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底火(Centerfire)是兩大底火形式中其中一種型態的底火,使用這種底火的子彈則稱為中央式底火子彈(centerfire ammunition)。底火中的汞鹽引爆藥位於彈殼底部中央的底火杯內,靠撞針“撞擊”彈殼底部中心的底火杯而爆炸擊發子彈。另外一種所謂凸緣式底火則是靠擊槌“打擊”彈殼底部的底板(包括外緣)達成擊發;兩者主要差異在此。
中央式底火比起針式底火與凸緣式底火可以說算是完美;第一就是彈殼可以回收重新使用(一般只回收“拳師式”底火彈殼);第二就是彈殼不用受到底火特性的制約。凸緣式底火已經證明不適用於大口徑或高單位裝藥量的子彈,因為要讓擊槌成功擊發底火,彈殼不能太厚,然而對於擊發大口徑或高單位裝藥量的子彈蝕容易發生彈殼破裂而造成射手燒燙傷的可能;針式底火更不可能用於彈匣,很可能在將子彈進行裝填的時候就引發走火,炸傷射手的手指與手掌。
種類與構造
中央式底火分兩種:
Boxer primer,拳師式底火:這種底火像是非常迷你的月餅,裡面包著底火藥;事實上就是個迷你雷管,鑲嵌在彈殼的底部。底火被撞針衝擊的部位叫做擊鑽(anvil),撞針衝撞擊鑽而引發爆炸,繼而點燃無煙火藥燃燒產生瓦斯,最後將彈頭推出去。
Berdan primer,伯丹式底火:這種底火由北軍海蘭·伯丹上校於1870年發明的底火;這種底火像是個迷你小碗反扣在彈殼底板中央,扣住的內部就含有火藥;不同於拳師式底火,柏丹式底火的擊鑽就是彈殼本身,撞針衝撞在這個反扣的碗底,碗底向內凹入引發火藥爆炸,爆炸的威力從彈殼底部的兩個小孔傳遞進入彈殼內部引起火藥燃燒,進而完成擊發的程式。(見50BMG柏丹式底火彈殼)
彈殼回收
至於為什麼傾向回收“拳師式”底火彈殼的原因是因為回收時只要用沖子對準彈殼底端中央再用槌子一敲就卸下來準備換新的,柏丹式底火最麻煩就是要從彈殼的頸部將特製的沖子對準底部,然後用底火針(Decapping Pin)頂開底火扣與彈殼,於是就完成去除底火的工程。問題是很難確定頂殼針是否會傷到擊鑽,如果沒對準又不管三七廿一就來一傢伙,彈殼底的擊鑽座就完蛋了。這種底火在美國大約流行了20年就消失了,原因很簡單,就是不容易更換底火的關係。(見柏丹式底火去除工具)
普遍來說美國傾向使用拳師式底火,據說與美國開國與建國期間所養成的勤儉習俗有關。由於篳路藍縷資源極度不足,加上無法迅速獲得資源的補充,因此獵人們習慣自行以鉗鍋將鉛融溶成汁後自行製作彈頭,而回收的彈殼就重新裝填並且接上自行製作的彈頭,為明天的狩獵作準備。至於歐洲的環境較美國來說人跡罕至之地少了很多,沒有特別必要自行重新裝填。
不過很諷刺的是,柏丹式底火起源於北美洲,發揚於歐洲;拳師式底火源起於歐洲,在北美洲大行其道("Ironically, the Boxer primer is a European invention, and the Berdan primer is an American invention." ,見Primer)。
參見
手槍彈列表步槍彈列表
凸緣式底火
針式底火
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