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姓

第一個淵源:源於官位,出自西周至春秋戰國朝時期工匠鍛人,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第二個淵源:源於職業,出自春秋戰國時期腶人,屬於以職業稱謂為氏。 第三個淵源:源於官位,出自秦、漢朝時期刑官鍛吏,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一.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官位,出自西周至春秋戰國朝時期工匠鍛人,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鍛人,是負責掌管冶煉鍛制的官吏,為商末西初設定的一種官位,熟悉並掌握青銅、鐵器的冶煉鍛造工藝技術,負責監督掌管各種兵器、器皿的冶煉與鍛造,隸屬於冬官府司。
春秋戰國時期,出於頻繁的戰爭需求,鍛人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後來直列於中士地位,受到國君的尊重。
鍛人多為世傳家族,“其技毋泄。”在鍛人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官職或職業稱謂為姓氏者,稱鍛人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鍛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二個淵源:源於職業,出自春秋戰國時期腶人,屬於以職業稱謂為氏。
腶人,原是製作家中美味腶修的主婦,後各諸侯國皆專門設有“腶社”,以匠人製作軍中攜帶的肉食軍糧,供應軍官們享用,這類匠人就稱作“腶人”。
腶修,就是經過捶搗後加上姜、桂、鹽等等佐料製成的乾肉,經放不腐,便於貯存和攜帶。
春秋戰國時期,“腶”與“鍛”字通假,因此“腶人”亦稱“鍛人”。在腶人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職業稱謂為姓氏者,稱腶氏,亦稱鍛氏。
第三個淵源:源於官位,出自秦、漢朝時期刑官鍛吏,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鍛吏,亦稱碫吏、煅吏,就是一種酷吏,是能夠以非凡手段逼使犯人招供的刑吏
在史籍《後漢書·韋彪傳》中記載:“鍛吏,鍛練之吏,持心近薄。深文之吏,入人之罪,猶工冶陶鑄鍛鍊,使之成熟也。”
在秦、漢朝時期,當“逢遇堅口勿開,則以鍛吏,使如常人坐實也。”就是遇到類如敵軍探子、謀反黨人等抵死不招供時,就起用手段特別的刑吏予以拷問,這類刑吏就稱作“鍛吏”,能整治得犯人生不如死,卻又死不了,熬耐不過,只好乖乖招供。
在鍛吏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鍛氏、碫氏,後有簡筆為段氏者。
二.分布:
今河北省的辛集市、浙江省的杭州市、蕭山區、海門市等地,均有鍛氏族人分布。
三.歷史名人:
鍛 劍:(公元1960~今),河北辛集人。著名個人收藏愛好者。
鍛劍任職於中國農業銀行河北省分行,系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員、河北省錢幣學會秘書。
鍛劍主要收藏中國歷代錢幣,兼集陶瓷等,藏品豐富。他有四十餘篇錢幣研究文章發表於國家級、省級報刊。曾兩次舉辦過個人收藏品展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