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長治市的戰略位置至為重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向有“得上黨而望中原”之語。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總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為領導抗日,開闢革命根據地,先後在市境內的故縣、北村、南村等地駐紮。揭開解放戰爭序幕的上黨戰役,也發生在這裡。
長治市地上地下文物豐富,名勝古蹟甚多。市郊區壁頭村和潞城縣合室村的新石器時代古人類遺址,都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市境內的古建築星羅棋布,主要有上黨門、梁家莊的觀音堂、長治縣的玉皇觀、潞城縣的原起寺等。
原起寺在潞城縣城東北二十二公里的鳳凰山顛,寺中有佛殿和大聖寶塔各一座,當地人稱青龍寶塔原起寺。原起寺的殿塔雄姿和煙霞映彩的漳河,層巒聳翠的群峰,構成了一個絕好的風景區。
長治市物產資源豐富 ,市區以及周圍地區地平水淺 ,是山西省有名的一個“ 米糧川”。礦產資源黑(煤)、青(石炭岩)、黃(硫磺礦)、白(石膏)都有。煤的儲量大,質量優,品種齊全,開採條件好。
土特名
長治市的土特名產以黨參、潞麻、潞酒、大風丸、草帽辮、鐵貨為最著名。上黨是黨參的故鄉。明清時,長治縣蔭城的鐵貨行銷全國各地,還遠銷到蒙古、印度、尼泊爾、阿富汗、伊朗一帶,因此有“千里蔭城”之稱。清乾隆、嘉慶年間,交易額達一千萬兩白銀,民謠有“千里蔭城,日進斗金”的說法。
地下水資源
長治縣地下水資源較為豐富,地下水年開採儲量5950萬立方米,地表水年徑流量8693萬立方米,河流由東南向西北注入濁漳河,屬海河流域。土地肥沃,自然資源極為豐富,素有“煤海鐵府麻鄉”之美譽。礦藏資源有得天獨厚的煤炭,還有鐵、鋁、硫磺、石膏、小麥,還種植小雜糧、油料、蔬菜、潞麻、藥材等。以農為主,農林牧全面發展。工業門類齊全,素稱上黨工業首縣。有能源、冶金、機械、化工、建材、輕工家電和生物藥業等。 農業經濟全面發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更加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農業結構更趨合理,農業新技術普及套用更為廣泛,成為上黨地區糧、菜、肉、蛋重點產區。2000年有機旱作農田發展到24萬畝,水澆地面積達13萬畝,農機總動力突破25萬千瓦,機耕機播面積達到20萬畝,平川園田普通實行糧菜間作套種,復播倒茬。糧食以種植小麥、玉米、穀類為主,蔬菜以種植青椒、白菜、籮卜、瓜類為主,兼種油料、藥材、潞麻等經濟作物,糧食總產連續8年保持在1.3億公廳以上,蔬菜總產量達到7450萬公斤,畜牧業總收入達到3500多萬元,森林覆蓋率達到20%。
工業經濟
工業經濟突飛猛進:全縣建成了洗衣機廠、經坊煤礦、鍋爐廠、起重設備廠、通用機械廠、金晶藥業公司等一批骨幹企業,開發了系列洗衣機、大噸位工業鍋爐、岩舒注射液等一批優質名牌產品,形成了煤炭、家電、機械製造、化輕四大主導產業,尤以煤炭工業達到長足發展。現有縣、鄉、村中小型煤礦150餘座,年生產原煤400萬噸,上繳縣財政稅收占全縣財政總收入的50%以上,煤炭工業撐起全縣財政收入的半壁江山。家電工業以生產洗衣機、吸塵器、微電機、定時器等;機械製造以生產製造各種大中小型專用機械設備,年生產近萬合。鍋爐廠生產的工業鍋爐,質量可靠、節能降耗,備受用戶青睞;起重設備廠生產的電動葫蘆、單雙粱起重機暢銷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工礦機械廠生產的礦山絞車成了華北地區中小煤礦的搶手貨;糠醛、二硫化碳、牛皮箱紙、地毯、抗癌注射液等產品暢銷不衰;空壓機、電焊條等40多種產品獲得國家、省、部優質產品稱號。建材、冶煉、農副產品加工、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便全縣工業實現了速度效益同步增長,2000年全縣縣營企業達到42家,固定資產達到4.48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6.77億元。
鄉鎮企業
鄉鎮企業異軍突起:長治縣屬人稠地窄、資源豐富、勞力充裕、交通方便、條件優越的城郊型縣區。農業人口約占人口總數的90%以上,發展鄉鎮企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全縣鄉鎮企業形成了煤炭、鑄造、建材、化工四大支柱產業。西山、新建、振興、紅旗、振義等鄉鎮煤礦年產量均在15萬噸以上。城關瑪鋼廠生產的瑪鋼鑄件連續20年出口海外,糠醛產品享有天津口岸質量免檢權。2000年,全縣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22.89億元,營業收入達到15.86億元,為農民提供人均收入1600元。
商業市場
繁商業市場榮活躍:2000年全縣擁有個體工商業戶7200多家,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到18992萬元。修建了銀橋市場、虹橋市場、豐華商城、東方紅商場、長百市場以及農商區等重點商業貿易場所,吸引大批外商投資經商。與此同時,全縣主要集鎮的商業網點、集貿市場得到迅速發展。蘇店鎮家電批發市場、西火鎮糧油批發市場、東和鄉蔬菜批發市場等相繼建成投入使用:占地2000平方米的蔭城鎮大型綜合批發市場,安置個體經營戶近千戶,再現往日繁華之景象。1999年全縣金融業各類存款餘額達到27億元,比1978年增長26.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