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苗族支系說明
苗族同胞是中華三祖(炎帝、黃帝、蚩尤)之一蚩尤的後代,這已是專家學者的共識,錦雞苗族只是苗族上百個支系中的一支。苗族支系眾多,可達上百支以上,雖共性明顯,但個性更突出,這上百支苗族就是上百種苗族文化。學界專家為了便於研究苗族,分別給他們以支系文化狀態命名該支系族群,比![貴州省省長王朝文為苗學會題字](/img/2/e8e/nBnauM3XyATN0cTN5AzM3IDO5MTMzEjMwITO3MTNwAzMxAzLwMzL1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苗族文化豐富璀璨,學界故而成立苗學。苗學,顧名思義,就是研究苗族的學問,是以苗族為研究對象的學科。1988年11月,貴州省苗學研究會在黃平縣召開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學術討論會,苗學正式進入公眾視野。但是,其實早在1903年,日本人類學、民族學學者烏居龍藏到中國西南各省調查苗族,就已宣告苗學的誕生。國外苗學者有日本的烏居龍藏、英國的洛克哈特和克拉克、法國的薩維那、俄國的伊茨,等等。
自苗族聚居的貴州省率先成立苗學研究會後,湖南、湖北、雲南、四川、重慶、廣西、海南、北京也相繼成立了苗學研究會。在各省市區苗學研究會的會員中,有各種專家、學者和有志於苗學研究的實際工作者;有苗族的專家學者,也有漢族、瑤族、畲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壯族、白族等眾多民族的專家學者,大家團結一致,對苗族展開了全面的系統的全方位的研究。
錦雞舞現狀
《錦雞舞》是在銅鼓和蘆聲伴奏下,由任何年齡的苗族男女表演在銅鼓![跳錦雞舞的苗族少婦](/img/a/4a1/nBnauM3X3QDOwYzN5AzM3IDO5MTMzEjMwITO3MTNwAzMxAzLwM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苗族錦雞舞代表貴州省亮相全國文藝大舞台,並以底蘊深厚的婀娜舞姿有力亮出貴州省民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靚麗名片。苗族錦雞舞源遠流長,是苗族蘆笙舞中別具一格的一種民間傳統舞蹈,主要流行於貴州黔東南州丹寨縣、雷山縣。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文明不斷滲入每一個文化角落,電視、音響的普及,給青少年一代的文化觀念帶來了更新,同時也衝擊和淡化了傳統文化,錦雞舞也在這樣一種氛圍中不斷的淡化和消失。隨著兒童入學的增長,外出務工人員增多,這一民間舞蹈已面臨後繼無人的境地。
錦雞苗族的來歷
關於錦雞苗族。傳說這支苗族的祖先住在東方大平原上,後來遷到一個叫“展坳對社”的沙灘邊居住,又因洪災,才沿江而上,來到這裡。苗族有洪水滔天后人類只剩下葫蘆兄妹,兄妹結婚繁衍![錦雞苗族婦女](/img/9/b41/nBnauM3X4EDNwgzNwEzM3IDO5MTMzEjMwITO3MTNwAzMxAzLxMzL3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錦雞舞》被譽為最優美的苗族民間舞蹈。《錦雞舞》發源於貴州省黔東南境內。境內山巒起伏延綿,嶺脈縱橫,溝谷交織,山高谷深,地勢險要,到現鎮政府駐地。這些地方地處雷公山腹地,境內山巒起伏延綿,嶺脈縱橫,溝谷交織,山高谷深,地勢險要,且距縣城很遠。由於歷史和地理的原因,這裡的自然與人文生態保護完好,民風古樸,數里之外,風俗服飾各異。
《錦雞舞》的第一特徵是服飾。苗族的服飾是支系的標誌。麻鳥型超
![錦雞](/img/6/911/nBnauM3XwgTNzITO0EzM3IDO5MTMzEjMwITO3MTNwAzMxAzLxMzL1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白腹錦雞](/img/5/14f/nBnauM3XyYzM5IzN1EzM3IDO5MTMzEjMwITO3MTNwAzMxAzLxMzLx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祖先們離開“展坳對社”時,唯一能帶的只有水牛、谷種和蘆笙。水牛幫人們耕田,谷種是命脈,而蘆笙則是招喚祖宗神靈的神器。來到這裡,沒有田耕種,祖先們一邊開田,一邊打獵、摘
![紅腹錦雞](/img/1/47f/nBnauM3XzQjN0kTN2EzM3IDO5MTMzEjMwITO3MTNwAzMxAzLxMzL4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錦雞舞》(蘆笙)在十二年一次的祭祖活動中擔當重要職責,它要喚醒祖宗的靈魂,將他們引入隆重的慶典儀式的許多環節,最後還要送他們回原地安息;節日娛樂是錦雞舞表演的最大內容,平時的各種節日、婚慶、迎客禮儀、
![錦雞舞](/img/6/835/nBnauM3XwMTO4ETO3EzM3IDO5MTMzEjMwITO3MTNwAzMxAzLxM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錦雞舞》的伴奏蘆笙和蘆笙曲均與其它蘆笙種類不同,苗語稱:“更拉”,意為“流暢的蘆笙”,其曲有如溪水般清澈流暢,又稱“四滴水”蘆笙,由小號、中號、大號、特大號四支不同規格的蘆笙組成一套;音質也分尖音、高音、中音、低音四類。表演《錦雞舞》時,男性吹蘆笙作前導,女性隨後起舞,排成一字形,沿著逆時針方向轉圓圈跳。舞步有三、四、五、七拍不等,腳上動作多,上肢動作少,以腰、膝上的自然搖動為舞的基礎特點,雙腳按節奏變換出優美姿勢;左右手垂直於短裙邊放鬆,隨舞姿自然擺動,腳步尾尾律動,張馳有度,迴環復沓、優雅流暢,表情脈脈,細膩娓婉。加上頭上銀飾,後裙的花帶的特徵作用,酷似錦雞在行樂覓食。
文化
錦雞舞
錦雞苗族的錦雞舞屬苗族蘆笙舞的一個種類,蘆笙與舞蹈互為載體,血肉相連,具有笙舞合一的形式特徵;在表演時,具有上身動作少,下肢動作靈活多變的風格特徵;錦雞舞具有下肢舞蹈多,關節運動多,步伐變化多,起、承、轉合流程化的動律特徵。錦雞舞在祭祖活動中起![在田野上跳錦雞舞](/img/4/7a4/n5GcuM3XzMTNzAjN4EzM3IDO5MTMzEjMwITO3MTNwAzMxAzLxM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由於苗族無文字,錦雞舞便成為一種符號體系,一種行為體系和工具體系,成為操作行為系統,從而保持著遠遠超於現代舞蹈藝術範圍的文化意義和豐富的現實功能,因之具有無字文化的特徵。錦雞舞具有深厚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即是一部關於苗族先民社會歷史的人體文化叢書,具有豐富的歷史價值。在歷史的傳承中,錦雞舞至今仍是苗族人民傳統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交場合上,在男女的情愛交往上發揮作用,因之又具有實用的價值。
錦雞舞無論從音樂上,舞蹈上和服飾上都是一項審美性的活動。在現代社會的影響下,這項文化事項正在發生從文化性向藝術性,從實用性向審美性,從社會性向專業性的轉化,因而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雖然錦雞舞發源於錦雞苗族,但現在已經流行於整個苗族群體。
野芳
野芳,舊稱“搖馬郎”,是黔東南、黔南苗族青年男女公開的社交和![野芳](/img/7/99b/nBnauM3X0MzM0YjM5EzM3IDO5MTMzEjMwITO3MTNwAzMxAzLxMzLw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一般在村寨附近都有固定的野芳坪或野芳坡,只限本寨女子與外寨男子參加。男女整裝相聚,通常是兩男兩女對歌;雙方屬意後,分別相邀談唱,若有意成婚,則互贈禮品作為信物。《苗族民間故事選·天上人間》:“一天,這家姊妹二人,上山去打豬菜,見路邊有兩棵楓香樹,樹身苗條,枝葉繁茂,活像兩個小伙子,撐著傘兒站在那裡遊方唱歌。”
偷親
苗族婚俗方式主要以偷親為主。什麼叫偷親,就是還沒有偷親之前,小伙子就會跟她心愛的姑娘說,哪天哪天晚上我會來你們家偷你,我會有個暗號。到那天晚上,這姑娘![苗族偷親](/img/7/0e8/nBnauM3XyQDMxAjMwIzM3IDO5MTMzEjMwITO3MTNwAzMxAzLyMzLz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偷親過去是苗族青年男女婚前的一道程式,也是女兒向父母發出的一種即將舉行婚禮的信號。這種隱藏在大山深處的苗家人的浪漫與多情會遭到雙方父母的反對嗎?答案肯定是不會的。第二天,有人到娘家去報信。娘家就會派人來接姑娘,如果娘家人給面子,男方家會請他們吃飯,如果不給面子,姑娘就會很不情願地跟隨他們回家。其實一切都不必擔心,苗族青年男女是能夠充分享有婚姻的自由的。
苗年節
苗年節,是苗族人過的最隆重的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盛行![苗年節](/img/d/6b2/n5GcuM3XzgjM2UDNwIzM3IDO5MTMzEjMwITO3MTNwAzMxAzLyM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過苗年的頭幾天,家家戶戶都要把房子打掃乾淨,積極準備年貨,如:打糯米粑、釀米酒、打豆腐、發豆芽,一般還要殺豬或買豬肉等等。富裕的人家,還要做香腸和血豆腐,為家人縫做新衣服等等。在苗年三十的晚上,全家都要在家吃年飯,守歲到午夜才打開大門放鞭炮,表示迎接龍進家。在天剛拂曉時,每家都由長輩在家主持祭祖。早餐後,中青年男子便上鄰居家拜年,苗語稱為“對仰”(donfniangx),表示祝賀新年快樂。在新年的頭兩天,家裡有若干禁忌,如:不出外挑水,不上山砍柴、割草;不掃地;婦女不做針線活;有的地區,婦女不做飯,由男人代替;男人不外出拾糞等等。
“苗年”一般持續五至十二天,在這段時間裡,串寨喝酒、跳蘆笙是必不可少的活動。苗年裡的“申”日或相近生肖日,寨中還會隆重“起鼓”,盛裝男女圍著鼓歡跳,名曰“踩鼓”。外寨的男子與寨中姑娘在晚上對歌“遊方”,如此數天,至子日或丑日結束。年輕人們又聚攏到下一個過“苗年”的寨子,繼續歡樂。“苗年”里,有許多禁忌和禮儀。如殺年豬時已婚婦女不能在場;如除夕日祭祖時用魚肉、牛肉盛於木皮、牛皮、樹葉上,祭師念古歌迎送祖先,曰“掐地下”;如新年早上不掃地、不吹氣、不煮生、不倒水出門,以求吉利;如新年凌晨搶放鞭炮,示意開始準備飯菜;搶最早到井邊挑水以示勤勞;同姓男女間不能唱情歌等。過苗年的前幾天,苗民就殺豬烤酒,著手準備過年。除夕日凌晨交時一過,便開始殺雞、殺鴨、殺魚,準備年飯,一些苗寨在凌晨開始祭祖,而一些苗寨到下午才開始祭祖。年飯從天剛亮即開始。在家中暢飲之後,婦女們留在家中接待客人,而成
![為女兒梳妝打扮](/img/a/82d/n5GcuM3X2gDNwEjMxIzM3IDO5MTMzEjMwITO3MTNwAzMxAzLyMzLw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苗鄉的男婚女嫁,一般都選在過苗年的時間。從第四天開始。一些老年男女也紛紛挑著酒、肉、糯米粑等等走親訪友,或者在家忙於接待來賓;一些年輕男女或在各自的村子裡吹笙跳舞,或跳銅鼓舞、鬥牛;或者小伙子去別的村子野芳場野芳,男女相互對歌,傾吐愛慕之情。
百褶繡裙
百褶繡裙為苗、侗、彝等族婦女常穿的一種裙子,流行於雲南、![百褶繡裙](/img/8/361/nBnauM3X2gTM5MjNxIzM3IDO5MTMzEjMwITO3MTNwAzMxAzLyMzLx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生活在黔東南地區的錦雞苗族,七八十年代以前,女性穿著五寸長的百褶
![錦雞苗族婦女](/img/1/448/n5GcuM3X4UzM3czNxIzM3IDO5MTMzEjMwITO3MTNwAzMxAzLyMzLz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鬼師
鬼師,如同漢族所說的巫師,但有區別。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鬼師在拋撒quot;招龍米”“](/img/9/9d4/nBnauM3X1QjN2MDOyIzM3IDO5MTMzEjMwITO3MTNwAzMxAzLyMzL1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苗族地區有一種專門職業叫“鬼師”,能捉生替死,很多垂死的
![苗族鬼師](/img/3/a32/nBnauM3X1cjN5IzMzIzM3IDO5MTMzEjMwITO3MTNwAzMxAzLyMzL3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鬼師的行為在科學上是無法解釋的,用科學是無法參悟的。鬼師及其楚巫文化是苗族特有文化,也是最重要的文化。可以說是苗族的宗教文化信仰。
連結
錦雞是一種雉科動物,是學名白腹錦雞、紅腹錦雞的統稱。分布在西藏、四川、貴州、雲南、廣西等地,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形狀類似喜鵲、大鸚鵡,背部有黃、紅兩種紋理。嘴紅、綠頂、紅肚。腳爪利害,喜歡打鬥。雉科Phasianidae,分布湖南、西藏、四川、貴州、雲南、廣西、甘肅等地。雄鳥全長約140厘米,雌鳥約60厘米。雄鳥頭頂、背、胸為金屬翠綠色;羽冠紫紅色;後頸披肩羽白色,具黑色羽緣;下背棕色,腰轉朱紅色。飛羽暗褐色。尾羽長,有黑白相間的雲狀斑紋。腹部白色。嘴和腳藍灰色。雌鳥上體及尾大部棕褐色,綴滿黑斑。胸部棕色具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