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錐鼻突吻鱈拉丁名稱:Coryphaenoides nasutus
中文門名:脊椎動物門
中文綱名:硬骨魚綱
拉丁屬名:Coryphaenoides
形態特徵
背鰭II-9~10,98~102;臀鰭112~116;胸鰭20~23;腹鰭9~10。內側鰓耙1~2+7,全長為體高6.4~7.1倍,為頭長4.8~5.4倍,頭長為吻長3.2~3.7倍,為眼徑3.7~4.0倍。體細長而側扁:軀幹短、小於頭部;尾部側扁,向後漸細小,約為頭和軀幹合長2倍余。腹面正中未見發光器。頭中大而側扁,頭部棱嵴較弱。吻稍突出而鈍尖,約與眼徑等長或稍大,頂端具帶小棘的瘤狀突起,吻突兩側有骨質突起,眼大,側位,近圓形;眼間隔寬平,小於眼徑,約為後者3/4~4/5。鼻孔2個,緊接,位於眼前方的凹窩內,前鼻孔小、圓形,後鼻孔稍大、半月形。口下位,弧形,上頜後端伸達瞳孔中央的下方或稍前。兩頜牙細尖而密,圓錐狀,排列成牙帶;上頜外側牙擴大成犬牙;犁骨、齶骨及舌上均無牙。下頜具1短頦須,其長約為眼徑1/5-1/3。鰓孔寬大,左右鰓膜在峽部相連。鰓蓋條6。第一鰓弓外側與鰓蓋里側由1皮膜相連,內側鰓耙呈瘤狀突起。體被帶棘和近似六邊形艙鱗,後區露出部小棘細長而尖銳,形成10餘條靠向鱗後緣中央的棘列。頭部除吻前側緣和吻腹面前部外皆被鱗。側線完全、連續,前部稍彎曲,後部幾平直。第一背鰭起自於胸鰭基底稍後上方,第一鰭棘很短小,第二鰭棘較長,約等於頭長,稍短或略長,前緣具尖銳的小棘;第二背鰭始於臀鰭10~15鰭條上方,背鰭間隔遠大於第一背鰭基底長,前者約為後者2倍余。腹鰭離峽部稍近於肛門。體灰褐色,口腔、鰓蓋和胸腹部稍呈藍色。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二十一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