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山欖科Sapotaceae 桃欖屬學名:PouteriaannamensisBaehni
生活習性
山欖科桃欖屬約50種,我國2種。常綠喬木,高10-20m,胸徑15-30cm。適生於中海拔林中。花兩性,數朵呈簇狀腋生。萼5裂。花冠白色,闊圓筒狀,裂片5。漿果,無柄,成熟紫紅色。花期5月或9月,果期9月或翌年4月,一年開兩次花。植株形態
大喬木,高(10)15-20米;樹皮灰色;小枝圓柱形,無毛,頂部被微紅褐色柔毛,老枝上常有似疣狀突起的花束總花梗的殘跡。葉子形態
葉散生於延長的小枝上,紙質或近革質,幼時披針形,成熟時長圓狀倒卵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長6-17厘米,寬2-5厘米,先端圓或鈍,稀微凹,幼時急尖,基部楔形下延,邊緣微波狀,幼時兩面密被微紅褐色柔毛,後變無毛,乾時上面橄欖色,具光澤,下面色較淺,中脈在表面平坦或微凸起,下面凸起,側脈5-9(11)對,成50-60度弧形上升,疏離,網脈通常明顯;葉柄長1.5-3.5(4.5)厘米,上面平坦至微凸,下面圓形,無毛。花朵形態
花小,通常1-3朵簇生葉腋,有極短的總梗;花梗長1-3毫米,被銹色短柔毛。花萼裂片圓形,長2-2.5毫米,先端圓至鈍,外面被銹色短柔毛,邊緣微波狀;花冠白色,冠管闊圓筒狀,長2-2.5毫米,裂片圓形,長約1毫米;能育雄蕊著生於花冠管喉部,花絲長約1毫米,鑽形,花葯卵形,長約0.5毫米,基著;退化雄蕊鑽形,長約1毫米,生於花冠喉部;子房近球形,徑約0.5毫米,先端壓扁,無毛,具杯狀花盤,高約0.5毫米,密被銹色長柔毛,花柱圓柱形,長約2-2.5毫米,無毛,柱頭小。果實形態
漿果多汁,球形,頂端鈍,直徑2.5-4.5厘米,無柄或近無柄,綠色轉紫紅色,果皮厚,無毛;種子2-5枚,卵圓形,長約1.8厘米,側向壓扁,種皮堅硬,淡黃色,具光澤,疤痕側生,狹長圓形,幾與種子等長,子葉葉狀,胚乳膜質,胚根伸出。花期5月。地理分布
常見於海南、廣東、廣西。越南已有分布。用途
果味香甜,可以食用。木材可制小型家具、農具。山欖科植物
山欖科(Sapotaceae),雙子葉植物、五椏果亞綱,約800種,屬於35-75屬(屬的界限還不很清楚),主要分布於東半球和美洲熱帶地區,在歐洲及熱帶以外的亞洲無分布。中國有14屬28種,主產華南和雲南,少數產台灣, 1種延至西藏東南部。其中有5種是由國外引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