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金蟬子的道教的意義--------鏗鏘玫瑰
唐僧, 金蟬子轉世也。
唐僧一行路經時,鎮元子正好應玉清原始天尊之邀,到上清天彌羅宮去講“混元道果”。去時,帶去了四十六位弟子,對留守的清風、明月二弟子特意交待:“不日有一個故人從此經過,卻莫怠慢了他。可將我人參果打兩個與他吃,權表舊日之情”。二弟子得知師父故人是往西天拜佛求經的和尚,說:“孔子云:‘道不同,不相為謀。’我等是太乙玄門,怎么與那和尚做甚相識!”鎮元子解釋說:“那和尚乃金蟬子轉生,西方聖老如來第二個徒弟。五百年前,我與他在‘蘭盆會’上相識。他曾親手傳茶,佛子敬我,故此是為故人也”。
經歷
轉世投胎
小姐在衙思念婆婆、丈夫,在花亭上感嘆,忽然身體睏倦,腹內疼痛,暈悶在地,不覺生下一子。耳邊有人囑曰:“滿堂嬌,聽吾叮囑。吾乃南極星君,奉觀音菩薩法旨,特送此子與你,異日聲名遠大,非比等閒。”
唐僧取經
傳說唐太宗貞觀十三年,唐太宗為取得大乘真經,遍求賢才,唐玄奘毛遂自薦在帝前施禮道:“貧僧不才,原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唐王大喜,上前將御手扶起,道:“法師果能盡此忠賢,不怕程途遙遠,跋涉山川,朕情願與你拜為兄弟。”玄奘頓首謝恩。唐王果是十分賢德,就去那寺里佛前,與玄奘拜了四拜,口稱“御弟聖僧”。玄奘感謝不盡,道:“陛下,貧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顧如此?我這一去,定要捐軀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經,即死也不敢回國,永墮沉淪地獄。”隨在佛前拈香,以此為誓。
待玄奘回到洪福寺里,眾徒弟異口同聲地道:“師父,嘗聞人言,西天路遠,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無回,難保身命。”玄奘道:“我已發了弘誓大願,不取真經,永墮沉淪地獄。大抵是受王恩寵,不得不盡忠以報國耳。終南福泉,鍾馗有賜福驅魔之法,學之以用可也。”
是夜,玄奘披星戴月,沿神仙路過白馬河直奔終南福泉鍾馗故里,拜見鍾馗行過大禮,道:“徒為唐王江山永固,受旨天竺取經,路途多妖魔,拜求天師之賜福驅魔大法。”禮畢,鍾馗也不吝賜,如此這般教化一番,用福泉水沐浴淨手後,贈予護身符一個,福泉水一盞,鍾馗菜三道,鍾馗酒上桌後,鍾馗也不相讓直飲至酣然。當宿安頓玄奘駐錫於金峰寺。
次早,唐王見了玄奘,先教收拾行囊馬匹,通關文牒,
然後著官人執壺酌酒。太宗舉爵,玄奘謝恩,接了御酒,道:“陛下,酒乃僧家頭一戒,貧僧自為人,不會飲酒。”太宗道:“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飲此一杯,以盡朕奉餞之意。”玄奘不敢不受。接了酒,方待要飲,只見太宗低頭,將御指拾一撮塵土,彈入酒中。玄奘不解其意。太宗笑道:“御弟呵,這一去,到西天,幾時可回?”玄奘成竹在胸道:“只在三年,徑回上國。”太宗道:“日久年深,山遙路遠,御弟可進此酒:寧戀本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玄奘方悟捻土之意,復謝恩飲盡,辭謝出關而去。
人道是:賜福驅魔法,勝過萬卷經,逢凶必化吉,遇難定呈祥,縱有魔和難,皆可化為無。
西遊記人物
在中國古典小說中,《西遊記》的內容是最為龐雜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容,既讓佛、道兩教的仙人們同時登場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裡注入了現實社會的人情世態,現在就讓我們帶大家來認識一下西遊記裡面的人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