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上游珍稀魚類保護區

長江上游珍稀魚類保護區

長江上游珍稀魚類保護區為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長江上游地區,由長江上游珍稀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管理。1997年由原瀘州市長江珍稀特有魚類自然保護區和宜賓地區珍稀魚類自然保護區合併成立長江合江-雷波段省級自然保護區,2000年晉升為國家級保護區,2005年改為今名。保護對象為白鱘、達氏鱘、胭脂魚等珍稀、特有魚類及其產卵場。

簡介

長江上游珍稀魚類保護區是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長江上游地區,跨四川、重慶、貴州、雲南4省(市),自西向東包括宜賓、翠屏、南溪、江安、納溪、龍馬潭、江陽、合江等縣(區)。由長江上游珍稀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管理。1997年由原瀘州市長江珍稀特有魚類自然保護區和宜賓地區珍稀魚類自然保護區合併成立長江合江-雷波段省級自然保護區,2000年晉升為國家級保護區,2005年改為今名。保護對象為白鱘、達氏鱘、胭脂魚等珍稀、特有魚類及其產卵場。保護區總面積331.75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區面積108.04平方千米,緩衝區面積158.05平方千米,實驗區65.66平方千米。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月均氣溫7℃以上,比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高2~4℃。

濕地狀況

保護區濕地以河流濕地為主,水域範圍包括長江向家壩水電軸線下1800米至重慶馬桑溪江段,赤水河幹流,岷江、越溪河、長寧河、南廣河、永寧河、沱江等長江支流下游入江段。長江向家壩水電站壩軸線下1800米處至重慶馬桑溪江段長353.16千米;赤水河長628.23千米;岷江月波至岷江河口江段長90.1千米;越溪河下游碼頭至謝家岩江段長32.1千米;長寧河下游古河鎮至江安縣江段長13.4千米;南廣河下游落角星至南廣鎮江段長6180米;永寧河下游渠壩至永寧河口江段長20.63千米;沱江下游胡市鎮至沱江河口江段長17.01千米。濕地土壤類型以紫色土為主,西部山體土壤呈明顯垂直變化,依次分布有紅壤-黃壤-黃棕壤-棕壤-亞高山草甸土。

生物資源

保護區內淡水魚類資源豐富,具有區系組成獨特、珍稀瀕危物種多、特有種多等特點。區內有金沙江水電一期工程建設後存留的白鱘惟一產卵場。

3.1植物資源

3.2動物資源

白鷺、夜鷺、綠翅鴨、羅紋鴨、斑嘴鴨、潛鴨、灰斑行鳥、翠鳥、紅尾水鴝、白頂溪鴝、灰鶺鴒等種類數量居多。大多混雜棲息在沙洲、磧壩及岩石上,以蒼鷺、白鷺混雜棲息最為常見。③浮遊動物。共有51屬87種,其中枝角類19屬36種,輪蟲18屬32種,橈足類9屬13種,原生動物5屬6種。主要以象鼻蚤,尖額蚤、臂尾輪蟲為優勢種群。④底棲動物。共有40屬50種,其中水生昆蟲19屬19種,軟體動物10屬18種,環節動物7屬7種,甲殼動物4屬6種。

保護工作

保護區宜賓區域內設有保護區保護管理總站,翠屏區、屏山縣、宜賓縣、南溪縣、江安縣及長寧縣境內均設有管理處。建有長江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珍稀、特有魚類馴養救護中心,珍稀、特有魚類放流站。保護區管理部門頒布規定,禁止漁船在核心區江段捕撈作業,以保護珍稀魚類資源。2007年四川廣元市於嘉陵江等長江上遊河道人工增殖放流魚苗400萬尾,除鯉魚、鯽魚、鱅魚等傳統魚種外,還首次大規模投放了武昌魚、大口鯰魚等魚種近30萬尾,有效地保護了區內珍稀魚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