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鐵山摩崖石刻亦稱“小鐵山摩崖刻經”、“匡刻經”,位於鄒城北鐵山之陽一傾斜45度的巨大花崗岩石坪上。 石坪南北長66.2米,東西寬16.4米,面積1085.68平方米。刻石正上方有陰線刻巨龍、雲氣、佛光圖案。佛光圖下鐫字,右側刻佛教《大集經》,左側刻《頌文》,經文下部刻《題名》三部分。
內容
《大集經》南北長33.55米,東西寬12米,經文共17行,940字。由於風化剝蝕,現能辨認795字。經文內容為佛教《大集經·穿菩提品》。字徑一般在40至60厘米間,最大者78厘米,最小者30厘米。字型以隸為主,然篆楷亦濃,又夾行草。用筆以圓為主,個別筆畫輔以方筆。被譽為“通隸楷、備方圓,為大字鼻祖、榜書之宗”。
《頌文》 部分,上篆刻“石頌”兩大字,每字字徑近1米見方,是頌文的標目。今“石”字仍較完整,“頌”字僅有“公”旁可辨,“頁”字已殘缺不清。頌文2行,614字,已殘毀177字,現存437字。每字徑22厘米左右。其內容有對鐵山摩崖的位置、地理環境的記述;有對鐵山刻經經主西漢丞相匡衡的後代匡吉吉於北周大象元年(579
年) 請大沙門名僧安道壹敬寫《大集經·穿菩提品》”的記述;有對經文周圍刻畫的祥瑞圖象的記述; 還有對刻經書法藝術的高度讚揚之語。 以頌文中“尋師寶翰”、“敢輯遺訓”之詞句分析,頌文的作者當系安道壹的弟子。
《題名》原應10行60字,現僅存6行44字。據《鄒縣續志·金石志》及清代拓片,題名為□任城郡/功曹南平陽縣/功曹大都維那/趙郡李巨敖/寧朔將軍大都督任/城郡守經主孫洽縣令/東嶺僧安道壹署經/齊搜揚好人平越將軍周/任城郡主薄大都維那/閭長嵩/,以其中“東嶺僧安道壹署經”一句,當系安道壹為刻經的題名。
現狀
1988年, 鐵山摩崖石刻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5月,山東省文物局拔專款4萬元, 由鄒縣文管所組織,在鐵山摩崖刻經四周設立了鐵柵欄,並建看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