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葉樹(變種)

金葉樹(變種)

金葉樹(變種)葉柄長0.2-0.7厘米,被銹色短柔毛或近無毛。花數朵簇生葉腋;花梗纖細,長3-6毫米,被銹色短柔毛或近無毛。產於廣東沿海、廣西;生中海拔雜木林中。分布於福建省, 海南省, 廣東省, 廣西自治區。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金葉樹(變種)金葉樹(變種)
喬木,高10-20米;小枝圓柱形,上部被黃色柔毛。散生,堅紙質,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稀倒卵形,長5-12厘米,寬1.7-4厘米,先端通常漸尖或尾尖,尖頭鈍,基部鈍至楔形,通常稍偏斜,邊緣波狀,幼時兩面被銹色絨毛,除下面中脈外,很快變無毛,中脈在上面稍凸出,下面凸出,側脈12-37對,密集,成60度-80度角上升,直或稍彎曲,至葉緣匯入緣脈,兩面均明顯;小苞片卵形,長1毫米,寬0.5毫米,先端急尖;花萼裂片5,卵形至圓形,長0.7-1.5毫米,寬0.6-1毫米,先端鈍至圓形,幼時外面被銹色柔毛或無毛,內面無毛,邊緣具流蘇;花冠闊鐘形,長1.8-3毫米,無毛,冠管長0.7-1.2毫米,裂片5,舌狀至梯形,與冠管近等長,先端圓,邊緣具流蘇;能育雄蕊5,著生於冠管中部以下,花絲棒狀至圓柱狀,長0.9-1.5毫米,花葯卵狀三角形,長約0.6-0.8毫米;子房近圓球形,長約0.6毫米,具5肋,被銹色絨毛,5室,胚珠著生於室的中部稍下;花柱圓柱形,長約1.5毫米,無毛,柱頭很細。果近球形,徑1.5-2(4)厘米,幼時被銹色絨毛,成熟時橫向呈星狀,具5圓形粗肋,頂端凹,變無毛,乾時褐色至紫黑色;種子5-4(1)枚,倒卵形,側向壓扁,長11-13毫米,寬6-7毫米,種皮厚,外面褐色,具光澤,疤痕狹長圓形至倒披針形,種臍頂生,子葉薄,卵形,扁平,胚乳豐富,胚根基生,圓柱形,長約2毫米。花期5月,果期10月。

用途

根、葉入藥,有活血去瘀、消腫止痛之效,治跌打瘀腫、風濕關節痛、骨折、脫臼等。果可食。

產地分布

廣東沿海、廣西;生中海拔雜木林中。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中南半島、馬來西亞、新加坡也有分布。

山欖科植物

山欖科(Sapotaceae),雙子葉植物、五椏果亞綱,約800種,屬於35-75屬(屬的界限還不很清楚),主要分布於東半球和美洲熱帶地區,在歐洲及熱帶以外的亞洲無分布。中國有14屬28種,主產華南和雲南,少數產台灣, 1種延至西藏東南部。其中有5種是由國外引種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