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縷曲·我亦飄零久
《金縷曲·我亦飄零久》是清代詞人顧貞觀寫給友人吳兆騫的兩首詞的第二首。第一首重在寫吳兆騫的苦恨,第二首重在寫作者與良友的交情。兩首詞以詞代書,融為一體,感人至深,表現了作者與友人的深厚情誼。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宿昔齊名非忝竊,只看杜陵窮瘦,曾不減,夜郎孱愁,薄命長辭知已別,問人生到北淒涼否?千萬恨,為君剖。兄生辛未吾丁丑,共些時,冰霜摧折,早衰薄柳。詞賦從今須少作,留取心魄相守。但願得,河清人壽!歸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傳身後。言不盡,觀頓首。 作品賞析
《金縷曲》二首,以“季子平安否”為第一首開頭,以“言不盡,觀頓首”為第二首結尾,宛然是一封書信的格式。因此,這兩首“以詞代書”的詞,實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雖然上一首重在寫吳兆騫的苦恨,這一篇重在寫作者與良友的交情,各自似可獨立成章,但其實這也只如一封信分幾個段落層次而已,斷不能說成是兩封信。所以無上一首,便無這一首。詞的開首幾句,正是從上一首的末尾幾句中導出。那幾句“廿載包胥承一諾,盼烏頭馬角終相救”,說得真可謂“慷概悲涼”。其誓欲營救良友的決心,稱得上是慷慨激昂、令人肅然起敬;然而這番營救要長達“廿載”,而且,還是“烏頭馬角”般地渺茫,則又不能不使人頓感“悲涼之霧,遍背華休”了:究其故,即在於作者不過一書生而已,非有大力者;不然,若是一唾手即可救出兆騫,又何必如此悲慨?因此,詞開頭的“我亦飄零久”,本身已是發一長嘆,再與“廿載”二句聯讀,更覺沉重。“飄零久”,指約是作者自1666年(清康熙五年)中舉人以來,幾度奔走京師、飄泊異鄉,而仕途上卻了無寸進,到眼下還是寄人籬下。作者深恨自己中舉後的十年里不能博取顯位、施展大力以拯友人,卻只是“飄零”、只能幻想“烏頭馬角”,這實在是辜負盡了兆騫這位死生師友”(生死之交、半師半友)的深恩厚望。然而,“飄零”只是作者所受苦處之一。苦處之二,乃是“消瘦”。作者少年詞章與吳兆騫齊名,而且是銖雨悉稱的齊名;如今,他倆的憔悴消瘦,竟也是不相上一下,猶如杜甫漂泊四方一的顛沛,絲毫不減於李白流放夜郎的“僝僽(折磨)。苦處之三,是作者妻子薄命告亡、知己遠戍一方,身邊競無一人可語,“淒涼否”?這其實已不消問了。就如同吳兆騫“平生萬事,那堪回首”一樣,作者也有上述三苦一類的”千萬恨”要“為兄剖”。這兩位生死之交,又是一對同病相憐的難兄難友。作者作為一個病人,卻抱病去救另一個病人,這正是他的人格的感人生深之處。詞與第一首一樣,上片發一人之慟。下片收淚思量來日:兆騫生於1631年(明崇禎四年),作者生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兩人年齡相仿,共同受過世事變遷的“冰霜”,都成了“蒲柳之姿,望秋而落”的早衰者。“詞賦從今須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願得、河清人壽”幾句,或認為是作者勸勉吳兆騫之辭,其實從上文看,這是勸勉友人,更是作者自勉。懷著“飄零”、“窮瘦” 、“淒涼”諸般苦恨的作者,也是亟需保養心神、不宜嘔心瀝血於詞賦小技的。“俟河之清,人壽幾何?”(《左傳·襄公八年》引逸周詩)雖然這么說,但作者還是指望著與良友共享壽考,等待詞清之日,怕那是“烏頭馬角”式的渺茫也罷。到了那一日,還需友人把戍邊時的詩稿翻出整理。因為,文人總指望著身後之名,哪怕只是於己無補乃至有害的“空名”一也罷。”歸日”二句,作為書信的最後內容,是作者專留給友人的,引得真有其事;作者的本意,大約是想讓友人讀到篇末、破涕為笑吧,哪怕他一笑之後馬上悟到這是虛幻也罷。陳廷悼所言的“宛轉反覆”、“丁寧告戒”。在這首詞表現得尤為突出,亦益可證陳氏評說的確當。不過,兩詞不僅“宛轉”。而且次序並然、層層相接、環環相扣,看似平常,卻無一脫節語。這一點,己如筆者分說如上,而陳氏及諸家之評清未提及,不可不謂之一憾。(沈維藩)作者簡介
顧貞觀,原名華文,字遠平、華峰,號梁汾,1637年(明崇禎十年)生,無錫涇皋里(今張涇鎮)人。顧憲成曾孫。幼習經史,尤喜古詩詞。少時即與江南名士交往並加入慎交社,雖年紀最小,卻“飛觴賦詩,才氣橫溢”。他與陳維崧、朱彝尊並稱“詞家三絕”。1664年(清康熙三年),任秘書院中書舍人。1666年(康熙五年)中舉,改任國史院典籍,官至內閣中書。次年隨康熙南巡。1671年(康熙十年)因受同僚排擠而落職歸里。1676年(康熙十五年),因大學士納蘭明珠之聘為其子納蘭性德授課。在京期間,他和納蘭性德經常與著名文人學者朱彝尊、嚴繩孫、陳維崧等吟詠唱和,促進了清初詞壇的興盛,並為納蘭性德編訂了《飲水詞》集。1658年(清順治十五年),其好友吳兆騫因科場舞弊案株連被流放,顧貞觀作《金縷曲》詞兩首贈之,哀怨情深,被稱為“千古絕調”。1681年(康熙二十年),他回無錫為母丁憂,期間曾幫助修訂《廬州郡志》,又按惠山聽松庵竹茶爐舊制仿造1隻竹茶爐,不少名士題詞賦詩以記其事,由納蘭性德匯成《竹新詠》。晚年在惠山祖祠旁築屋居住,名為“積書岩”。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病逝,終年77歲。著有《彈指詞》、《積書岩集》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