜牧防疫站、計畫生育服務站、衛生所,建設通村白色路。“基礎差投入大變化大”,這三大特點推動吉成村新農村建設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實施了勝利村、吉里村、振榮村的通村工程和5個村的人畜改水工程,引進和爭取盛荃碳棒生產加工生產、鳳儀村農業機械製造、煤炭經銷公司等總計資金252萬元的項目。這些項目,必將為全鎮經濟插上騰飛的翅膀。
思想建設
綏濱鎮在紀念建黨85周年之際,專題組織舉辦了《綠海濤聲》社區之光專場文藝演出;在八一建軍節期間,組織四個社區專題邀請武警官兵、邊防戰士、消防隊員,觀看並共同參演了一場軍民情誼聯歡活動;在八榮八恥宣教活動中,組織了有100多人參加的社區秧歌隊開展宣傳活動,一系列文化活動的開展,有效推進了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為了解決社區低收入群體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兩次協調縣中醫院醫護專家到社區開展免費義診,得到了廣大居民的熱切稱讚。在愛國衛生月活動期間,社區組織民眾近300人整治巷道衛生,清理松濱大街兩側垃圾小廣告,出動四輪車、鏟車清理垃圾,社區衛生環境得到明顯的改善。為提高民眾法律意識,專門邀請縣司法局法律專家到社區為民眾現場講解《治安管理處罰條件》,發放法律知識傳單6000多份,推動社區治安狀況明顯好轉。 “風清正好揚帆,破浪正當遠航”,為了進一步提高機關幹部的綜合素質,進一步轉變工作工作作風,綏濱鎮黨政領導班子著實費了一番心思。 工作中他們把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與各項文藝活動、各項競賽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組織全鎮機關幹部鄰近縣份旅遊景點,集體旅遊,舉辦了機幹部籃球賽、棋類比賽等各種積極向上的活動,增進了團結,激發了爭創一流的工作意識。為提高機關幹部學習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多樣性,專題組織有關人員,篩選了政治理論、執政能力、招商引資等3個培訓課題,供全縣機關幹部學習,並以閉卷答題方式開展知識競賽、按成績劃定獎勵並以現金兌現的方式進行學習成果檢驗,培育了良好的學風。在工作中,建立和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啟用了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極大激發了幹部職工工作積極性。一個和諧、向上的氛圍在綏濱鎮風勁正濃。
組織建設
綏濱鎮以在農村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為契機,全面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完善民主管理、民主監
督制度,理順了兩委班子關係,推進村級決策科學化、民主化。2006年調整農村黨支部班子4個,村委會班子2個,共培訓村幹部100餘人次,培養入黨積極分子20名,發展黨員6名,逐漸減少連續三年不發展黨員的支部,極大地提高了基層班子的凝聚力、戰鬥力。在社區黨建活動工作中,將400名轉制破產企業黨員轉到社區進行管理,實現了在職黨員的雙重管理。 綏濱鎮以黨員為主體,組建了社區醫療志願者服務隊、網咖義務監督隊、巾幗志願者服務隊、治安聯防志願者服務隊和青年志願者服務隊,賦予了黨建工作新的內涵,關注家園發展已經成為社區居民的生活新時尚。萬木前頭總是春,2006年,興民社區被鶴崗市委授予先進街道社區黨組織和授予省級標準化黨支部光榮稱號;吉成村、勝利村被確定為縣級標準化黨支部,慶發村被確定為市級標準化黨支部。在2006年鄉鎮換屆工作,綏濱鎮代表綏濱縣和鶴崗市迎接省委巡視組的檢查,並得到了省委巡視組的高度認可。慶發村也多次作為農村黨建工作典型迎接省、市、縣檢查。謀劃新思路定位新發展全力打造新業績 如今的綏濱鎮心順人齊謀發展、人心思進幹事業。立足已有的成績,鎮領導和全乾部職工正在為全鎮工作布局“謀開篇”。並確定了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支撐,改改善農村基礎設籬建設為目標,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為著力點,全面推動經濟社會事業健康發展的發展目標。
產業建設
將著力爭取綠色蔬菜基地建設項目、肉鵝養殖基地建設項目、優質牧草基地建設項目等三項農業項目;澱粉加工項目和人畜飲水工程改建、通村工程等社會項目,使民主、慶聯等5個村屯吃上自來水,使民主、慶連、傲來、鳳儀、慶發的通村道路建設工作實施並將付使用。繼續抓好吉成村試點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全面改善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努力實現實現“一村一場一帶一區”的發展戰略,即建設慶發村科技生態新村、做好慶發村壬源牧業發展循改革經濟項目建設,建設紅星大街綠色蔬菜批發市場,培植綏名公路的經濟作物開發帶,改建辦公樓、建設商業開發區。利用地緣優勢,聯合城郊種植蔬菜、瓜果的七個村屯,興建綠色蔬菜生產基地,在“慶發牌”西瓜和“傲來”大白菜上面做足文章,積極搭建銷售平台,切實增加農民的收入。擴建設20棟水稻工廠化育秧大棚,實現全鎮水稻種植人均增收200元的目標。深化和拓展“三級聯創”“”三培二帶“和”兩有“工程,推進”五個好“村黨支部創建活動,進一上不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探索社區管理新機制新方法,深化社區”黨材共建“活動,構建設社區黨建設作新格局。加大勞動力轉移工作力度,計畫外輸內轉勞務人員1800人。新目標、新模式,打造經濟強鎮,構建和諧重鎮,建設富裕、和諧、文明、繁榮的新城鎮---歷史無聲,歲月有情。一個奮進中的昂揚集體,一個發展著的邊隆小鎮,正群情激盪,擁抱著廣大人民民眾的希望和夢想,用心血和汗水描繪著小康征程上的大路康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