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
教學方面,曾任本科生和研究生《地植物學》、《植被生態學原理與方法》、《雲南植被》等基礎和專業課程多門,已培養碩士研究生多名,多數已為各單位高職的科技骨幹。科研方面,以地植物學和植被生態學為研究方向,長期從事雲南植被和植物資源的調查與研究,足跡遍及雲南各地的山山水水,對雲南的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山、亞高山、高山的森林、灌叢、草地等植被,特別對有中國和雲南特色的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硬葉常綠闊葉林和乾熱河谷植被均有獨到的研究,為雲南植被的諸多類型建立了分類系統和各類型的特徵認定,以充分反映雲南“植物王國”植物類群及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特徵。
榮譽
已在國內外刊物發表該研究方向的學術論文30多篇,其中由20篇論文組成的《雲南區域植被類型和特徵研究》的系列論文集已獲得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甲類)二等獎。曾參加《中國植被》、《雲南植被》、《雲南森林》、《雲南生物開發戰略研究》四部大型專著的撰寫,均為主要編寫者之一。參著《中國植被》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參著《雲南植被》獲雲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名列第四。參著《雲南生物開發戰略研究》也獲雲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85年以來主持並完成的有關科技項目共有18項,其中中美合作的“雲南高原湖泊生態系統的生物生態學研究”項目成果已出版,獲省級獎,還有“雲南瀾滄江漫灣電站水庫庫區生物資源及生態評價”、“雲南省1:100萬植被圖”、“雲南天然草場植被”等項目均有較大科學與實踐意義。1983年參加國家教委組織的“中國生態學教育考察團”赴比利時、法國考察;1993年去日本參加大型“國際植物學大會”,會後在日本南北各地進行日本植被的考察和學術交流。
論文
曾在美國期刊《國際生態學集刊》(“INTECOL”。1986年第3期)上發表有關雲南熱帶亞熱帶灌草叢植被的論文;在歐洲著名期刊《布朗-布朗喀》(“BRAUN-BLANQUETIA”,1992年第2期)上發表有關雲南自然植被的類型和特徵的論文,向歐洲全面報導了雲南自然植被的類型和特徵。1990年以來,主持並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的子項目“西南乾熱河谷植物區系研究”。主編並撰寫的《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群落多樣性特徵研究》論文集和《昆明植被》專著均已出版。主持並完成有關我國西南乾熱河谷植被與植物區系研究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其成果6篇論文已發表。與弟子歐曉昆、周躍、曹敏、陳潔等先後在核心刊物發表了18篇論文,由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為主資助出版了《元江、怒江、金沙江、瀾滄江乾熱河谷植被》和《滇川乾熱河谷與乾暖河谷植物區系特徵》2本學術專著。這些乾熱河谷論著已獲2003年雲南省自然科學獎的一等獎。近期主編100多萬字的林學專著《雲南松》,2004年出版。將要出版著作還有《植被與植物區系——金振洲科研論文選集》和《植物社會學理論與方法》。
金姓名人盤點
盤點金姓當中一些在各行各業有著突出成績的人物,包括教師,研究員,科研人員以及機關幹部等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