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山峽

鐘山峽

鐘山峽位於仙女湖的中部,有兩座夾江並峙的山峰,合稱鐘山。分而言之,江南為南鐘山,江北名北鐘山。在兩山掩映的幽谷之中,因有巨石臨江如峽,故名鐘山峽。 鐘山峽長達3公里,兩岸對峙倚霄漢,昂首隻見一線天,自古就有小三峽的美譽。峽內雲蒸霧繞,古木參天;怪石林立,亂壁穿空;水流湍急,蜿蜒如帶。鐘山峽北岸更是景觀薈萃,分布著石頭船、古代石篆、紗帽石、豬心石、兩板橋、憩所亭、鐘山洞、石板砧、蕭公廟等景物。此外,還有《鐘山峽記》石刻、盧肇讀書台等名勝古蹟。

基本信息

簡介

鐘山峽鐘山峽
鐘山盤踞回曲40餘里,是古代分宜縣新喻縣的界山。它的得名,出自一個饒有風趣的典故。古籍記載:西晉永嘉元年(307),此山因洪水暴發,而有大鐘從山澗中衝出。時人得到之後,送到官府,按驗鐘上的銘文,才知道是秦代樂器,此山所以得名為鐘山。另據《輿地紀勝》所記:曾有漁夫在此釣得一把金鎖,又得一鍾如鐸狀。當他試著把鍾舉起來時,鐘聲響如霹靂,山川震動,漁夫頓時意奪神駭,心驚骨折,此鍾也就從他顫抖的手中滑落水底。當時有人說,這是秦代的驅山鐸。正因為鐘山之奇,所以隋代曾打算在新喻設鐘山府,雖然未遂,但可見鐘山名氣之大。
鐘山峽長達3公里,"兩岸對峙倚霄漢,昂首隻見一線天",自古就有"小三峽"的美譽。峽內雲蒸霧繞,古木參天;怪石林立,亂壁穿空;水流湍急,蜿蜒如帶。鐘山峽北岸更是景觀薈萃,分布著石頭船、古代石篆、紗帽石豬心石兩板橋憩所亭、鐘山洞、石板砧、蕭公廟等景物。此外,還有《鐘山峽記》石刻、盧肇讀書台等名勝古蹟。
又按《安成記》記載:鐘山臨水阻峻,春夏兩季水流尤為湍急,迴旋涌沸,並向兩岸仰噴如米白沙,名曰米沙。令人驚奇的是這些米沙可以占候、預測莊稼的收成好壞。無論是南岸還是北岸,米沙的多少就預兆著收成的豐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