鐮鰭斑紋海豚

鐮鰭斑紋海豚

鐮鰭斑紋海豚,哺乳綱鯨目海豚科動物。分布於北極附近海域、北太平洋、北大西洋等。

基本信息

概述

鐮鰭斑紋海豚鐮鰭斑紋海豚
Lagenorhynchus obliquidens
別名短吻海豚太平洋短吻海豚、鐮鰭海豚,屬於鯨目海豚科,拉丁學名Lagenorhynchus obliquidens,英文名Pacific white~sided dolphin。

詳細信息

體長200~230厘米。身體呈紡錘形。吻突很短,但與額部界線清楚。上、下頜都是每側有23~33枚小而尖的牙齒。體背部黑色或黑灰色,腹部白色,體側灰色,背鰭前方有灰色條紋,頭前部和上頜黑色,下頜僅吻端黑色,其餘白色。背鰭高大醒目,向後彎曲,前黑後白,形似鐮刀,因而得名。鰭肢呈三角形,基部最寬,具有5指。鰭肢和尾鰭都為黑色。
喜結群遊動,每群通常20一30隻,也有100隻以上,甚至達到數百隻或上千隻。群體行動十分有秩序,群體成員間眷戀性很強。以烏賊或鱈魚等群游魚類為食。春、夏兩季繁殖,雌獸妊娠期10一12個月,初生幼仔體長120厘米左右,哺乳期約12個月。
分布於北極附近海域、北太平洋、北大西洋等,特別是在北太平洋的數量較多,大約有20萬隻左右。在中國見於黃海江蘇南部的東海福建東碇島、兄弟嶼附近的台灣海域和廣西北部灣一帶的南海。易於飼養訓練,常用作水族館中的觀賞動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