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輿勝覽

方輿勝覽

《方輿勝覽》是南宋時期地理總志,全書分前集四十三卷,後集七卷,續集二十卷,拾遺一卷,凡七十卷,宋祝穆撰。

基本信息

書詞介紹

方輿勝覽七十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宋祝穆撰。穆字和甫,建陽人。《建寧府志》載穆父康國,從朱子居崇安。穆少名丙,與弟癸同受業於朱子。宰執程元鳳、蔡杭錄所著書以進,除迪功郎,為興化軍涵江書院山長。是書前有嘉熙已亥呂午序,蓋成於理宗時。所記分十七路,各系所屬府州軍於下,而以行在所臨安府為首。蓋中原隔絕,久已不入輿圖,所述者惟南渡疆域而已。書中體例,大抵於建置、沿革、疆域、道里、田賦、戶口、關塞、險要,他志乘所詳者,皆在所略,惟於名勝古蹟多所臚列。而詩、賦、序、記,所載獨備。蓋為登臨題詠而設,不為考證而設。名為地記,實則類書也。然採摭頗當,雖無裨於掌故,而有益於文章。摛藻掞華,恆所引用。故自宋、元以來,操觚家不廢其書焉。考葉盛《水東日記》,稱元絳閔忠詩石刻在廣州,《方輿勝覽》乃載在封州,又誤以為魏矼作,亦訛數字。幸真跡石刻尚存三洲岩中,則小小舛誤,亦所不免,要不害其大致之詳贍爾。

作者

《方輿勝覽》是南宋時祝穆編撰的地理類書籍,全書共七十卷。

祝穆,字和甫南宋時建陽人。據《建寧府志》記載,禍穆的父親祝康國曾經和南宋理學名臣朱熹有密切的交往,“從朱子居崇安”。祝穆小時候名祝丙,與弟弟一同受業於朱熹。《方輿勝覽》成書後,宰相程元鳳、蔡杭上奏給皇帝,皇帝因此除祝穆任迪功郎,不久任興化軍涵江書院山長,祝穆的生平大致如此。祝穆在《自序》中記述了他編撰《方輿勝覽》的初衷和經過,“始予游諸公間,強予以四六之作,不過依陶公樣,初不能工也。其後稍識戶牖,則酷好編輯郡志,亦自莫曉甚癖。所至輒借圖經,積十餘年,方輿風物收拾略盡,出此諗,予友乃見譏曰:‘還如食小魚,所得不償勞’。予恍然自失,益■獵古今,以序、詩文與稗官小說之類,摘其要語以附之。

予友又:‘天豈與紫鳳顛倒在短褐!’予復愧其破碎斷續而首尾之不貫也,又益取夫巨篇短章,所不可缺者,總載全文,大書以提其綱,附註以詳其目。至三易稿而體統粗備,予友亦印可焉。予猶未敢以為然也。既又攜以謁今御史呂公竹坡先生,幸不斥以狂僭,辱為之序,走不足以當也。嗟夫,昔日孔子嘗曰:‘為命裨諶草創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車裡子產潤色之。’夫一命令之出,猶更四賢之手,矧予陋聞訁叟見,徒以兩耳目之所及而欲該天下之事事物物。坎蛙窺天,其不量甚矣。雖然,世有揚子云,必知是編之不苟,豈直為四雲設哉,若夫網羅遺逸,啟發愚蒙,予方有望於博雅君子。”從序中可以看出祝穆編撰此書之艱辛。

《方輿勝覽》主要記載南宋臨安府(今浙江杭州)及其轄下的浙西路、浙東路、江東路、江西路等十七路所屬的府州等地的郡名、風俗、形勝、土產、山川、學館、堂院、亭台、樓閣、軒榭、館驛、橋樑、寺觀、祠墓、古蹟、名官、人物、題詠等,內容十分豐富全面,對於了解南宋時期江南各地的經濟、文化、風俗、民情、山川、土產等有著極大的幫助。特別是對於各地名勝古蹟及有關的詩賦序記,記載尤其詳細。因此《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方輿勝覽》“蓋為登臨題詠而設,不為考證而設,名為地證,實則類書也。”

《方輿勝覽》在記載各地名勝古蹟時也有疏誤之處,最有名的例子是該書記載元絳《閔忠詩》石刻在封州,其實葉盛在《水東日記》中已有記載是在康州,而且乾隆時修《四庫全書》時《閔忠詩》的刻石真跡仍保存在康州三洲岩石之上。儘管如此,《方輿勝覽》的價值仍是不可輕視的,正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所說:“小小舛誤,亦所不免,要不害其大致詳瞻爾。”

《方輿勝覽》大概成書於南宋理宗嘉熙三年(公元1239年),但直至度宗鹹淳二年(1269年)才有刻本流傳。清乾隆編修《四庫全書》,把《方輿勝覽》放入史部地理類。在《四庫全書》本《方輿勝覽》的目錄後面,還附有祝穆編撰此書參考的“名賢以序詩文及史傳稗官小說”數千篇的篇名目錄,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方輿勝覽》刊印後不久,正巧趕上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五月,朝廷發布詔令,禁止書坊擅自刻印書籍。因為《方輿勝覽》的刊刻不曾申報過朝廷,因此就被列入了禁書目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