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鼎 | |||||
拼音: | |||||
解釋: | 1.煉丹爐。鉛為道家煉丹的主要原料�o故名。亦借指道家修煉之事。 |
相關詞條
-
鼎
鼎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青銅器,三足,兩耳,通常刻有精細的紋飾。鼎最初是一種炊具,後來因用於烹飪祭祀給神的犧牲,而上升為禮器,成為國家政權中君主、大臣等權力象...
字面釋義 器具簡介 鼎的文化 發展歷程 青銅器材 -
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一稱司母戊鼎),全稱為后母戊大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現藏於中國...
流傳歷史 文物特徵 文物價值 文物研究 改名爭議 -
王子午鼎
1978年,河南淅縣下寺楚墓中出土一套7件用失蠟法鑄造的列鼎,造型裝飾藝術相同,大小依次排列,其中最大的一件是王子午鼎。鼎通高76厘米,口徑66厘米,侈...
簡介 文物特徵 文物工藝 文化意義 文物發現 -
《蘇幕遮 溫溫鉛鼎,光透廉幃,造化爭馳》
火初炎,歸玉戶。 盡到丹田,須遣教燒住。 自然光,非晝暮。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大方鼎是中國商代後期(約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一家的農地中出土,因其腹部著...
簡介 外形 發現經過 傳奇經歷 神秘暗示 -
漢代鉛釉陶器
漢代鉛釉陶器是表面施鉛釉的陶器。約在西漢中期出現。東漢很盛行。除中原關中地區以外,西至甘肅,北達長城地帶,東到山東沿海,南到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均有出土。
漢代鉛釉陶器 配圖 相關連線 -
大盂鼎
大盂鼎,又稱廿三祀盂鼎。通高1021mm;口徑784mm;腹深490mm;重153.5kg。形制為:立耳;深垂腹,腹上部飾曲折角獸面紋;足上部飾外卷角獸...
文物簡介 所刻銘文 收藏經歷 相關作品 寶鼎知識 -
鉛釉陶器
鉛釉陶器早在中國商、周時期就已發明,它以鉛的化合物作為基本助熔劑,大約在攝氏700度左右開始熔融,因此是一 種低溫釉。在出土的鉛釉陶器表面,常泛有一層銀...
簡介 影響 -
司母戊銅鼎
司母戊銅鼎是中國商代後期(約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一家的農地中出土,因其腹部著有...
簡介 外形 發現經過 傳奇經歷 神秘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