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杵磨針

鐵杵磨針

鐵杵磨針(tiě chǔ mó zhēn )是一個成語,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工夫,多么難的事情也能做成功。是褒義詞,可做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出自何藝浩之手,明朝鄭之珍的《目連救母·劉氏齋尼》:“好似鐵杵磨針,心堅杵有成針日。”鐵杵磨針: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恆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孩子們,如果在學業上能認真、努力、有恆心,成績好一定是沒有問題的。

基本信息

典故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閒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鐵杵磨針鐵杵磨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

”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釋讀

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恆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孩子們,如果在學業上能認真、努力、有恆心,成績好一定是沒有問題的

原文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釋

1眉州:古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帶。

2世傳:世世代代相傳。

3成:完成。

4去:離開。

5.逢:碰上。

6.媼(ǎo):年老的婦人。

7.方:正在。

8.鐵杵(chǔ):鐵棍,鐵棒.杵,壓米或捶衣用的棒,一頭粗一頭細的圓棒.

9.欲:想要.

鐵杵磨針鐵杵磨針

10.感:被......感動.

11.還:回去.

12.之:代詞,指代老婦人在做的事。

13.卒業:完成學業。

14.今:現

15.氏:姓…的人。

16.太白感其意:李白被她的言行感動了。

譯文

磨針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傳說李白在山中讀書的時候,沒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課就出去玩了。他路過一條小溪,見到一個老婦人在那裡磨一根鐵棒,(他感到奇怪)於是就問這位老婦人在乾什麼。老婦人說:“要把這根鐵棒磨成針。”李白十分驚訝這位老婦人的毅力,於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課完成了。那老婦人自稱姓武。現在那溪邊還有一塊武氏岩。

原文擴展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漢族,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詩作。後有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李俠”的原型李白;《胭脂扣》等多多部小說作者李碧華原名李白。

原文

版本一: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白怪而問之,媼曰:“欲做針。”白曰:“鐵杵成針,得乎?”曰:“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還而終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版本二: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譯文

磨針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傳說李白在山中讀書的時候,覺得學習太辛苦,就跑到外面玩去了。他路過一條小溪,遇見一位老婦人,正在那裡磨一根鐵棒,李白感到奇怪,於是就問這位老婦人在乾什麼。老婦人說:“要把這根鐵棒磨成針。”李白被她的言行感動,就回家完成學業。那老婦人自稱姓武,如今那溪邊還有一塊武氏岩。

典故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閒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課,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走到一個破茅屋門口,看見門口有個滿頭白髮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磨成一個繡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滴水可穿石,愚公能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釋讀

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恆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孩子們,如果在學業上能認真、努力、有恆心,成績好一定是沒有問題的.重視生活中的細節,那將影響你的一生.請牢記:世上沒有做不到的事,關鍵在於你的態度

有關成語

成語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啟示

1、只要堅持不懈就算是鐵杵,也能磨成針。

2、一個人,不管結果如何,只要堅持不懈,即可創佳績。

3、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成語故事

唐朝有一個著名的大詩人叫李白,在他小的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閒逛。為此,他的母親沒少訓斥他。

有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閒逛著,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大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很奇怪地問:“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穿石,愚公能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每天的學習都特別用功。後來,他博覽群書,勤奮苦讀,終於有了一番成就。他二十多歲起,為了增長見識,到各地遊歷。他不僅到過長安、洛陽、金陵、江都許多大城,還到過洞庭、廬山、會稽等許多名山勝地。由於他見識廣博,加上才智過人,因此,他在詩歌寫作上有了傑出的成就。後世的人們因為他在詩歌方面的傑出成就,都稱他為“詩仙”。

出處簡介

七十卷(兩淮鹽政采進本)宋祝穆撰。穆字和甫,建陽人。《建寧府志》載穆父康國,從朱子居崇安。穆少名丙,與弟癸同受業於

朱子。宰執程元鳳、蔡杭錄所著書以進,除迪功郎,為興化軍涵江書院山長。是書前有嘉熙已亥呂午序,蓋成於理宗時。所記分十七路,各系所屬府州軍於下,而以行在所臨安府為首。蓋中原隔絕,久已不入輿圖,所述者惟南渡疆域而已。書中體例,大抵於建置、沿革、疆域、道里、田賦、戶口、關塞、險要,他志乘所詳者,皆在所略,惟於名勝古蹟多所臚列。而詩、賦、序、記,所載獨備。蓋為登臨題詠而設,不為考證而設。名為地記,實則類書也。然採摭頗當,雖無裨於掌故,而有益於文章。摛藻掞華,恆所引用。故自宋、元以來,操觚家不廢其書焉。考葉盛《水東日記》,稱元絳閔忠詩石刻在廣州,《方輿勝覽》乃載在封州,又誤以為魏矼作,亦訛數字。幸真跡石刻尚存三洲岩中,則小小舛誤,亦所不免,要不害其大致之詳贍爾。《方輿勝覽》在記載各地名勝古蹟時也有疏誤之處,最有名的例子是該書記載元絳《閔忠詩》石刻在封州,其實葉盛在《水東日記》中已有記載是在康州,而且乾隆時修《四庫全書》時《閔忠詩》的刻石真跡仍保存在康州三洲岩石之上。儘管如此,《方輿勝覽》的價值仍是不可輕視的,正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所說:“小小舛誤,亦所不免,要不害其大致詳瞻爾。”《方輿勝覽》刊印後不久,正巧趕上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五月,朝廷發布詔令,禁止書坊擅自刻印書籍。因為《方輿勝覽》的刊刻不曾申報過朝廷,因此就被列入了禁書目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