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自己的行業精神和經營策略,鏢局的企業精神同樣也像是一種支柱,支撐著鏢局行業這幢大廈,那么,鏢局的精神都有那些呢?
鏢局的尚武、正直、正義、扶弱、助人的精神,指導著幾百年來鏢局的鏢師們,前仆後繼地追逐著自己的人生價值,有的甚至出師未捷身先死,但是他們沒有一個人退縮,哪怕是遇到再大的困難,再兇悍的敵人,他們從來不知道逃逸和後退是什麼,他們只知道一點,人在鏢在!
在強盜的眼裡,鏢師是一種從來不會屈服的人,在商人、僱主、弱者眼裡,鏢師永遠是最讓他們有安全感的人,鏢師就是他們的腰桿子,鏢師就是他們的護身符,只要有鏢師在他們的身邊,他們的生命財產就會安全,他們的生意買賣就會興隆發達。
其實這只是外行人對鏢局的一種表面認識。對於有苦說不出的鏢師來說,他們心中常年祈禱的只有一個字:和。他們心中只有一個詞:以和為貴。
因為他們看到了太多的廝殺和死亡,遇到了太多的襲擊,見到了太多的流血,而他們的職責僅僅是保平安,所以他們不管處理任何衝突和突發事件,總是以和為貴,以和平解決、和氣生財為主導精神,鏢局也始終堅持“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精神包括處理好與官方、地方、賊方的關係。
三分保平安的謙和精神
鏢局的鏢師們有句口頭禪,叫“三分保平安”,這是一個資深鏢師的修養,也是鏢局的一個重要精神。
所謂“三分保平安”就是:帶三分笑,讓三分理,飲三分酒。
鏢師的作派可不是影視里橫眉立目的形象,而是十分謙和,待人接物總是面帶三分笑容,尊老敬長,禮賢下士,實為謙謙君子,頗有紳士風範。
如在行車、打尖、住店時與人發生矛盾,鏢師總是禮讓三分,不以武功壓人,儘量不與地方上的“惡人”發生衝突,遵行強龍不壓地頭蛇的行事方法。地方上的“惡人”一般也不找鏢師的麻煩,深知來者不善,善者不來,沒點真本事,誰敢出來走鏢?所以鏢師遇事情也總是禮讓三分,諸事儘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鏢車上路後,鏢師就不再喝酒了。即使隆冬時節,為了禦寒暖身,年高的鏢師有時喝上兩盅,但是以三分酒量為限制,決不多飲。能喝一斤的話,最多喝上三兩,中午打尖時不喝酒,更不和不認識的人開懷暢飲,道逢親朋好友,雖是久別,也是以茶代酒,老鏢師飲酒是進店後一切安排妥當了,關起門來獨樂自飲,但是決不會超過三分,年輕的鏢師則是滴酒不沾。
與官相交先聲奪人的精氣神兒
鏢局的鏢師個個那么謙和,為什麼會先聲奪人呢?並且先聲奪人的對象還是當官的,難道鏢師們就不怕官府為難自己嗎?得罪了當官的會有好果子吃嗎?
其實這樣的擔心是沒有必要的。走江湖賣藝的人有句口頭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鏢師更懂得這個道理,他們是不會輕易得罪任何一個人的,更何況是官府?常言說官大一級壓死人,鏢師當然有自己的行事哲學。鏢師一年四季在外走鏢,免不了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特別是官場人物,如處理不好與官方關係,那將是寸步難行。所以鏢師走鏢必須和沿途的官員交好朋友,比較常用的手段就是要遵從“先聲奪人”的精神。
常與鏢行發生關係的官方機構分三種,一是管理地方治安的巡防營、巡檢司等武裝力量;二是設關卡、課收稅款的稅務司、厘金局等財稅機關;三是水路鏢上的河政、漕政機關。
按理說,鏢車啟程前,都有官府發給的“路引”,沿途各種路卡官兵見到這張“通行證”,理應痛痛快快地放行,其實不然,他們不僅要雁過拔毛,而且還要處處設難,若是衝突起來,吃虧的只有鏢局。因此,鏢師每到一處,都要先客客氣氣地遞上自己的鏢單和路引,而後請安、問好。如果是初次相會,還要出示“大門坎”(後台)的官帖,讓對方摸不請自己的底細。路卡上的官兵雖然貪財,但也不敢貿然行事。於是許多官兵在鏢師恭敬禮讓的感召下,也願意做個順水人情。一來二去時間久了,雙方反而成了朋友,遇到鏢師與賊人發生了衝突,他們也願意助一臂之力,幫忙緝拿賊盜。一則這是他們這些地方官員的職責所在,二則他們也知道這個忙鏢師不會讓他們白幫,到達終點後,僱主也當然要意思意思,有所表示。
強龍禮敬地頭蛇的隱忍精神
作為地頭蛇,就是沿途各地的土皇上。他們雖然不像土匪那樣明奪暗搶,但喜歡逞勇鬥狠,原因是怕外來的勢力看不起他們,影響了他們在當地的威信。於是,當鏢車路過他們的地面時,地方勢力中的頭面人物,便率領著他們的鄉兵、練勇,在路上一字擺開,擋住去路,狂妄宣稱:“車過壓路,馬過踩草。但看在咱們江湖一家份兒上,我們也不能不給你們留點面子,放你們過去。但你們必須要贏得了我手中的傢伙,否則就對不住了。達官爺是見過世面的人,何不露兩手叫我們也長長見識。”
鏢師經常行走在鏢路上,這樣的場面自然見過不少,也知道他們的心理。因此每到這時,鏢師便早已跳下馬來,以對待官方的禮節一樣,先遞上自己的鏢單、路引、揖禮請求:“小字號以走鏢為生,此次來騷擾貴方,實屬萬不得已,失禮之處,還望多多包涵。”說完雙手一抱拳。
如果對方是個識相的,見到鏢師如此謙和,還有官方的大門坎帖子,哈哈一笑,立刻做個順水人情,把路讓開,放鏢師過去。但也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地方勢力,把鏢師的禮敬當成膽小怕事,認為這些鏢師根本沒有真本事,不僅不讓路,還狂妄叫囂著非和這些鏢師過過招、學兩手不成。
被逼到此,鏢師只好讓他長長見識了,於是雙手又一抱拳道:“朋友既然看得起,在下只好奉陪了,但客不壓主,先讓您三招。”
凡是依眾欺寡之徒,大多武德甚差,往往沒有什麼真功夫。更沒有出去闖蕩過,是井底之蛙,聽鏢師說讓他三招,認為是把他看扁了,於是勃然大怒,愣頭愣腦地撲上來就連進三招,常言道:“程咬金三斧子——把看家的本事都使出來了。”三招進完了,鏢師也就把地頭蛇的底摸清了,於是狠狠地回敬他三招,這三招不但使地頭蛇清醒了,而且長了見識,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可是又找不到台階下台,心裡十分懊喪。
而這時鏢師卻突然收住招式,抱拳拱手道:“小字號走遍江湖,沒見過足下這樣的真功夫,敢問大名?何師所傳?跟您走上這幾招,勝過練功十年,在下受益匪淺。”地頭蛇一聽這番恭維,也就借坡下驢了,答曰:“我打遍三十六方,今天才算碰上對手,不打不成交,趕快進村,好好敘談敘談,喝上兩盅。”說罷回過頭去喝道:“快備宴,接客。”於是化敵為友,鏢路上又添了一條門徑。
這就是武師的隱忍精神。
倘若鏢師此時也逞強好勝,繼續擴大“戰果”,使地頭蛇顏面喪盡。那么這伙地頭蛇也會孤注一擲,一哄而上,來個好虎難敵群狼,其後果就不堪構想了。這樣見好就收,不僅保住了地頭蛇的面子,而且也使他們領略了鏢師的厲害。否則,就算鏢師當時把他們打服了,也是口服心不服,或者暗中跟隨,沿途搗亂;或者勾結賊匪,聚眾暗襲;或者夜間放火,讓你難察難防,後患無窮無盡。特別是縱火,一旦遇見火攻,鏢師心裡就明白,這回遇見的不是賊人,是仇人。賊人遇鏢車是劫而不燒,因為劫車是個案子,地方官不能不過問,燒車往往是無頭官司,地方官可以不受理,來個不了了之。
對挑釁者以禮相待的精神
世間有時候就是這么奇怪,你越是隱忍,就越有人找你的事兒,你說人善被人欺吧,可是鏢局這種武林高手雲集的地方,也時不時地有人上門挑釁,遇見這些挑釁的人你說鏢局會怎么處理呢?
鏢師外出走鏢時,會交上形形色色的朋友,而形形色色的朋友也會找上門來,以武會友。京中有點名氣的鏢局,免不了有人找上門來,聲稱:自己是個武林之士,粗通器械,略知拳腳,今日登門前來請教,以武會友。遇見這事怎么辦呢?
首先要以禮相待、坐而論道、即興表演、決不較量。俗話說,“相罵無好口,相打無好手”,一旦失手傷了對方,窮朋友就吃上了;一旦敗了,鏢師面子上也不好看。所以對於這些上門挑釁者,通常是採取三種方法解決:對武林中的落魄的朋友,本著人不親、功夫還親的精神,留他吃頓飯,送些銀兩和衣物,好生送這位朋友上路;對武林中的高手,先把他穩住,天天當貴賓招待,暗中火速派人摸清這位高手的來路和師傳,一旦確認是正道中的朋友,就直言請他幫忙,以客卿相待,走上幾趟鏢後,認為“是塊材料”,不但武功,而且閱歷、膽識、人品均夠得上位達官,就由前輩老鏢師出面請他留下來一道幹了。若道不相合,則婉送之;對於那些專門前來搗亂的公子哥、秧子,要謹慎對待,公子哥大多是清廷的王公、高官、宗室之後,身邊常有一夥混吃混喝架秧子的人挑唆他鬧事,藉機敲詐人的錢財,而且大多人又不敢惹。碰到這種情況,鏢局的原則是哄。秧子們都是不知世事的小雛,一架就暈、一捧就轉。歹人們把“秧子”架到鏢局來以武會友,鏢師們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來個你會架秧子,我會哄秧子,連恭維帶奉承,使“秧子”把進店時的初衷早已忘得一乾二淨,有的“秧子”高興糊塗了,竟在附近酒樓上擺上幾桌,宴請鏢局諸達官,慶賀以武結友,而鏢局也說不定因禍得福,又添個“大門坎”。
對盜賊先禮後兵的精神
我們知道了鏢局對待官府、地頭蛇、秧子的處事原則和精神,這些似乎都遠不及盜賊的危害,自然很好處理。如果鏢局遇見了盜賊,又是以什麼樣的精神來解決呢?
鏢局在走鏢的鏢路上倘若碰見了打過交道的“朋友”——強盜,通過喊鏢和“春點”,進行行話交流,自報家門之後,大家敘舊拉關係,一聲“合吾”就算過了,以後有的是禮尚往來的機會。要是遇見了陌生的“朋友”,眼看就要廝殺起來,這時候領頭的鏢師就會放下武器,上前施禮,若是和匪首“春點”上了,賊首同意“借路”,就會回頭喊一聲“合吾”放行。如果話不投機,這時候鏢師就會說:“既然當家的不肯放小字號一馬,那也不要兄弟們傷了和氣,在下陪當家的過幾招,當家的贏了,我就照您的吩咐去辦,如果在下贏了,求當家的放小字號一馬。”一般來說賊首也是比較重視江湖義氣的,如果輸了就會借路放行。
和匪首談判的行話,鏢局稱之為“春點”,也叫“唇典”,我們將在後面的鏢局行話里詳細介紹。吃鏢局這碗飯的,光憑武藝高強還不行,還要有高超的“春點”技術,就是說行話講得要好,多半就能化險為夷,省去了傷亡和流血事件,還達到了保鏢平安的效果,並且能和賊匪交上朋友,在以後走鏢時省去了很多麻煩。
鏢局先禮後兵的精神,其實還是想贏不打之仗,作為賊首橫刀攔住鏢車,往往是等待鏢師前來春點。鏢師自然也是求之不得,鏢師先禮後兵的“禮”,當然是放下武器,承認吃的是朋友的飯,穿的是朋友的衣,天下習武之人同師同源,所以得講江湖義氣,求朋友借路。一般情況下很少有“先禮”之後,又“兵”動干戈的,大多是化干戈為玉帛。
鏢師和賊人這樣相處,有時想想覺得挺好笑的,但是仔細考慮一下,也確實是件不簡單的事情。僅憑三寸不爛之舌能打勝仗者,恐怕也只有諸葛孔明一人莫屬了,鏢師們卻能做到實在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在處理與仇視我們的人之間的關係時,如果也用上鏢師的這種精神,誰敢說不會化干戈為玉帛呢?
面對餓虎的大無畏精神
鏢師要是在鏢路上遇見了能“春點”的“朋友”,是有驚無險,但是要是碰到了無法交流、或者根本就不允許鏢師交流的惡人怎么辦呢?
在走鏢的過程中,鏢師最常碰見的是“打槓子”的“朋友”。打槓子,就是半路出家的劫匪,什麼江湖規矩、春點都不懂,閱歷淺,武藝低,十個八個地結夥打劫,手持大刀片紅纓槍,身上打扮得花里胡哨的,嘴裡喊著從評書藝人那裡學來的台詞:“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從此路過,留下買路財。要是敢說半個不字,大刀管殺不管埋。”
鏢師一看就知道是一群“打槓子”的,也犯不著和他們“春點”了,反正他們也不懂,所以上前三下五除二,把一幫人打翻在地,把刀擱在脖子上,教訓幾句勸其改邪歸正老老實實地回家做人,然後就放他們走人了。
遇上“打槓子”的確實是小事一樁,鏢師走鏢最害怕的就是遇上“餓虎”。餓虎都是餓紅了眼並且有些真本事的強盜,這種盜賊見了鏢車,根本就不聽你什麼“春點”不“春點”,從來不和鏢師廢話,志在必奪。餓虎劫鏢大多是先阻斷交通,破壞橋樑,設定路障。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提前鋸斷路旁的兩棵樹,然後用繩子拉著,等鏢車一到立即放倒,放樹就是動手的信號,埋伏在路旁的賊匪一擁而上,見了鏢師也不答話舉刀就劈。如果餓虎沒有阻礙交通,那說明這隻餓虎當真是窮凶極惡,連鏢車的騾馬也想一起吃掉。
一旦遇上了餓虎,免不了要有惡戰,要付出血的代價,所以鏢師以身殉職犧牲生命,或因公受傷廢了武功的也都是尋常之事。但是英勇的鏢師們面對兇悍的強敵,從來就不知道害怕是什麼,倘若不是戰略的需要故意拖長戰鬥的時間,他們會毫不猶豫地迎刃而上,在三五招之內解決戰鬥,近身肉搏,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表現出一種中華武術健兒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來。
對僱主的忠誠守信精神
鏢局的鏢師遇到打不過的強盜,會不會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扔下僱主的貨物或者扔下僱主溜之大吉呢?萬一要是把押送的鏢丟了該怎么辦?
別看鏢局對待強人一貫堅持謙和、委曲求全的精神,但是在原則問題上他們是非常堅決的,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職責所在——保護僱主人身財產的安全,這一點始終是第一位的,一旦鏢局和僱主簽定鏢單,形成了契約關係,他們就會堅持對僱主忠誠守信的職責,所謂人在鏢在。如果強人危害到了僱主的利益和生命財產的安全,所有的謙和和求全精神都不復存在,他們就會拔刀向前,捨命護主,用刀光和生命,履行自己的職責。
鏢局對外界的一切挑戰,都是採取避戰的精神,這並不是說鏢局的人就低人一等,而是鏢局的職責所在,保鏢的目的是賺錢,使用的手段是保證僱主的人財兩安,他們沒有必要對強人趕盡殺絕,倘若強人真的強人所難,鏢局為了堅持對僱主的忠誠守信的精神,也只有和強人一搏生死了。
北京的會友鏢局就曾出現過這樣的生死搏鬥。當時鏢局接受押“皇槓”的大買賣,鏢船在河上遇到了強行登船的一批假冒的檢察官,當他們發現上船的不是官而是匪的時候,立即進行了手槍戰鬥,賊匪被打退之後,又把船困在河心進行了二次進攻,戰鬥十分悲慘激烈,押船的鏢師為了履行自己的職責,不顧生命危險和匪賊進行了殊死的戰鬥,死傷過半,損失了兩千多兩銀子,鏢局毫不含糊地照價賠償了。
在後來的走鏢過程中,又有幾家鏢局遭受過同樣的損失,為了能夠保證僱主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不再受到損失,全國各大鏢局為此舉行了聯合大會,不惜代價組成聯軍除掉了闖關東當了“馬達子”之後又回到冀州為匪作案的“餓虎”宋錫朋。
鏢局從誕生那一天開始,就注定了自己的企業精神,為僱主效命。雖然鏢局的鏢師和僱主只是契約雙方的受益人和責任人,沒有任何隸屬關係,但是鏢局的職責畢竟是保護僱主的人身財產安全,以此而獲得報酬養家餬口,所以鏢局始終堅持著對僱主忠誠守信的精神做事行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