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金銀鳥紋虎子

錯金銀鳥紋虎子

錯金銀鳥紋虎子(cuò jīn yín niǎo wén hǔ zǐ),戰國後期,水器或溺器。因形似伏虎而得名。該器扁圓,大腹,管狀流,有鋬。通體飾金銀絲鑲嵌紋飾,腹部以鳥紋為主題紋飾,口部、腹下部飾V形連紋。器底部飾渦紋。高13.6cm,寬22.6cm,重1.7kg。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基本信息

文物規格

錯金銀鳥紋虎子,戰國後期,高13.6cm,寬22.6cm,重1.7kg。

外形特徵

錯金銀鳥紋虎子 錯金銀鳥紋虎子

器扁圓,大腹,管狀流,有鋬。通體飾金銀絲鑲嵌紋飾,腹部以鳥紋為主題紋飾,口部、腹下部飾V形連紋。器底部飾渦紋

關鍵字

錯金銀

金、銀有美麗的色澤,並有良好的延展性,且屬貴重金屬,故在先秦時代即被貴族鑲嵌於青銅器上作為裝飾物,此種工藝通稱為“金銀錯”,近世亦多稱“錯金銀”。其工藝是先在銅器表面預鑄出淺凹的紋飾或字形,然後在凹槽內嵌入細薄的金銀片或金銀絲,再經過打磨使器表光亮,從而利用金銀和青銅的不同光澤映襯出各種色彩輝煌的圖案與銘文。在青銅器上施以金銀錯工藝始於春秋中期,盛行於戰國中晚期至西漢。

虎子

水器或溺器。因形似伏虎而得名。最早發現的為新石器時代的陶質虎子,以後又可見到青銅虎子和瓷虎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