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沿革 鐵路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可分為分個時期:①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建網時,一般是將計算機經通信線路與終端相聯而構成的面向終端的在線上系統。這種系統是以處理單項業務為主,如美國太平洋鐵路運營綜合管理系統(TOPS)是以管理機車車輛為主,另外還有如美國和日本的鐵路客票預約系統等。②60年代末,鐵路計算機網路逐步形成具有兩級計算機處理系統的集中型計算機網路,如美國鐵路協會的貨車管理自動化情報網(TRAIN)等。③70年代末,隨著計算機技術進一步發展,特別是微型計算機的出現,鐵路計算機網路逐步向集中型與分布型相結合的網路過渡,將處理能力適當分散,考慮共享網路資源,資源子網建立二級結構,通信子網採用報文分組交換方式等,以求增強網路的處理能力,減少信息傳輸量,提高網路的可靠性。中國鐵路計算機網路的研究試驗工作開始於70年代。在建網初期,鐵道部和沿海主要幹線的鐵路局設立了計算中心。鐵道部計算中心配置了四機系統,以兩台計算機做主處理機,另兩台小型計算機做通信處理機。在幾個鐵路局計算中心則配置了二機系統。
結構 鐵路計算機網路就其信息處理及交換方式而言,有三種結構形式。
第一種結構是設立一級信息處理系統和二級信息交換結構組成全國性鐵路計算機網路,如法國1976年建成的貨物運輸集中管理系統,就是把多台信息處理機集中在中央數據處理中心,承擔商務管理及機車車輛運用管理等多個系統的處理任務,而信息交換是通過數據集中器和信息管理中心來完成的。它由43組集中器連線1000多個分散在全國的終端,信息管理中心與43組集中器連線,信息由終端送入集中器,由後者轉發至信息管理中心,再分門別類地送入不同處理機進行處理。
第二種結構是設立二級信息處理系統和三級通信處理結構組成全國性鐵路計算機網路,如聯邦德國鐵路設計的綜合運輸管理系統(圖1)。

第三種結構是信息處理和交換均為三級。如蘇聯鐵路設計的運輸自動化管理系統(圖2),

中國鐵路計算機網路 中國鐵路設計的計算機網路結構如圖3 所示。在鐵道部、鐵路局及鐵路分局設定計算中心,通過鐵路專用數據通信網連線起來,在主要站段設定小型計算機或微型計算機和終端,在一般站段設定終端。

發展趨向 鐵路計算機網路目前還處在發展、逐步完善的階段,其發展趨向有以下幾點:①由建網初期利用現有電話電報網,逐步向建立高速數據通信子網的方向發展,以適應交換信息量的急劇增加。②由區域性的面向終端的處理單項業務的在線上系統,逐步向集中型與分布型相結合的、承擔多個自動化系統的全國性鐵路計算機網路發展。③由孤立的鐵路計算機網路,逐步同國內其他計算機網路聯接。④由各個國家的鐵路計算機網路逐步發展成國際鐵路計算機網路。如歐洲共同體國家正在研究建立歐洲鐵路國際計算機網路,通過建立國際交換中心將歐洲國家的數據傳輸網聯接起來,構成歐洲鐵路國際數據傳輸網,在此基礎上建成國際鐵路計算機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