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針式底火可以說是自從金屬彈殼發明以來最早也最實際的發明;由喀希米爾·勒佛歇(Casimir Lefaucheaux)於1828年發明,但是一直到1835年才取得專利。然而喀希米爾的發明與專利卻又一直要到1852年他過世之後,才由他的兒子尤金·勒佛歇(Eugene Lefaucheaux)推廣,並於1850年代到1880年代大行其道一時。
尤金將這種彈藥運用在左輪手槍上,因此又被稱為“勒佛歇手槍”(Lefaucheux pistols),並且大量生產。勒佛歇子彈與手槍的流行原因為相對於其他的後膛裝填小口徑武器來說,它的子彈裝填比較容易並且快速,所以人們只好容忍子彈上的撞針往往所引起的麻煩與困擾,更甚者在彈藥受潮的狀況下,勒佛歇子彈比其他子彈還要來的可靠一些,能夠發射的機率比較大。憑藉著這些當時的優點,靠著針式底火起家的勒佛歇子彈就如火如荼地流行起來,並且製造出各種口徑,從5mm~15mm不等,甚至更大的子彈口徑都有。
當時歐陸各國陸軍,包括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瑞士以及瑞典等國家也就廣泛地採用這種子彈,連美國南北戰爭也成了針式底火的舞台;不過美國人很快地就瞧不起這個設計,因為發現這種彈藥與底火併沒有柯爾特(Colt)的產品來的有威力, 由於彈殼內的黑火藥有填充上鬆散與容易結塊的問題。此外美國人對於用來打擊底火的小撞針也很感冒,因此繼續使用凸緣式底火的子彈。
有些國家的海軍大概是看到陸軍弟兄對於勒佛歇子彈的推崇因此也跟進採用,但是沒多久就大失所望,由於鹽分的關係,帶上船的勒佛歇子彈很快就會被鹽分侵蝕生鏽,造成針式底火無法擊發的問題。
針式底火最後還是被凸緣式底火以及中央式底火所取代,原因就在於前面所提到的問題;採用其他兩種底火的子彈裝填槍枝速度絕對比針式底火子彈快上好幾倍,裝填針式底火子彈必須對準槍膛藥室後方的導槽,而不像其他兩種底火的子彈只要直接塞進藥室或者彈倉/匣,反過來說針式底火子彈是不能用在彈倉/彈匣中;如果射手因為不論是裝填、搬運、攜帶針式底火子彈時,只要牴觸到彈殼上小小的撞針,就會發生走火而造成意外。所以在初期沒有競爭者以及趕時髦的情形下,從1890年最後一款採用針式底火子彈的左輪槍出場以後,呼風喚雨一時的勒佛歇式針式底火子彈就落寞地退出歷史舞台了。
現況
儘管針式底火子彈不再是主流,並不代表已經完全停產。有些製造商針對古董槍玩家仍然在進行製造與販售,甚至超迷你小槍,例如口徑只有2mm而已,也適用於針式底火;凸緣式底火與中心式底火的威力太大,會把這么小的彈頭直接在槍膛中炸碎。針式底火也可以重新裝填,不過複雜程度有過柏丹式底火而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