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磚窯群遺址

長城磚窯群遺址

長城磚窯群遺址位於秦皇島市撫寧縣駐操營鎮板廠峪村的長城腳下,距長城僅500米。長城磚窯群遺址是在2002年秋發現的,截止2003年8月11日,共發現存有長城磚的磚窯66座,國家文物局已將其定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該遺址包括磚窯、灰窯、瓦窯、制石廠窯及煉鐵爐等多種類型。同時,在這一地區還發現樂石炮庫、硝石庫、火藥庫坑、陷馬陶筒坑、鐵蒺藜陣地等遺址,以及大量建城工具和明代兵器。

一、磚窯群概況
磚窯群位於秦皇島市撫寧縣駐操營鎮板廠峪村的長城腳下,距長城僅500米。長城磚窯群是在2002年秋發現的,截止2003年8月11日,共發現存有長城磚的磚窯66座,國家文物局已將其定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
出土明長城磚窯群的板廠峪村,是“萬里長城第一關”——山海關附近的一段十分重要的長城關隘,其村北峰上橫亘著3.5公里長的保存比較完好的明長城。據《臨榆縣志》記載,這段長城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戚繼光任薊鎮總兵後,派中軍門譚綸再次重修,在石築長城的基礎上加磚修復,並增修磚質敵樓50座。
二、磚窯群發現的過程
數百年來,一直傳說這一帶埋有大量長城磚窯。
找!堅決查個水落石出。2002年,長城專家在向有關部門報告的同時,他們指揮著六七個村民每天游弋在寒風刺骨的山坳里……一天又一天,專家們堅守著最後的執著…… 
12月1日,霧氣蒙蒙。下午,疲憊的人們扛著鍬、鎬步出工棚。他們再也不願攀山越嶺,便來到了盤踞著長城那座山前的—片坡地。
這是一片相對平坦、面積很大的坡地,三道坎梯次向南,與北面的山巒夾成一道峪谷。收割過的玉米只剩茬子露出黃土,周邊零星點綴著一些果樹和雜樹。第一道坎上幾棵大約300年樹齡的白果樹在風中瑟瑟搖擺。樹下,散落著幾塊青色的碎磚。長城腳下,農民刨地時時常會刨出些許碎磚,已習以為常了。可這次,這幾個人卻留意了。 
一鍬、兩鍬,下面挖不動了!鏟開表面的黃土層,下面是呈黑色的硬土,突破幾厘米厚的硬土,是擁擠在一起的青色碎磚。人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兒……揀出碎磚又刨開一層已經成焦狀的土層,人們呆住了閡豢榭楹裰氐那嘧┞敕耪耄悴愕疊。這些磚,和長城上的磚一模一樣! ?lt;p>
沿著這座窯的邊緣再向南,幾鍬又挖出一個一模一樣的。再挖,一個,又一個……全是滿窯的磚,絲毫未動。 
原來磚窯群全部埋在板廠峪西溝、板廠峪東溝兩片面積達200畝的玉米地下面,磚窯上面從上到下依次覆蓋著耕地熟土、粘土、焦土等三種土。
村民們最先破解了幾百年的一個謎。這片地,好好的黃土,年年耕種,就是種什麼不長什麼。澆水,多少都留不住;種玉米,細細瘦瘦的,早早就枯萎了。春種秋收,年復一年,幾百年,人們厭倦了這塊地。可萬萬想不到,僅僅二三十厘米的黃土下面,沉睡著一座座垛滿青磚的磚窯!
與明長城磚窯群同時發現的,還有石雷70枚,石炮5門,鐵銃3支,以及6座明代石灰窯、10多座煉鐵爐。還發現了一孔深約200多米的岩洞,洞中還挖掘出大量的動物化石。岩洞已經被土添滿了,據說從岩洞能上到長城,目前已經挖了一部分。
2003年3月5日,在明長城磚窯群附近地下,最近又有一批明代兵器和築城工具被發現。郝三進認為,這些新的發現連同2002冬天已在這裡發現的鐵銃、煉鐵爐、石雷、石炮,以及陷馬坑出土的鐵蒺藜等兵器和工具一起,證明明長城磚窯群所在的板廠峪一帶是明代重要的兵器製造、建築材料、建築工具和後勤保障的重地,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據郝三進介紹,被發現的這些兵器和築城工具,包括守城將士佩帶的佩劍4把,劍長42厘米,劍刃長30厘米,把柄長12厘米、寬3厘米;守城火器鐵子銃3支,長18厘米,直徑3厘米;還有築城用的鐵舀兒2把、鐵鑿3把、鐵剪4把等。這些兵器和工具表明,我國明代已到了冷兵器和熱兵器並用的時代。
三、磚窯具體情況
窯形分為龍窯、馬蹄窯和牛角尖窯等,窯口直徑為3.5米至6米不等,窯深3.5米。裡面大都保存著當時燒好的築長城用的大磚頭,磚長36厘米,寬17厘米,厚9厘米,重10.5公斤左右。其中碼滿磚的有24座窯,每座窯里碼磚20層,存磚5000餘塊。這些磚根據功能分為砌牆磚、地墁磚、滾水磚。據郝三進等專家分析,這都是備用的長城磚窯藏,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磚窯。
據介紹,板廠峪長城磚窯遺址中有80%的窯有磚,僅2號磚窯就擺放了20層總計5000多塊磚。這些磚與目前長城使用的磚在形狀和大小上完全吻合。
四、磚窯燒磚的場景
文物專家根據古磚窯的發掘情況描繪了五百多年前長城磚窯燒磚的場景:窯工把做好的近2000塊土坯置入直徑4.5米、深4.2米的磚窯後封閉磚窯,開始燒制,窯內的溫度高達800攝氏度,燒窯的周期大約4至5天,燒窯的過程中還要逐個堵住不同方向的煙道,直至每個煙道的頂部呈現出紅色。最後,窯工還要從窯頂淋水,使滿窯的磚從紅色變成青色。
四、磚窯群的考古價值
中國長城學會秘書長、長城研究專家董耀會認為:“這樣大規模、眾多的、保存完好的古長城建設文物出土,是長城史上相當罕見的,是震驚中外的長城考古的重大發現。對研究古長城的建設史有著重大意義。”
河北省文物專家認為:板廠峪明長城磚窯的重大發現,和西安發現兵馬俑在性質和意義上是並駕齊驅的。
據新編《秦皇島市志》記載,作為北京的東大門,秦皇島境內共有長城338.9公里,除了“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的山海關外,還有九門口、黃土嶺、大毛山、董家口、義院口、界嶺口、桃林口、冷口等20多個重要關隘,堪稱一個天然的長城博物館。因此,在這一帶發現大規模的長城磚窯群並非偶然。
董耀會說,過去在北京八達嶺等地曾發現過一些長城磚窯,但都很零星,一處僅有一兩個、兩三個,而且都是空窯。板廠峪一次能發現四五十座窯,而且一半左右裡面碼滿了長城磚,這在長城考古史上是沒有先例的,是震撼人心的考古新發現。
發現如此規模的長城磚窯遺址在全國尚屬首次,國內外共149家媒體對此進行報導。著名的長城專家董耀會及省文物專家稱此發現是世界性的,因為長城是人類文化的象徵。
五、“秦磚漢瓦”的發展歷史
為了進一步弄清板廠峪明長城磚窯群的考古意義,董耀會還向大家介紹了“秦磚漢瓦”的發展歷史。原來,秦以前,磚的套用還很不普遍,磚上多有花紋,具有裝飾性,大都用在宮殿、佛塔、墓葬等方面;漢代尤其是南北朝以後,磚的使用多了起來,其用途也由裝飾作用向承重作用轉變,構築城池、建造房屋都開始大量用磚了。但不知為什麼,宋代以後磚窯技術就停滯不前了。
董耀會認為,燒窯在中國有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歷史上一項很重要的生產技術,我國學術界有不少專家、學者在這方面都有涉獵和研究。因此,他建議秦皇島市文物部門從北京等地請一批“窯專家”到板廠峪進行實地考察,請他們做出更加科學的解釋,並對明長城磚窯群的進一步發掘和保護獻出自己的“錦囊妙計” 。
六、龍窯
針對當地考古人員說這裡發現了燒磚史上從未發現的“龍窯”的說法,董耀會認為此說暫不能肯定,還需要新的挖掘材料來證實。但他認為從板廠峪東溝出土的明長城磚窯看,這裡有形成“龍窯”的條件和可能。
據董耀會介紹,“龍窯”一般沿著一面山坡呈線形排開,窯室之間有隔牆、煙道,熱效力高,是一種節能型的窯,燒制周期短,焙燒技術最高。“龍窯”作為一種成熟技術,在宋代就出現在陶器、瓷器的燒制上,但在磚瓦的燒制上這項技術一直未發現被採用,這是一個很大的謎。如果能在板廠峪發現“龍窯”,那么這個發現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有重大意義。這裡煤炭資源豐富,董耀會認為,如能發現用煤作燃料燒制長城磚,即一層煤一層磚,這也必將是建築史上一個前所未有的重大考古發現。古代有窯的地方往往有井,他要當地考古人
員在挖掘磚窯的同時注意古井的發現。
七、待解之迷
這次經過國家文物局批准的發掘工作將揭開以下待解之謎:已經失傳的長城磚燒制方法是怎樣的;為什麼現已發現的部分磚窯內封存著滿窯燒制好的長城磚;這裡是否存在著專家希望找到的燒制水平最高的龍窯;板廠峪長城磚窯群究竟存在於明代哪一時期;板廠峪在明代長城修建過程中究竟處在怎樣一個軍事位置。
八、保護及旅遊價值的開發
目前我們所看到的這個保護性建築物是今年5月份開始建設的,現在已經基本完工。我們計畫在時機成熟的時候,恢復幾百年前燒窯的場景,讓遊客目睹長城磚的整個燒制過程。
明長城磚窯群是一筆極為寶貴的財富。這批長城磚窯的出土,為板廠峪景區增添了歷史底蘊,也為秦皇島這個以長城、海濱為特色的旅遊城市增添了新的內涵和魅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