鎌倉大佛

鎌倉大佛

位於古都鎌倉的淨土宗寺院高德院內的阿彌陀如來青銅坐像俗稱鎌倉大佛,是古都鎌倉的象徵,大佛淨高11.3米,連台座高13.35米,重約121噸。佛像建造於1252年,大佛的較平的面相、較低的肉髻和前傾的姿勢等,具有鎌倉時代流行的宋代佛像的風格,是鎌倉時期的代表性塑像,被定為日本國寶。與奈良東大寺大佛在後世經歷多次補修不同,鎌倉大佛基本保持了造像當初的形態,所以非常珍貴。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鎌倉大佛鎌倉大佛

鎌倉大佛,正如其像形之美、佛身之大地,是被日本批指定的第一件國寶級文化財。此尊大佛,造作歷史頗為久遠。依《吾妻鏡》一書記載,建長四年(1252年)八月十七日當天,即當彼岸的第七月,於深澤里奉詔,開始鑄造的八丈金銅釋迦如來像,即是730年後的這尊鎌倉大佛。事實上,此尊佛形原是沿於木造大佛而來的。

據說此尊佛像是初由源賴朝的侍女,名叫“稻多野局”所發起,由一位名叫淨光的僧侶動集資金所建造的。換言之,此尊像並非由國家、王候資金所造,而是由零碎的民間集資錢財造成。

最初為木造大佛,由歷仁元年(1238年)開造,花了6年時間才完成。然而寶治二年(1248年)時為大風所吹倒,其後再度集資,於建長四年鑄造了現在的青銅大像,且建造一座大佛殿安置於內。這座大佛殿卻因建武二年(1335年)及應安二年(1369年)的大颱風而倒塌,其後雖有復修,然終為明應四年(1495年)的大海潮中沖走流失,成為其後無佛殿的著名的露天大佛。至於其台座,大正年間曾修復二次,而在昭和三十五、三十六年間,亦對支撐頭部的頸部加以補強作業。

源賴朝在鎌倉建立了第一個武家政權――鎌倉幕府(1192年-1333年),因此,鎌倉在這140年中,鎌倉作為當時全日本的中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但隨著室町幕府的中央地位得到確立,鎌倉由於受到排擠,開始走向了衰落。

鎌倉特別是康正元年(1455年)下總國古河一役後,鎌倉甚至退回到了成為只有農業和漁業的村莊。直到江戶時代中期,伴隨著神社和寺廟的復興,鎌倉逐漸演變成了日本的一個重要觀光地區。

鎌倉大佛有意思的是,鎌倉大佛作為日本三大佛像之一的鎌倉大佛卻也和鎌倉的命運一般,多遭劫難。最初的鎌倉大佛,自1238年始建,鎌倉大佛主體為木造結構,鎌倉大佛歷經6年方才完成。鎌倉大佛但在3年後,便被颱風颳倒而毀。於是,在1253年開始重鑄銅製坐佛像,供奉於大佛殿之內。鎌倉大佛殿也歷經多次颱風,火災破壞,鎌倉大佛又一次一次地進行重修。鎌倉大佛但在終於在1498年,由於海水倒灌,將整個大殿沖毀。

曾經滄海難為水,希望鎌倉和鎌倉大佛,鎌倉大佛作為日本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今往後,鎌倉大佛能夠平安擔當起傳承日本文化的使命。

鎌倉大佛

【作者:老舍】

【年代:現代朝\代】

【詩文】:

履響春城玉笛催,花旗商賈為何來?

誰家廣告高三丈,古佛無言櫻自開。

飲露餐風不記年,越南烽火又春天。

人間多少不平事,盡掃群魔勝入禪。

十丈莊嚴百鍊身,幾朝劫火淚成塵。

東方今日東風起,誰道櫻花無主人。

藝術背景

鎌倉大佛鎌倉大佛

鎌倉建築以佛教建築為主。由於前代的兵火戰亂,佛教寺院損毀嚴重,因此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整。隨著中國禪宗的傳入,宋代的建築風格也極大的影響了日本建築界。鎌倉時代是中國建築樣式的第二次傳來期,在日本建築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鎌倉時代的建築主要有三種形式,即“大佛樣”(又稱“天竺樣”),主要是模仿中國南方寺院的建築風格;二是“禪宗樣”,其典型建築是鎌倉的圓覺寺舍利殿,精美細緻,與豪放大氣的“大佛樣”有著顯著的不同;三是“和樣”,即傳統的日本樣式,也曾一度復興。

雕刻鎌倉時代的雕刻藝術主要是佛像的雕刻。初期採用“玉眼”的雕刻手法,代表作是1151年建造的奈良長岳寺阿彌陀三尊像,佛像的眼睛用水晶嵌入。這種技法成為鎌倉雕刻的基本特點之一。

鎌倉初期最著名的佛像雕刻師是康慶,現存的作品有興福寺南圓堂的不空絹索觀音、四天王、法像六祖等,體現了鎌倉雕刻生動寫實的特色。1203年建造的東大寺南大門的金剛力士像,是康慶之子運慶和快慶共同建造的。他們的作品以寫實為基調,結合了前代的唯美主義和鎌倉的武士風格,體現出強烈的日本民族精神。

康慶之後,迎來了鎌倉雕刻藝術的顛峰期。這一時期的雕刻,深受宋朝美術的影響,加入了很多宋朝工藝。其中高德院金銅阿彌陀如來坐像(即鎌倉大佛)是當時規模最大、工藝最精的雕像,可見鎌倉時代雕刻水平之高。繪畫鎌倉繪畫主要以佛教繪畫與水墨畫為主。

隨著淨土宗的廣泛傳播,以淨土教為內容的佛畫也日漸流行。佛畫大多是阿彌陀來迎圖,與淨土宗教義一致,在題材、人物、布景等方面都與平安時代的佛畫有很大的不同。鎌倉後期的佛畫已不再僅僅是繪畫,而成為了一種有社會背景、故事情節、流行於民間的“繪卷物”,大都具有很明顯的淨土思想,如《地獄草紙》、《餓鬼草紙》等。

宋朝禪林流行的“頂像畫”也傳到了日本。頂像畫即禪宗祖師的肖像,以榮西把其中國師父虛庵懷敞的頂像畫帶回日本為始。頂像畫以寫實為主,以顯示像主的真實精神風貌為目的,整體畫面雖不如前代佛畫美觀,但著色和線條均可與之比肩。

除了佛教繪畫外,還有表現民間社會的世俗繪畫,以水墨畫居多。相對於平安時代具有濃厚唐朝風格的日本畫“唐繪”,鎌倉時代的日本畫被稱為“大和繪”。

曲藝“今樣”是盛行於院政時期的一種新式歌謠,鎌倉的貴族和武士們都很喜歡吟唱,在鎌倉時代極為流行,被稱為“郢曲”、“郢律舞曲”。前代的《梁塵秘抄》是收集“今樣”最多的一本集子,惜大部分失傳。現存最多的是記錄在《古今目錄抄》紙背文書上的“今樣”,共64首。

鎌倉時代的流行的“和贊”,是一種朗詠藝術,多被鎌倉時代的新興佛教用來傳播教義。“和贊”其實就是以和歌形式創作的順口溜,明白淺薄,通俗易懂,在民間流傳很廣。

鎌倉時代廣泛存在著被稱為“琵琶法師”的藝人,〈〈平家物語》、《保元物語》、《平治物語》等軍記物語,大都是由他們記錄流傳的。他們大多是以琵琶伴奏為主的盲人作家,演奏的曲子稱為“平曲”,一般用於神社祭祀時。《平家物語》是最早的“平曲”,後來經過發展創新,在鎌倉中期流行一時。

平安時代有一種以滑稽模仿為主的演劇“賤民猿樂”,到了鎌倉時代,又加入歌謠、舞蹈、合唱等形式,形成了一種完整的藝術——“猿樂”。鎌倉時代的猿樂是形成後世“能樂”即室町時代“大和猿樂”的鼻祖。

設計特點

鎌倉大佛鎌倉大佛

這尊大佛,高11.312米,連台座則為13.35米,其重共121噸。整體形樣,磊落舒暢、端莊圓滿,極盡東方風味的微笑與靜寂之感,故是一尊馳名世界的大佛。眉毛為半月形,雙眼呈水平,鼻柱起自額面,嘴邊亦有撓胡,嘴角微笑浮現。再者,頭上有著顯著的螺發,全部共656個。特別是象徵佛陀智慧極致之境的高聳肉髻,不僅不在頭部的正中央,反而是取以象徵意味的扁平圓狀,移置於頭前之處,此等確實不同於一般佛像之作。額頭正中白毫,向上右卷,重要的是以不常見的白銀來製作。端莊瞑思的坐姿中,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與其冥想眼神相互對應的佛坐手勢印相。從其手印看,可知是顯現完全慈悲與智慧一體的上品上生印。

大佛形樣,簡潔清爽,舒適自然,尤以道道清麗緩暢,微微曲彎揚起的衣紋,對應著那靜寂冥思的眼神,令人升起一道無形的親近虔誠敬意。雙手緩緩環接的上品上生手印,更是道盡眾生終生祈願的魅力所在。一地一地的十地進階修和,一願一願的四十八願願力祈求,終使眾生髮心大願,企登阿彌陀佛的佛國淨土之境。

手印之外的顏面之形以驅體之勢,細細端視,可知是南宋美術而來的有力影響,然而清麗端厚的衣紋雕法,卻是運慶的風味。換言之,此道宋風與運慶風的交集匯融,即是鎌倉地方所孕育而出的獨特地方風情之美吧!當然,不可或忘的一點是,此尊鑄造於建長四年,雖名曰八丈金銅釋迦如來像,然而從其引領眾生登極佛國淨土大願的“上品上生”印勢,可知這尊大佛應是阿彌陀佛如來坐。

乘車路線

鎌倉大佛鎌倉大佛

交通:鎌倉站乘巴士約20分。

大佛前站下車;江之電長谷站步行6分。

地址:〒248-0016神奈川縣鎌倉市長谷4-2-28

電話:0081-467-22-0703

營業時間:開放日,4月~9月7:00~18:00

費用:大人200日元,國小生150日元,大佛內20日元

著名大佛導航

大佛,是指露天的大型佛像,供信眾瞻仰,是某個地區的佛教信仰興盛到一定程度的產物。 中國的大佛以北魏和平年間的雲崗大佛歷史最為悠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