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柄石韋

長柄石韋

長柄石韋,多年生附生小草本,高5~16厘米。

基本信息

長柄石韋長柄石韋

【中藥名】 石韋( 《神農本草經》 )
【蒙藥名】 哈丹一呼吉( 《蒙藥正典》 )
【別名】 有柄石韋、石茶、巴日格伯
【學名】 Pyrrosia petiolosa(Christ)Ching [水龍骨科]

【形態特徵】

根狀莖長而橫走,密被褐色鱗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邊緣有睫毛。葉遠生,近二型、相距2~4厘米,厚革質;不育葉矮小,葉柄和葉片近等長;葉片長卵形或橢圓形,長3—4厘米,寬7~15毫米,先端鈍圓,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無毛,或疏被星狀毛,有窪點,下面密被灰棕色具披針形臂的星狀毛;能育葉(孢子葉) 較大,葉柄長5~10厘米;葉片長4~7厘米,寬1~2厘米,乾後常向上反捲成筒狀,下面密被灰棕色星狀毛;側脈斜向上,小脈網狀,通常不明顯。孢子囊群圓形,頂生於內藏小脈上,成熟時匯合,深褐色,滿布葉片下面,有星芒狀隔絲;孢子橢圓形。

【生境】

生於石縫中。

【分布】

興安北部、興安南部、科爾沁赤峰丘陵燕山北部。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和長江流域中下游各省。

【產地產量】

呼倫貝爾盟興安盟(扎賚特旗和科爾沁右翼中旗)、哲里木盟(庫倫旗)、赤峰市。產量較多。

【入藥部分】

葉入藥。

【採集加工】

春、夏、秋季採收,除去根及根莖,洗淨泥土,曬乾,切碎備用。

【藥材鑑別】

性狀 葉柄長3~12厘米,直徑約1毫米。葉片薄革質,多捲曲成筒狀,展平後為長圓形或卯狀長圓形,長約3~8厘米,寬1~2.5厘米,基部楔形,對稱,下表面側脈不明顯,布滿孢子囊群。質硬脆、易碎。氣微,味微苦澀。
鑑別 (1)粉末黃棕色。鏡下可見:星狀毛較多,淡黃棕色,甚大,毛體細胞(5)6~9個,披針形,上下兩輪成輻射狀排列,有時長短懸殊,柄部1—8個細胞。孢子橢圓形(極面觀)、蠶豆形或大半圓形(赤道觀),極軸長41~47微米,赤道軸長53—75微米,外壁光滑,具瘤狀突起的周壁易脫落。環帶細胞黃棕色,扁長方形,壁不均勻加厚,木化、葉下表皮細胞多角形,垂周壁串珠樣加厚;氣孔密集,類圓形,副衛細胞3~6個,上表皮細胞類長多角形,垂周壁稍厚,波狀彎曲。下皮細胞多角形,有時可見單紋孔。內皮層細胞黃棕色,類長方形,內壁厚,外壁薄,不木化,腔內有時含棕色物。柵欄細胞表面觀類圓形,垂周壁有稀疏的連珠狀加厚;橫斷面類長方形或長多角形,具長圓形紋孔,有時集成紋孔域。
(2)取本品粗粉2克,加乙醇20毫升,回流30分鐘,過濾,濾液加蒸餾水6毫升,以石油醚除去葉綠素,置水浴上蒸乾乙醇液,殘渣加乙醇溶解。取乙醇溶解液滴於濾紙上,乾燥後於紫外燈(254nm)下觀察,顯藍色螢光。

【化學成分】

含綿馬三萜、p一谷甾醇、黃酮、酚性成分、樹脂皂甙等。

【藥理作用】

石韋水煎濃縮液及提取物經動物實驗證實有鎮咳平喘及祛痰作用。使痰量變少,變稀易於咳出,改善病人的呼吸功能,減輕繼發感染對呼吸道的損害。石韋提取物在體外對流感病毒的抗菌作用微弱,但能增強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增加機體的抗病力。石韋對因化學療法及放射療法引起的白細胞減少有使其升高的作用。

【性味功能】

中藥味苦、甘,性微寒。利水通淋,清肺止咳,止血。
蒙藥味苦、澀,性涼、燥、鈍、糙。燥“希日烏素”,燥膿,愈傷,清熱,解毒。

【主治】

中藥治熱淋,石淋,血淋,小便不通,急、慢性腎炎,腎盂腎炎,肺熱咳嗽,吐血衄血,崩漏。
蒙藥治脈傷,傷熱,骨折,膿腫,燙傷,各種毒症。

【用量用法】

中藥5~10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劑。
蒙藥單用3~9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