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名即是村名
距今已有千餘年歷史
錢市街在古時實際上是一個村名,因商業十分繁華而得名。不過,在錢市街形成以前,這個村子叫坑東,現在叫錢溪。如今,“錢市街”已從一個村名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街名。
永新縣蓮洲鄉錢溪村位於永新縣蓮洲鄉東南端,其地勢東南低、西北高,東、西、北三面環山,南西面是村莊與外界聯繫的主要通道,錢市街就是這條主要通道的一部分。
錢市街的歷史十分悠久,之所以被人們記住,是因其有著鼎盛至極的古代商業印記。據《永新縣誌》記載,錢市街建於距今1100年前的唐代,是一條商業古街。建成時,曾是湘贛兩省三縣商賈雲集的貿易中心。
這條古商業街長約250米、寬約3米,一條卵石路貫通其中,兩旁為磚木結構的店鋪、茶肆等。從古街的名稱就可以看出,它的形成與金錢有關。當年的古街匯聚了餐飲業、娛樂業、洗染業及錢幣買賣機構,繁華興隆,盛極一時。
據史料記載,唐天佑年間(公元904~907年),一位任車前都尉的蜀人文時(字春元)途經此地,一眼看出此乃商貿佳地;後辭官來此,投資開了一個大型藥鋪,帶動遠近商人紛至沓來,逐漸形成了繁華鼎盛的錢市街。
源於唐代
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鄉
關於錢市街的由來,當地居民早已耳熟能詳。據史料記載:後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文時在四川成都積極回響後唐大將郭宗韜招募英豪的號召,率領三千餘人歸附朝廷。
郭宗韜將文時這一行為及時上報給莊宗皇帝李存勖,文時因而受到嘉獎,並被授予帳前指揮使、輕車都尉的官職。第二年,文時隨郭宗韜部隊征伐江蘇鎮江一帶,途徑江西廬陵府(今吉安市)時,特別留戀此處的秀美山水,寄住在永新北鄉錢市坑東村袁通判家中。袁通判通過仔細觀察,了解到文時為人正直,同時也敬慕他的氣節,便將才貌出眾的獨生女嫁給了文時。
不久,後晉皇帝石敬瑭討伐後唐,下令讓文時出兵。由於文時不屈從後晉,就隱退在坑東家中以求自保。此後,坑東的袁姓逐漸沒落,而文姓則興旺發達起來。
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民族英雄南宋丞相文天祥,便是當地文姓子孫的傑出代表,其“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氣節,激勵著世代華夏兒女。
街頭建碼頭
商人船隻絡繹不絕
錢市街離當地一條河道不遠,老街形成村之後,人口越來越多,為方便河對岸居民上街,很早以前,當地人就在街頭的河岸修建了一座石拱橋,將兩岸連為一體,使得經商、生活、交通更加便捷。至今,該石拱橋仍然存在,已歷經千年。
據村民介紹,以前的河道較寬,且水流豐沛,為古街的商戶們提供了很好的水運條件。為了更好地利用水運優勢,老街還曾興建起碼頭,一時間往來商人、船隻絡繹不絕。
老街的輝煌故事在當地廣為傳頌。當年,老街邊的商店和客棧生意異常興隆,行人在街上穿梭,小孩在街上嬉跑,整條街道熱鬧非凡。那時離老街較近的客棧都經常爆滿,附近飯館的桌子也從沒有空閒過。由於人流量較大,當年這條250米的街道上,僅客棧就有十來家,為過往的商戶和遊人解決了吃住問題。
鵝卵石鋪路
雨天街道“零積水”
走在老街上,大大小小的鵝卵石鑲嵌在路面,古韻幽然。當地居民告訴記者,錢市街作為當時最為繁華的街道之一,每日迎接來往於湘贛之間的商人無數,承載裝著貨物的車輛反覆碾壓,以致於街道上多處鵝卵石路的中間出現了一條很深的壓痕。
“用鵝卵石鋪路有利於雨水的滲漏和排放。”陳文仔介紹說,因為永新縣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雨量充沛,用鵝卵石鋪路,足以看出街道最初的設計者在這方面的考慮周全。
除了鵝卵石路面,在街道的一邊還建有一條排水道,同樣是為了構成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統。這樣一來,即使是大雨天,街道上也不會有積水。這些排水系統的設定,充分體現了古代民間街道規劃和建設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陸路替代水路
老街盛極而衰
村莊的興盛離不開老街,1949年前的交通運輸主要走水路,因此老街是昔日的交通要道。錢溪村曾經的繁榮就是從錢市老街發展而來的,可以說是先有街的繁榮才形成人丁興旺的村莊。
由於離河流較近,1949年前的錢市老街似乎也成了繁忙的碼頭,大小船隻穿梭在河道上,川流不息。
經歷過鼎盛繁華之後,錢市街同樣難逃盛極而衰的厄運。以前老街上的店鋪鱗次櫛比,可如今,居住在街上的人少了,店鋪的數量也少了很多。隨著社會的發展,發達的陸路取代了水運,錢市老街已不再是往昔的交通要道,昔日的繁華也終成歷史。
如今的錢市街,兩邊大多是青磚或木質結構的瓦房。這些老建築風韻猶存,屋檐下還保留著雕樑畫棟、游龍浮鳳的裝飾,在陽光的照耀下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