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山、崗山摩崖石刻
正文
中國北朝摩崖刻經。在山東省鄒縣城西北 1公里處。鐵山在南,崗山在北,相距 0.5公里。自清乾隆末年被金石家黃易發現後,屢見著錄。鐵山、崗山摩崖石刻與雲峰山石刻、龍門造像題記並稱為北朝書法藝術的傑出代表,為書法家所喜愛,尤其是鐵山摩崖,氣勢磅礴,被康有為譽為“榜書之宗”。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鐵山摩崖石刻在鐵山之陽,刻於一巨大的花崗岩石坪上,傾斜約45度,長61米,寬17米,總面積1037平方米。根據字型大小、內容和位置,可分為大集經文、刻經頌及題名三部分。據刻經頌文記載,它刊刻於北周大象元年 (579)。主持刻經者為匡喆,書丹者為北齊僧人安道壹。大集經文在刻面右部,共17行,行50~60字不等,因風化剝蝕,現存 922字,字徑在40~50厘米之間。書體以隸書為主,間用篆勢,雜以行草。用筆方圓兼施,以圓為主。刻經頌在刻面左部,上刻篆書“石頌” 2大字,字徑70~95厘米,下刻頌文12行,行52~55字不等,計 600餘字,字徑20~25厘米。頌文記載了刻經的時間、經過與參與者。石刻題名在刻面下部,原3處,現存1處,共 6行,行3~5字,字較小,有“寧朔將軍大都督任城郡守經主孫洽”、“東嶺僧安道壹署經”等。
崗山摩崖石刻在崗山北麓,分布在東西長約 300米的山峪中。周圍懸崖聳立,巨石相疊,由於多年山水沖蝕,許多刻石位置移動或斷裂。現存刻石 26 石,刻字32處,每處多則百餘字,少則一、二字,總計 400餘字。字徑最大者45厘米,最小者10厘米。山峪東側陡崖之上,有巨石聳立,當地俗稱“雞嘴石”,三面刻字,為崗山摩崖刻字最集中的一處。巨石北面,浮雕造像 1尊,另刻比丘惠暉題名50餘字,字徑15厘米,其中有“大象二年 (580)七月三日”等字。巨石東、南兩面刻《佛說觀無量壽經》 177字,字較小。峪內尚有《入楞伽經》經文,東西向分布在20塊岩石上,共 185字。字或大或小,少量殘缺。還有零星的佛家梵語偈言,或一字,或數字,刻於各處臥石上下左右。
崗山刻石書體奇譎變化,與鐵山摩崖迥異。大字多以方筆結體,以楷為主,間有隸意,行筆多露鋒,小字則圓潤端秀。崗山刻石中除《佛說觀無量壽經》疑為安道壹所書外,其他刻字可能是當地書僧與佛門信士們的作品。
1973年在鐵山摩崖石刻周圍砌築了防護牆和防水設施,又在刻石兩側開鑿了階梯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