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石社區

鎖石社區

鎖石社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麒麟街道,下轄3個自然村。曾先後獲得南京市綜合實力百強村“四連冠”、省級文明單位、省衛生村和全國文明村等多項榮譽稱號。社區黨支部採取“轉、鼓、補”等措施,促進居民增收。

社區概況

鎖石社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麒麟街道,下轄3個自然村,總面積6800畝,現有居民405戶,人口1436人。

社區一角社區一角
社區黨支部共有黨員67名,下設西村、東流、孟莊、新莊4個黨小組。近年來,社區黨支部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大力實施主攻工業、調整農業、發展三產的“三輪驅動”發展戰略,圍繞“為全區樹典型、在全區有位次”的目標,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達到改善農業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改變農村整體面貌的目的。實現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強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有力促進了社區各項事業的協調發展。2005年,社區實現社會總產值2.28億元,可支配收入320萬元,居民人均收入達11000元。曾先後獲得南京市綜合實力百強村“四連冠”、省級文明單位、省安全文明村、省生態示範村、省衛生村和全國文明村等多項榮譽稱號。2005年11月,被評為全國優秀先進村。

經濟產業

社區黨支部充分利用在社區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中的領導核心地位,有效發揮自身組織優勢、領導優勢和民眾信

蔬菜種植蔬菜種植
任優勢,結合社區實際特點,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一是建設南京都市特色科技園。社區先後投入660多萬元,新建鋼架大棚近1000畝,園區內四縱四橫道路,全面鋪設了水泥硬質路,噴滴網管形成網路。同時依託科技園內環境優美、蔬菜新鮮的優勢,大力開展農業觀光旅遊。每年吸引城裡人入園內觀光旅遊,親手種植、採摘,購買蔬菜等達2000多人次。二是改良農作物品種種植。社區聘請市內農技專家,對園區內反季節蔬菜種植進行技術指導,同時與街道農技部門建立技術協作關係,由街道農技部門進行全程技術跟蹤。目前,園區內種植反季節蔬菜面積700畝,食用菌80畝,花卉80畝,草莓50畝,溫室花卉20畝,年銷售額達1600萬元。三是壯大奶牛養殖規模。社區已建奶牛公寓7幢,達2800平方米,奶牛存欄總量400餘頭,日產鮮奶1.2萬公斤。2006年新建奶牛公寓1幢,使奶牛飼養存欄達到500頭的規模,進一步引導居民投身種養殖業,促進居民民眾致富。

社會事業

社區黨支部採取“轉、鼓、補”等措施,促進居民增收。一是加大勞動力的轉移力度。社區以招商引資為抓手,

社區衛生所社區衛生所
通過引進工業企業,促成工業投產運行,吸納社區閒置勞動力。目前,社區共有工業企業19家,實現年產值1.3億元,完成利稅1800萬元,在企業中就業的社區居民達400餘人,職工平均年收入12000元。二是加大居民創業的支持力度。鎖石是遠近聞名的“運輸村”。社區共有運輸車輛147台,平均每3個人當中就有一名駕駛員。在加強安全生產教育的同時,社區為每戶購車居民提供信貸擔保和資金支持,鼓勵居民自主創業。同時,進一步完善社區服務功能,提供優惠政策,鼓勵居民在社區服務網點從事服裝加工、電器維修、純淨水供應、餐飲、美容、美發、農資超市等三產經營。目前,從事三產服務的社區居民達40多人。三是加大困難群體的補助力度。社區對男70周歲以上、女60周歲以上居民每月發給養老保險金,對困難家庭給予補助,對居民子女義務教育進行補貼,對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進行全額補貼。目前,社區實現了“四個百分之百”,即合作醫療覆蓋率100%,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弱勢群體受幫扶率100%,有線電視接線率100%。

村容整潔

社區黨支部立足於社情民意,堅持從搞好規劃、完善基礎設施入手,努力建設環境優美、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的

整潔街道整潔街道
文明新村。一是著眼於社區美化。投資8萬元,購置兩樽雕塑,擺放在社區門樓入口處,進一步提升社區形象;投資30萬元,對孟莊農田保護區兩條道路鋪設水泥路;投入25萬元,在鎖石門樓對面荒坡興建一座35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既美化了環境,又為居民休閒娛樂提供了好的去處;投資20萬元,在文化宮對面再建一座1000平方米的居民休閒公園。目前,社區水泥路鋪設率已達100%。二是著眼於社區亮化。將95年安裝的路燈全部拆除,投入15萬元,更換45盞高桿路燈;對每個自然村的基道均安裝路燈,方便居民出行。三是著眼於社區綠化。社區內每條幹道均種植行道樹;投入50萬元,建設了九鄉河綠化帶整治工程;配合滬寧路綠化景觀帶建設,實施1.8km的綠化帶工程。四是著眼於社區淨化。投入12萬元,清淤當家塘18面,極大地改善了農民生產、生活質量,環境面貌得到整治;新建垃圾池45座,配備保潔員16名;建立村容整潔長效機制,與相關責任人簽訂責任書,確保社區淨化管理長期化、固定化。

民主自治

社區黨支部緊緊圍繞“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要求,充分體現居民的主體地位,將社區民主建設作

民眾代表會議民眾代表會議
為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有效手段。一是實行黨務、居務公開責任制。成立了由支部書記任組長的黨務、村務公開領導小組,確定支部書記對黨務、居務公開工作負總責,副書記具體承辦,負責準確、及時地將黨務、居務公開。二是實行預公開制度。公開決定或辦理與民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要事項,應提前公開初步方案,提前時間不得低於半個月,要在充分聽取民眾意見後,進行必要的調整,並在調整形成正式方案後及時公開。三是實行黨務、居務公開監督員制度。聘請了5名黨務、居務公開監督員,定期聽取其對黨務、居務公開的意見、建議,廣泛收集民眾意見。同時,公開領導小組不定期對監督員進行走訪和座談。四是實行考核評比制度。將黨務、居務公開列入社區幹部考核的指標內容,由領導小組採取民眾走訪、黨員打分、實際查看相結合的形式,每半年對社區幹部平時工作進行一次綜合評比,按一、二、三名折成相應分值計入年終考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