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含語系又稱閃-含語系(Semito-Hamitic family)。分布於北非和西南亞的一個主要語系,包括阿拉伯語、希伯來語、豪薩語和阿姆哈拉語等主要語言。使用人口近 2億。通常分為以下5個語族:閃語族、埃及-科普特語族、柏柏爾語族、庫施特語族和查德語族。查德語族的歸屬問題。學者們有不同意見。有些學者否認查德諸語言跟其他各語族之間有親緣關係,另一些學者則認為有親緣關係。
阿非羅-亞細亞諸語言在古代的一些主要共同特點:①語音方面:a.都有長、短 a、i、u 6個元音;b.擦音都有 3
![閃-含語系](/img/4/356/nBnauM3X3ADM0QzM3YzN0Y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3QzL3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閃語族 主要包括阿拉伯語、希伯來語、阿拉米語、馬爾他語和阿姆哈拉語等。使用人口近 1.3億。主要語言特點是:保存有強勢塞音▆和q。古代的塞擦音已經消失,代之以噝音 s、▄、z和齒間音th、▆h、dh。阿拉伯語中保留有喉音。原來的6元音系統也已經發生變化。詞沒有陽性標記,只有陰性標記。南部閃語族諸語言名詞複數的構成,採用所謂的“中分性複數”,例如:阿拉伯語 kalb(狗)、kilāb(許多狗)。用複雜的中加元音系統和加前、後綴的方法構成新詞。閃語族諸語言的典型句法是修飾結構:①支配的名詞置於被支配名詞之前,前者以簡縮的形式出現,後者用所有格;②兩個名詞並列,名詞用複雜格的形式表示,中間用代詞連線。阿拉伯語中有不少來自波斯語和突厥語的詞語。
埃及-科普特語族 最初的代表是古埃及語,約4世紀以後為科普特語所取代,後者現僅用於宗教儀式。科普特語採用簡化了的象形文字(見圖)。 柏柏爾語族 分布於北非,主要是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其次是尼日、馬里等國。主要語言有什盧赫語、塔馬齊格特語、瑞菲安語和圖阿列格語(又稱塔馬舍克語)。柏柏爾諸語言的使用人口 800萬左右,其中摩洛哥有500萬,阿爾及利亞有250萬,其他國家有50萬。柏柏爾諸語言彼此極為相似。語音系統中的元音*a、*i、*u已失去,或簡化為媅;*╣、*ī、*ū變成a、i、u,齒間音、邊音和塞擦音已失去。除了動詞以外,構詞採用內部屈折法。名詞的複數採用中分性複數。圖阿列格語動詞的時有好幾種表達法。來自阿拉伯語的借詞很多。
庫施特語族 主要語言包括索馬里語、蓋拉語、錫達莫語、貝賈語等。分布於索馬里、衣索比亞等地,使用人口1500萬左右。庫施特諸語言的特點:保留大部分強勢輔音,閃語族諸語言中的齒間音在這裡變成塞擦音。只有一部分動詞利用前綴(動作者標記)變化表示變位,大部分動詞採用新的變位系統。有陽性和陰性;重複詞幹表示複數;代詞系統跟閃語族諸語言非常接近。有來自衣索比亞諸語言、阿拉伯語、尼羅 -撒哈拉諸語言的許多借詞。索馬里語採用阿拉伯字母。
查德語族 分布於撒哈拉以南地區。主要語言包括豪薩語。查德諸語言的使用人口約3000萬,主要的語言特點:都是聲調語言,聲調有區分詞義的功能。跟阿非羅-亞細亞諸語言的早期階段相比,查德諸語言已失去許多音。大部分動詞是助動詞後接動詞性名詞。大多數語言的名詞都有性,但沒有格。有來自英語、阿拉伯語、弗拉尼語、東蘇丹諸語言的借詞。見阿非羅-亞細亞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