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角苗族

長角苗族

長角苗族是居住在貴州省六枝特區和織金縣交界的苗族支系,民族學細分後稱之“菁苗”。長角苗以“長角”作為頭飾為其民族的特色。

歷史

長角苗族長角苗族

據說清朝初年,平西王吳三桂奉命“剿匪”水西彝族宣使安坤,幾經大戰,安氏大敗。許多依附於他的苗族民眾,為了躲避戰亂而四處逃散。他們逃到三地交接處的箐林中,以狩獵為生,才得以保存下來。由於曾經在箐林中生活,他們被稱為“箐苗”,意思就是躲在箐林中的苗族。為嚇唬林中野獸,他們在頭髮中紮上牛角狀的木梳,再用麻線、毛線及逝去的先人的長髮盤結成碩大的髮髻,因而又被人們稱為“長角苗”。
1997年,中國與挪威在這裡合作,建起亞洲第一座生態博物館——中國貴州六枝梭嘎生態博物館,使得這個奇特的民族開始為更多人知曉。 截止2005年,梭戛生態博物館已先後接待了挪威、法國、日本、美國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士到長角苗小區考察、觀光、旅遊,接待中外遊客八萬多人次。

聚居地

貴州省六枝特區梭戛小區是長角苗的聚居地。這裡海拔兩千米左右,十二個村寨都在高山隱蔽當中。長角苗族就生活在這裡,截止2005年僅4600餘人。

梳頭

梳頭由家族中年長的婦女來執行。先在頭上用一根長約30厘米、木料做成、形如象角、中間大兩頭尖的角,將頭髮盤在腦後,再在木角上把假髮(由麻線、毛線、頭髮梳成)盤成巨大的“∞”字形。用白頭繩挽緊,束得乾淨利落,牢牢地穩置頭頂,就像生在頭頂上似的,堪稱絕妙的縛扎技術。整個頭飾的骨架全靠角來支撐,一般高15厘米、長70厘米、重兩公斤,披散下來的“頭髮”最長的有3米。頭飾的兩頭垂於耳下,一直到兩肩上方。平時這樣的頭髮都收在柜子里,只有遇到節日和趕場天才拿出來戴上。為了使髮型顯得更加龐大,她們保存著遠古先民“髻首”(椎發)之俗,又發展出極為誇張的長角頭飾。近幾年,長角苗女人把毛線也盤進了髮髻里。這樣的直接後果是,每次梳頭最少要用一小時。

家庭

婚姻

長角苗族長角苗族

“長角苗”的家庭建立在血緣及婚姻的基礎上,實行民族內部通婚。因此,婚姻成為維繫長角苗12個村寨親情關係的紐帶。長角苗的婚姻關係主要受苗族婚姻習慣的制約。在過去,曾經存在一夫多妻制現象,現在完全按照國家法定要求,實行一夫一妻制

每年春節,農曆正月初四至十四的跳花坡,是長角苗青年談情說愛的好時機,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這段時間,男青年都得走村串寨與女青年對歌。他們拿著竹製蘆笙、口弦琴、竹笛,或者摘幾片木葉,來到中意的女孩家門前對歌。

若男方贏了,女方才能開門讓其進家。小伙子先給老人磕頭,老人對小伙說幾句希望話,祝福的話,然後設宴共飲。經過兩三天對歌,雙方若產生感情,小伙子便在女方家住上幾天。

接著,便由雙方媒人談判,講定禮金。如果女方家殺雞擺酒待客,卜雞卦“合”表示吉利,那么,就意味著男方可以擇定吉日完婚了。

財產權

長角苗家庭中,家庭財產的繼承權,不像傳統家庭由長子所有,而為小兒子繼承。包括父母的房屋土地、生產工具、牛馬等大牲畜只能給小兒子,老人由小兒子贍養,共同生活在一起,其他兄弟也有瞻養老人的義務,但都不是直接的。

社會地位

在長角苗中,還有“三限”、“五限”之分。“三限”是指社會地位、經濟地位最低層的苗族家庭;“五限”則是指社會地位經濟狀況較高的苗族家庭。這種區別反映出長角苗的社會結構也存在地位尊卑和等級制度。

教育

受傳統意識影響,長角苗女孩一般不上學。長期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使長角苗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族工藝技術。她們從小就跟母親學習紡麻、織布、蠟染、刺繡等傳統民族工藝,這是她們必須精通的生活技能。這些手工藝均由女性在家庭內部完成。她們個個都是畫蠟高手,繪製時不需打樣,只憑頭腦構思,手工繪畫。所畫直線、平行線、方塊、圓形等圖案規範而精巧,堪稱一絕。

對於女孩來說,是否讀書沒有關係,但是不會做衣服是嫁不出去的。她們用最美好的年華來學習生活技能,只為將來能夠嫁個好夫家。

服飾

長角苗族所穿的百褶裙色彩斑斕,最醒目的是背後沿腰際垂下的那塊繡片。所有的花紋都是一針一線繡上的,各種顏色非常協調地展現在布面上。長長的繡片與短裝上衣連線在一起,百褶裙的腰部紮上繡花帶子,一塊像圍裙一樣的黑色羊毛氈挎在身前,套上白色羊毛氈的小腿,兩雙不同顏色尼龍襪的襪口依次翻出。
服飾所需的蠟染主要以天然植物為染料,並且家家都有染缸,而刺繡則更是女孩從國小習的基本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