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工程技術經濟

鐵路技術經濟研究的基本任務在於,是通過對技術方案經濟效果的研究,為規劃、設計、修建、運營和維修提供決策依據,以達到鐵路本身和國民經濟都取得儘可能好的經濟效果。

鐵路工程技術經濟

正文

鐵路選線、設計、修築、運營、維修全過程技術方案經濟效果的計算、分析、評價和選優。
鐵路是重要的交通運輸手段。鐵路建設往往需要巨額投資和人力、物力資源,建成後將在長時期內對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政治、交通、國防以及生態環境等產生多方面的深遠影響。鐵路技術經濟研究的基本任務在於,通過對技術方案經濟效果的研究,為規劃、設計、修建、運營和維修提供決策依據,以達到鐵路本身和國民經濟都取得儘可能好的經濟效果。
研究內容 ①選線設計的技術經濟問題。根據自然和經濟社會條件、國家長期計畫及國土開發規劃,比較各種運輸方式技術上的可能性和經濟上的合理性,解決修不修鐵路的問題。如確定修建,還要對線路標準如軌距、單雙線、牽引種類、鐵路等級、線路走向、空間位置、車站分布等進行多方案比較,從初始建造費、運營成本、維修費用、能源消耗以及對沿線工農業生產的影響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比較和論證、選優。
②施工的技術經濟問題。制訂合理的施工方案,採用適當的施工方法、機械設備和勞動組織,力求以最少的建設投資和工、料、能源消耗,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建成鐵路,交付使用。網路技術為方案最佳化提供了科學手段。
③維修的技術經濟問題。根據鐵路等級和運輸負荷,分析不同結構的路基與軌道一次性投資與維修費的比例關係,為選擇適當的軌道結構和規定合理的維修周期提供依據,並選擇合理的維修施工方案。對維修替換下來的軌道材料,研究其合理使用和發揮其效用等經濟問題。
技術經濟指標 主要有:線路總長度,土石方工程量,通過能力和輸送能力,主要材料、人工和能源消耗量,初始建造費,維修費,投資回收期,全壽命淨現值及內部收益率等。除鐵路本身的技術經濟指標外,還要全面考慮對沿線農、工、商、交通運輸各業的經濟影響,常用可行性分析的方法作出綜合的國民經濟評價。對此,各國採用的評價方法有所不同。如在資本主義國家的私營鐵路上,以總收入減去總支出的差額與總投資額的比值,即以淨現值計算的投資利潤率較大的方案為優;在中國和蘇聯,傳統方法是總投資額乘以效果係數與經常費支出之和較小的方案為優。在中國這種方法正在改進,主要內容是:①儘可能把對鐵路以外的經濟影響納入投資與經常費支出的範圍一併核算;②把工期長短對鐵路收益大小的影響計算在內;③對多因素的設計方案,採用計算機進行最佳化。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