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學校概況
長春科技大學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位於素有北國春城之美譽的吉林省長春市。學校是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為適應大規模經濟建設需要而創辦的,其前身是1951年創建的東北地質專科學校。1952年,在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中東北大學、東北工學院、大連工學院等高等學校的相關係科併入東北地質專科學校,定名為東北地質學院。1957年更名為長春地質勘探學院。1958年又更名為長春地質學院。197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1996年國家教委批准改為現名。2000年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合併組建成新的吉林大學。
李四光、文士禎、郭思敬、汪小川、喻德淵、李一平、陸錦、董申保、陳靜波、張貽俠、韓淑芝、楊繼笑、杜長齡等相繼擔任學校的黨政主要領導職務,業治錚、余瑞璜、經福謙、俞建章、顧功敘、張壽樟、白季眉、丁克全、何繼善、張秋生等學者名流都曾在校任教。
師資力量
學校現設8個學院、21個科學研究所,建有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學科7個省部級重點開放實驗室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各類教學科研室實驗室63個。
學校現有教師835名。其中教授124名,副教授262名;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名譽院士3名,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2名,博士導師38名,國家和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8名,跨世紀學科帶頭人40余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78名;高級職稱教師和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分別占教師總數的46%和41%。此外,學校還聘請88名國內外專家學者為學校的名譽教授、兼職教授和客座教授。
學校現有本專科生、研究生、留學生等各類學生8160名,本專科專業49個。專業涉及地礦、測繪、能源、材料、環境、機械、儀表儀器、電子信息、化工製藥、土木建築、管理工程、數學、物理、化學、地質、地球物理、地理、經濟學、教育學、歷史學、語言文學等諸多學科門類;所有本專科專業均有學士學位授予權,18個專業有碩士學位授予權,8個專業有博士學位授予權。
學校同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荷蘭、保加利亞、烏克蘭、烏茲別克、日本、韓國、朝鮮、蒙古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及科研機構建有校際、院際、所際學術交流合作關係,特別是以學校為主,聯合俄、日、韓、朝、蒙五國大學和科研機構共建的東北國際地學研究與教學中心,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 近年來,學校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其他國際學術組織及我國外交部等部門委託,多次承辦、主辦國際學術會議,並經常接待國外專家學者來校,派遣人員出國,進行國際間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學校在國際國內外的學術地位和聲望日益提高。
長春科技大學既是教學中心,又是科學研究中心。1978年以來,學校承擔與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關的重大課題、學科發展前沿課題研究項目1807項,取得研究成果1373項,有396項研究成果獲得國家或省部級獎勵;建校以來,為國家培養輸送了近4萬名各類建設人才,他們以基礎紮實、技術過硬、適應性強、勇於吃苦耐勞而享譽社會。
學校校園占地面積9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5萬餘平方米。擁有各類教學科研設備12042台件,其中包括一批具有80年代初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設備,總價值5359萬元。建有館藏豐富的圖書館和博物館各1座,圖書館藏書近120萬冊,各類中外期刊1900余種,配有現代的MT終端檢索系統及成套視聽設備,是東北地區地學圖書情報資料中心;博物館館藏標本5萬餘塊,以館藏國內外典型珍貴標本豐富斐聲於世。現有三種學術刊物在國內外公開出版發行,《長春科技大學學報》為全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
建校四十多年來,在黨和國家的大力關懷和支持下,經幾代科大人的共同努力,學校實現了單科性辦學向多科性辦學的歷史性轉變,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形成了科學合理的教學科研體系和鮮明的辦學特色,具備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的科技人才,承擔大中型科學研究與技術攻關項目的雄厚辦學實力。
專業設定
地質學、地質礦產勘查、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環境工程、岩土工程勘查、地球物理、礦場、地球物理、電子儀器及測量技術、地球化學與勘查、工業分析、金屬礦產開發、探礦工程、石油地質勘查、思想政治教育、中英文高級文秘、自然資源管理與保護、國際貿易、計算機及套用
授予碩士學位的學科、專業
礦物學、岩石學、沉積學。礦床不、套用地球化學、古生物學及地層學、構造地質學、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套用地球物理、探礦工程、數學、地質、套用數學、遙感地質、電磁測量技術及儀器、礦產普查與勘探、地球動力學與大地構造物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