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葉火絨草(原變種)

鑽葉火絨草(原變種)

鑽葉火絨草為菊科火絨草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別名:苦艾、白特、羊毛火絨草等,拉丁學名:Leontopodium subulatum(Franch.) Beauv.屬桔梗目,菊科、火絨草屬的植物。生長於海拔2,500米至2,900米的地區,一般生長在礫石坡地、高山、亞高山荒原、草甸和針葉林處緣,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生長習性:生於高山和亞高山荒原、草甸、礫石坡地和針葉林外緣,海拔2500-2900米。日照充足通風良好,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為佳,有利生長。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鑽葉火絨草(原變種)鑽葉火絨草(原變種)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短,根出條木質,有密集的枯萎宿存的葉和頂生的纓狀葉叢,多分枝,後漸落葉,平臥或斜升,通常疏散叢生。花莖多數,通常生長於根出條葉叢上或根狀莖上,長5-30厘米,直立或斜升,纖細,或挺直而稍宿存,下部不分枝,或有時具不正常的腋生短柄的苞葉群,或上部有花序枝,被白色絹狀蛛絲狀或棉狀茸毛,全部有密生或上部有疏生的葉;節間除上部外長1-3毫米。葉直立或開展,線形或線狀鑽形,長8-30毫米。頂端尖或稍鈍,有細長的尖頭,基部多少狹窄,無柄,草質,邊緣反卷,上面被蛛絲狀毛或長柔毛,或近無毛,下面被白色茸毛;根出條頂生葉較短,頂端鈍,兩面被較密的長柔毛。苞葉多數,與莖部葉等長或遠較長,卵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寬1.2-3毫米,頂端尖,兩面被白色或有時黃褐色厚茸毛,較花序稍長或長2-3倍,開展成徑2-6厘米的苞葉群。頭狀花序徑3-4毫米,常10-40個密集成團傘狀或復傘房狀。總苞長約3毫米,被白色厚茸毛;總苞片約3層,頂端無毛,尖或稍鈍,常隱沒於毛茸中。

花果形態

小花異形或雌雄異株。花冠長2.5-3毫米;雄花冠漏斗狀管狀,有披針形尖裂片;雌花花冠絲狀。冠毛白色;雄花冠毛上部稍粗厚,有鋸齒,雌花冠毛細絲狀,有細鋸齒。不育的子房和瘦果有乳頭狀突起。花期8-9月。

相關信息

此種的生長習性很特殊:在根出條頂端的葉叢中又生長几個不育的根出條,或同時有幾個根出條和1個花莖;如此產生的新的根出條在下一年又發育成新的根出條和花莖,並且根出條如此繼續發育即形成多枝的木質莖。鑽葉火絨草與毛香火絨草L.stracheyiC.B.Clarke.之間有天然雜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