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追根溯源
發軔抗戰烽火,辦學危難之際。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占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衝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國立一中至國立四中系抗日戰爭期間為接納流亡青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創辦並管理的學校。抗戰初籌建的四所國立中學,惟國立三中(現貴州省銅仁第一中學)完整留存西部。
國立一中:1938年建於河南淅川,後遷陝西城固,1949年城固解放停辦。
國立二中:1938年建於重慶北碚,抗戰勝利回遷江蘇,現江蘇省常熟中學。
國立三中:1938年建於貴州銅仁,現銅仁一中。
國立四中:抗戰初建於四川閬中,1946年撤銷。
發軔抗戰
1937年,抗戰爆發,時年冬至1938年春,華東各地相繼淪陷。南京市和江蘇省各地公私立中等學校廣大師生,背井離鄉,幾經輾轉,歷盡艱辛,先後撤退到武漢。國民黨政府教育部接受南京市和江蘇省教育界人士建議,在武漢設立內遷師生登記處,並先期派人去川、陝、甘、湘、黔、滇等省覓地籌建臨時中學,收容內遷師生,以求弦不輟。1938年4月20日,創建於銅仁的國立三中的前身——國立貴州中學的學生們,齊集付家山操場,在燦爛的陽光下,由教育部督學、首任校長周邦道先生主持,舉行了簡單而又隆重的開學典禮,時學校管理層組成如下:
教務處長為原江蘇中學校長 黃新遠
總務處長為教育部視察員 賈國恩
高中部主任為原南京棲霞師範校長 黃質夫
國中部主任為原杭州中學校長 葉桐
師範部主任為原常州中學校長 吳學增
發展簡史
1938年,全民抗戰,東校西遷,國民政府決定建校於黔東銅仁,初為“國立貴州中學”,不久正式定名為“國立第三中學”,簡稱“國立三中”。
1945年,抗戰勝利後,改由貴州省接辦,更名為“貴州省立銅仁中學”,簡稱“省中”。
1949年,新中國成立,貴州解放後學校由人民政府接管,改名為“貴州省銅仁中學”,簡稱“銅中”。
1973年,定名“貴州省銅仁第一中學”,簡稱“銅仁一中”至今。
1963年,學校被定為貴州省省屬重點中學。
1998年,被國家教育部命名為“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1999年,首家通過貴州省人民政府、省教育廳辦學水平督導評估,並獲優秀等第。
2001年,學校成為全省首批示範性高級中學。
2009年,學校新校區建設工程在貴州銅仁碧江川硐教育園區啟動。
2014年8月,2014級新生入駐川硐新校區。2014年9月,被國家人社部、教育部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2015年8月,2013級、2015級入駐銅仁市川硐教育園區新校區,學校完成整體搬遷。
2016年8月31日,貴州省教育廳正式簽發《省教育廳關於公布2016年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名單及收費標準的通知》(黔教基發〔2016〕219號),同意銅仁一中升為“貴州省一類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
辦學條件
學校概況
學校位於貴州省銅仁市川硐教育園區內,占地500畝、投資6個億、建築15萬平方米。設計規模在校生7200人。1998年被教育部命名為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2002年成為貴州省首批省級示範性高級中學,2014年被國家人社部、教育部表彰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2016年成為貴州省一類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近年來,先後獲“全國依法治校示範校、全國模範職工之家、貴州省依法治校先進學校、貴州省中國小校長培訓調研基地、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先進集體、第四屆全國和諧校園先進學校、全國特色學校、貴州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先進學校”等榮譽。
硬體設施
學校環境優美,設施先進:有教學樓、錄播教室、科技樓、體育館、圖書館、標準塑膠運動場、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公寓式學生宿舍、營養食堂、舞蹈室、鋼琴房、通用技術教室、心理諮詢室等,為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提供了一流的硬體保障。
師資力量
截止2017年6月,學校有在職教職工364人,教學班104個,在校生6150餘人,省名校長工作室1個,省名師工作室4個,市名師工作室3個,正高級教師3人,特級教師10人,高級教師108人,一級教師109人,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教師70餘人,省中國小名師7人,國家級骨幹教師2人, “梵淨山”名師1人,省級骨幹教師21人,市級骨幹教師71人,貴州省省管專家1人,銅仁市市管專家2人。
辦學質量
砥礪耕耘近百載 莘莘學子遍五洲。建校以來,共有近8萬學子從這裡走向海內外,校友中有中科院院士鈕經義、許學彥、馮純伯,數學家徐利治,著名軍事學家吳如嵩等。近年來,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教育教學質量實現“穩中有升,順勢而上”的質量目標,一本上線率、本科以上上線率、600分以上學生人數保持全省一流的較高水平,得到社會和民眾的廣泛認可。每年錄取到北大、清華的學生人數居全省前列。
高考成績
2011年高考:文科最高分631,全省排名10名,理科最高分652,全省排名16名;600分以上的18人,其中文科8人,理科10人;一本上線637人,一本上線率60.66%;二本以上上線1010人,二本以上上線率96.2%。
2013年高考:600分以上共63人(全市131人)。文科最高分644分,理科最高分642分;一本上線人數804人,其中文科173人,理科631人,一本上線率67%;二本以上上線人數1123,其中文科317人,理科806人,,二本以上上線率95%。
2014年高考:600分以上228人(占銅仁市434人的53%,理科123人,文科105人)。文科1人以682分居銅仁市第一,1人以676分居銅仁市第二;理科1人以681分居銅仁市第一,1人以678分居銅仁市第二。一本上線903人,一本上線率66.80%,其中理科717人,文科186人;二本以上1316人,二本以上上線率97.30%;
2015年高考:600分以上94人(占銅仁市一半,文科56人、理科38人),全市文理科前10名該校占12人(文科8人、理科4人),1人數學150單科排名全省第一。一本上線人數1063人,一本上線人數首次突破1000人大關。
2016年高考:600分以上262人(占銅仁市692人的37.9%,其中理科147人,文科115人)。一本上線1269人(一本上線率73%,理科969人,文科300人);二本以上1732人(本科上線率98%,理科1265人,文科467人)。理科最高分678,文科675;文理科全市前十名合計占一半。錄取到C9+1院校39人,985工程院校197人,211工程院校509人。
2017年高考:600分以上165人,其中文科116人,理科49人,占銅仁市600分總人數396人的42,600分總人數居全省高中學校第三位。最高分文科679,理科647;全省前100名有6人。文科有8人進入全市前十名,分別是第一、二、三、四、五、七、八、九名。一本上線1353人(理456以上、文545以上),一本上線率74.1%,其中理科1078人,文科275人。本科以上上線1802人(理361以上、文453以上),本科以上上線率98.7%。其中理科1387人,文科415人。以上人數都不含藝體生。
學生成長
學校以學生的成長為宗旨,鼓勵學生全面發展,通過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如交響樂團展演、文化藝術節、“盧陽春”晚會、校園十大歌手等活動,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創建了良好的平。學校設有50多個學生社團(協會),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創建了一批富有特色的精品社團(協會),如薰風文學社、演講社、機器人協會、航模協會等。
教師成績
2015年,該校信息技術青年教師龍建海在2015年貴州省高中信息技術優質課比賽中獲全省一等獎。
學校榮譽
全國特色學校 | 第四屆全國和諧校園先進學校 | 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
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單位 | 全國教育信息化創新套用先鋒學校 | 中華全國總工會“模範職工之家” |
教育部“依法治校示範校” | 貴州省依法治校先進學校 | 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先進集體 |
貴州省“文體活動先進單位” | 貴州省“安全文明校園” | 貴州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先進學校” |
銅仁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 貴州省中國小“校本研修示範學校” | 貴州省“三生四愛五心五好”專題教育示範學枝 |
貴州省一類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黨委書記、校長 | 汪漻 |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 李茂潮 |
黨委委員、副校長 | 袁景濤、石金貴、舒崇進 |
歷任校長
任期 | 姓名 |
1938年——1940年 | 周邦道 |
1940年——1944年 | 李超英 |
1944年——1946年 | 鍾宏 |
1946年——1948年 | 曾紀烈 |
1948年——1949年 | 吳達 |
1950年——1952年 | 王立然 |
1952年——1958年 | 謝煥耀 |
1958年——1966年 | 李顯光 |
1966年——1978年 | 萬勝強 |
1978年——1983年 | 李顯光 |
1984年——1991年 | 吳光權 |
1991年——1992年 | 周介敏 |
1992年——1997年 | 廖廷章 |
1997年——2009年 | 蔣小俊 |
2009年——2011年 | 冉貴生 |
2011年——至今 | 汪漻 |
知名校友
姓名 | 職務 |
胡軍 | 天津泰達董事長 |
曾欣 |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省公安廳廳長 |
吳如蒿 | 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副會長 |
段開齡 | 美國天普大學終身榮譽教授 |
馮純伯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鈕經義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江晨舟 | 《花千骨》作者,曾任銅中薰風文學社社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