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俗名:鱈魚
學名:Coelorinchuskishinouyei
英文名:Muguragrenadier
中文名:岸上氏腔吻鱈胸斑腔吻鱈
科名:Macrouridae
科中文名:鼠尾鱈科
同種異名:Caelorinchuskishinouyei,Coelorhynchuskishinouyei
世界分布:西北太平洋
地理分布: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由日本至中國台灣東北部及南部海域。
模式種產地:Misaki,Japan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棲息環境: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棲息深度:250-450米
最大體長:36cm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是
食用魚類:是
觀賞魚類:否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側扁,尾長如帶,愈往後愈尖細。吻部長,約占40~46頭長。鼻骨前側邊緣完全被骨支托。頤須長,大於1/2眼徑。眼徑大,約占頭長16~18。口裂大,上頜骨可突出。鰓膜游離處高且窄;胸鰭長,末端越過臀鰭起點。頭部腹面裸出;鼻窩被鱗;體表鱗片大,覆有5-8行棘刺;發光器短,長度不超過腹鰭基部,有一暗色條紋延伸至兩腹鰭基部間;肛門與臀鰭起點有一短距。體色深棕色;腹鰭、臀鰭與第一背鰭頂端黑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水深250-450公尺的水域,生活在混濁的泥沙底質上,幾乎是以多毛類為食,偶而在胃中發現甲殼類。生殖季在二月到四月。
漁業利用
個體較大型,軀幹部份可食,有時可見於魚市場。小型個體則作為下雜魚。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二十一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