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傳承
缸爐燒餅的製作,在樂亭已有百餘年歷史,以缸橫臥,內壁貼餅,外溫內烘是其獨特的製作方法,缸爐燒餅呈圓鼓形,色焦黃、味鮮美,香酥可口,別有風味,是外地遊人極喜愛的食品。據歷史記載,清朝晚期,有一名叫石老化的廚師在縣城北關開辦熟食“發貨鋪”,以蒸肉包子,烤吊爐燒餅為主業,當時為了更好的利用做包子的下腳料——肥肉和白菜幫,製成燒餅放入吊爐烤熟出售。沒想到由於味美價廉,十分暢銷,石老化改進工藝,添加配料,並由吊爐烤改為缸爐烤,一下子名氣大增,購買者蜂擁而至。獨具樂亭風味的缸爐燒餅流傳百年,並隨著樂亭人闖關東經商流傳到東北三省。到現在缸爐燒餅仍然遍及樂亭街頭,不過好多已經不是缸爐烤制,口味肯定有所變化了。
做法獨特
所謂缸爐即通常用的陶瓷水缸,橫臥成爐(有的縱向打去少半),用炭火燒到爐成暗色,將做好的燒餅逐一用手背托貼在爐壁上。因爐壁有一定熱度,燒餅即貼上上面,上煎下烤,使燒餅熟透,放出芬香氣味即成。燒爐火忌暴又忌弱,暴了燒餅易糊,弱了火力不足,燒餅會加生。刷爐要看爐壁色澤,溫度高處要多上水降溫,低要加火增溫。掌握溫度無法使用溫度計,全憑經驗看爐色。樂亭的缸爐燒餅採用肥肉做餡,肉餡裡面有肥肉,白菜,蔥花。雖是肥肉,吃在嘴裡卻是香兒不膩,口敢極好。用缸爐烤出的燒餅色澤淺黃,外皮酥內瓤層次分明,焦、脆、香、酥,全占了。一功:燒爐,所謂缸爐,即通常用的陶瓷大缸,縱1著打去少半,橫臥成爐,用泥抹嚴,用炭火或洋槐樹幹枝,燒到爐成暗色,大約達100℃,停火用水刷爐,將做好的燒餅逐一用手背托貼在爐壁上。因爐壁有一定熱度,燒餅即貼上上面,上煎下烤,使燒餅熟透,放出芬香氣味即成。燒爐火忌暴又忌弱,暴了燒餅易糊,弱了火力不足,燒餅會加生。刷爐要看爐壁色澤,溫度高處要多上水降溫,低要加火增溫。掌握溫度無法使用溫度計,全憑經驗看爐色。 二功:包劑子,“斤水面在下,4斤油麵在上,在面案上撰成擬紙薄片捲起捏成162個劑子,大小要勻,再撰成園皮,從香油中撈出肉餡包後拍扁。裝餡要適量,掐口處不能漏油,否則就貼不住爐壁。包好拍扁後的燒餅要在不貼爐一面蘸滿炒好的芝麻,以備上爐。 三功:上燒餅,即烤功。燒餅做好,用手背一個個送卜爐壁,每爐要上80餘個。個個挨緊貼勻。此時爐壁溫度非常關鍵,溫度低,燒餅貼不住掉在炭火里就成廢品。溫度調節要靠爐門鐵簾,溫度高了打開簾,溫度低了關閉簾,每爐要烤兩個多小時。
典型品牌
吊橋燒餅是樂亭缸爐燒餅的正宗代表,2009年,王小明向國家商標註冊局進行商標註冊,吊橋缸爐燒餅連鎖總店由吊橋缸爐燒餅的第七代傳人崔萬祥師傅掌爐。如今的吊橋缸爐燒餅,不再僅有豬肉餡兒一種,還有鹿肉、驢肉、牛肉以及三鮮餡兒等多種口味,不僅深受當地人的喜愛,就是京津乃至東北都有人慕名而來,就為品嘗這流傳百年的特色名吃。目前,其已入選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樂亭缸爐燒餅做法:
1.麵粉500克加入溫水350克和勻揉透,表面刷一層麻油,醒1小時待用。2.麵粉150克加麻油100克放入盆內,調成油酥。
3.肉、蔥均切成1厘米見方的片,加鹽、味素、胡椒粉、水50克、麻油50克蔥調成餡。
4.將醒好的面擀成厚0.4厘米的片,抹上油酥,從邊緣捲成筒,下劑子40個。
5.暗酥擀成圓皮,包10克餡,收口成圓球狀,球面沾上清水再粘芝麻,放案台上用手掌按成中間凹的餅坯。
6.餅坯表面刷一層麻油,入烤爐用200℃的爐溫烤至上色,出爐後再刷一層麻油,再入爐烤成金黃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