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介紹
![金魚鎮](/img/2/868/nBnauM3XzEjMzMjN2ATO1gzNyITMwITO4AjMwADMwAzMxAzLwkzL0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聯繫成都、綿陽經濟帶的“成綿”高速公里與川陝公里橫貫全境;距寶成鐵路廣漢站、新興站僅5公里。水泥路面修建到各個行政村,交通發達,金魚鎮電力能源充足,全年基本無停電日,郵電通訊網完善,240門中國直拔程控電話連線天南地北、郵電大樓和B、G網無線通訊機站已投入使用。
金魚人勤勞、樸實,金魚鎮有較好的教育教學環境,金魚人文化素養好,有敢想敢幹,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魄力,早在1978年,金魚鎮便在中國率先實行“包產到戶”的改革試驗,並一舉成功。今天,金魚人又決心抓住西部大開發的良機,大力發展現代化農業,二萬八千具有開拓精神、思想進步、意識開放的金魚人,將作為投資者堅強的後盾和穩定的社會基礎以及豐富的勞動力資源。
金魚鎮為了擴大招商引資規模,給投資者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和條件,免費為投資者提供“三通一平”,水、電硬體設施,初具規模的工業園區已有10家企業落戶生產,其中投資上千萬的重點企業——金鵬石油機械有限公司2005年2月投入生產,當年銷售收入上千萬。
農業特色--韭菜種植基地有1200餘畝,其中菱角橋村的約有600畝,涉及三個合作社共273戶農戶,每年每畝可產6000餘斤,比種植傳統農作物可淨增3000元。
農業發展
![金魚鎮](/img/5/7f1/nBnauM3XwgzM2cTNyYTO1gzNyITMwITO4AjMwADMwAzMxAzL2kzL0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金魚包產到組打破“大鍋飯”
20世紀70年代,這裡的農民大多數處於貧困中,住的是低矮的草屋,吃的是瓜菜稀飯,莊稼長得稀稀拉拉。粉碎“四人幫”後,時任縣委書記的尚光南在鄉下探訪時,曾了解到有一個生產隊分組作業,把上面定的糧食任務分到三個作業組,完成任務後剩下糧食歸組,再按社員出工多少分到人頭,多餘多分。農民挺喜歡這辦法,秋後這個隊增收糧食5萬來斤。於是,尚光南找到“包產到作業組”這個答案。
1977年10月,在縣委召開的一次有全縣21個公社黨委書記參加的會議上,金魚公社黨委書記完全贊同尚光南的意見,表態說,只要縣委允許包產到組,打破“吃大鍋飯”,明年金魚全社能做到隊隊增產,否則自願辭職下台。隨後,尚光南找來縣委的一些“秀才”商量如何繞開“包”字,共識是:將“包”字改為“定”字,這樣“包產”就可正大光明地叫“定產”。就這樣,金魚公社就在縣委的支持和省委的認可下,於1978年1月整頓經營管理,在全社116個生產隊把“包”字運用到農業生產責任制中,實行“分組作業,定產定工,超產獎勵”,亦即“包產到組”的責任制,在一個公社的範圍內,成為四川乃至中國第一個實施這種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地方。當年秋天,全社糧食總產量高達2752萬斤,比上年增長22%,比全縣增產比例高出近一倍,是全縣21個公社中增產最多的,農民分得的糧食和收入普遍增加。
秋收一過,溫江地委在大邑縣召開縣委書記會,布置農村工作和小麥生產。省委負責同志讓尚光南介紹經驗,緊接著,省委辦公廳以《工作簡報》的形式,介紹金魚公社的經驗,於1978年10月末向全省推廣。
城鎮建設
![金魚鎮](/img/b/776/nBnauM3X2gjMwgTO1ITO1gzNyITMwITO4AjMwADMwAzMxAzLykzL1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金魚鎮為什麼要建中國第一個移民鎮呢?黃治春說:“金魚鎮的第一大優勢是農業資源,金魚鎮2萬餘畝土地每年僅靠糧食所創造的產值也不過幾千萬元。那么,西部大開發中要求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產業咋個調?我們認為,就是要創立品牌農業,實現農產品的高附加值。要實現此點,需要的是人才、是投入,這些又從何而來?黨委政府便產生了‘移民’的思路”。
金魚鎮的“移民”途徑具體有二,一是到大中城市動員下崗職工遷至金魚安家落戶,二是到廣東等地反聘四川有所成就的農村打工仔回鄉圓一個老闆夢。黃治春說,廣漢有1000餘萬隻家禽和150萬噸蔬菜的種養殖基地,但由於粗放經營,並沒有創造多少效益。金魚鎮應抓住西部大開發機遇開發這些資源。
為了能實現這一目標,金魚鎮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在緊鄰成綿高速公路旁開闢200畝農產品深加工區,其土地全部無償使用,所投入的電力等硬體設備無償使用,落戶免費,若修住房免費提供100平方米左右的宅基地;城市下崗職工要承包土地種植和加工高附加值農副產品的,政府每畝倒補貼100—200元。不僅如此,金魚鎮還投入150餘萬元正著手修建成都附近最大的綜合農貿市場。黃治春胸有成竹地說,農民種出原材料後賣給加工區加工,再進入綜合市場銷售,一個農業深度開發的產業鏈便形成了,如果一兩萬“移民”各展所長,共同開發這一產業,還愁不富。
計生工作
![金魚鎮](/img/8/11f/nBnauM3X3UTM2MzM5ETO1gzNyITMwITO4AjMwADMwAzMxAzLxkzLw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這僅僅是金魚鎮2008年來堅持計生政策推動和利益導向相結合,通過不懈的努力把人口與計生工作這一“天下第一難事”變為易事,不僅使人口和計生工作走在了該市前列,而且初步實現了人口、經濟、資源、社會等和諧發展新格局的一個縮影。
2006年8月就任金魚鎮黨委書記的羅志剛十分重視人口與計生工作,在他的支持下,金魚鎮及時落實了對村(居)委會人口與計生目標管理責任制和業務考核辦法,鎮、村、社三級同時簽訂了目標管理責任書,極大地增強和提高了村社幹部做計生工作的責任心及主人翁精神。村社幹部經常深入村社院落,把計生政策、法規、藥具、節育措施落實到戶,為廣大育齡婦女辦好事、辦實事。同時,鎮計生辦一方面利用各種形式加強了對村社計生幹部的教育管理和業務素質的培訓,提高其業務素質;另一方面深入開展了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及時宣傳“一法三規”,不斷地轉變金魚鎮民眾的婚育觀念,逐步形成了人人自覺實行計畫生育的良好氛圍。
在此基礎上,金魚鎮認真做好計生“三結合”幫扶工作,在帶幫中通過定目標、定措施、比貢獻對民眾開展生產、生活、生育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在生產、生活、生育上遇到的具體困難,幫助他們發展生產、增加收入,走勤勞致富之路。2008年,金魚鎮已在月灣村建計生幫扶基地1個。2008年4月底,鎮政府8部門落實計生“三結合”幫扶幫帶戶36戶,送去化肥1500公斤,技術資料60份,辦科技培訓班兩次。同時,鎮計生辦以避孕技術服務為重點開展計生優質服務工作,採取各種有效形式和多種渠道大力宣傳計生科普知識和避孕知識,積極引導廣大民眾改變陳規陋習,增強自身生殖保健能力,減少疾病和非意願妊娠的發生。
衛生事業
![金魚鎮](/img/3/def/nBnauM3XyITNxgTOyETO1gzNyITMwITO4AjMwADMwAzMxAzLxkzLy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