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位置

生物 Vitae [三域系統]
真核域 Eukarya [三域系統]
植物界 Plantae [三域系統]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傳統系統]
木蘭綱 Magnoliopsida [Cronquist系統]
五椏果亞綱 Dilleniidae [Cronquist系統]
錦葵目 Malvales [Cronquist系統]
錦葵科Malvaceae [Cronquist系統]
木槿族 Trib. Hibisceae [FRPS系統的錦葵科Malvaceae]
木槿屬Hibiscus [FRPS系統的錦葵科Malvaceae]
野西瓜苗 Hibiscus trionum [FRPS系統的錦葵科Malvaceae]
野西瓜苗
【異名】:小秋葵(《貴州植藥調查》),打瓜花、山西瓜秧(《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為錦葵種植物野西瓜苗的根或全草。
植物形態
野西瓜苗一年生草本,全體被有疏密不等的細軟毛。莖梢柔軟,直立或稍臥生。
基部葉近圓形,邊緣具齒裂,中部和下部的葉掌狀,3至5深裂,中間裂片較大,裂片倒卵狀長圓形,先端鈍,邊緣具羽狀缺刻或大鋸齒。
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2~5厘米;小苞片多數,線形,具緣毛;花萼5裂,膜質,上具綠色縱脈;花瓣5,淡黃色,紫心;雄蕊多數,花絲相結合成圓筒,包裹花柱;子房5室,花柱頂端5裂,柱頭頭狀。
蒴果圓球形,有長毛。
種子成熟後黑褐色,粗糙而無毛。
花期7~9月。
野生或栽培。
生境分布
分布江蘇、安徽、河北、貴州、新疆、東北等地。
採收儲藏
【採集】:夏、秋採收,去淨泥土,曬乾。
藥理作用
【藥理作用】:莖、葉的浸出液(除去粘液),對動物有利尿作用;K+、Na+、Cl-之排出亦增加,且超過茶鹼。
【性味】:《貴州植藥調查》:甘,寒。
【功用主治-野西瓜苗的功效】:治風熱咳嗽,關節炎,燙傷。
①《江蘇植藥志》:治腹痛。
②《貴州植藥調查》:治風熱咳嗽。
湯火傷。
③《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去濕,止咳。
【用法與用量】:用高度酒250克泡野西瓜一斤,泡製一個星期後,將藥酒每天早晚各塗一次於患處。或攪碎與雞蛋清攪拌塗抹於患處。
外用:研末油調塗。
【選方】:①治風熱咳嗽:小秋葵根五錢,白糖三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②治急性關節炎:野西瓜苗五錢至一兩(鮮品二至三兩)。
水煎服。
(《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③治湯火傷:小秋葵花泡麻油,或小秋葵全草研末,調桐油敷傷處。

內服:煎湯,
外用:研末油調塗.
方法一:取野西瓜(適量以蓋住患處即可),用白酒泡10-20分鐘,泡軟後,搗碎,用雞蛋清調成糊狀,攤平在一張白紗布上.用白紗布把野西瓜和蛋清的糊狀物,裹起來,敷在患處。【切記不要把野西瓜和蛋清的糊狀物直接敷在患處,那樣會灼傷皮膚),敷15-25分鐘後(最長不超過30分鐘)】:每周一次。
方法二:每250克泡酒一斤,泡製一個星期後,將藥酒塗抹於患處,堅持數日,以自己接受狀況為易。
藥理作用
【別名】:老鼠瓜、勾刺槌果藤、抗旱草
【來源】:白花菜科山柑屬植物山柑Capparis spinosa L.,以果皮、花芽、果、葉入藥。秋季果將成熟時采果、葉,挖根剝下根皮,鮮用。
【性味】:辛、苦,溫。有毒。
【功能主治】:祛風散寒,除濕。根皮、果、葉:外用治急、慢性風濕性關節炎,布氏桿菌病。葉:治痛風病。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爛外敷。
【備註】:(1)國外有用老鼠爪醃製的花芽治壞血病者。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